[摘 要] 隨著中間業務量的上升,中間業務風險逐漸成為我國商業銀行所面臨的一項主要風險,而中間業務內部控制是中間業務風險管理的有效措施。中間業務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可以為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實施提供現實性的理論指導,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內部控制效率。
[關鍵詞] 商業銀行 中間業務 內部控制
一、中間業務內部控制體系構建的意義
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是指不構成商業銀行表內資產與表內負債、形成銀行非利息收入的業務。中間業務以其成本低、效益高、風險低的特點為銀行帶來巨大的利潤。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我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分為如下幾類:(1)支付結算類,指由商業銀行為客戶辦理因債權債務關系引起的與貨幣支付、資金劃撥有關的收費業務;(2)銀行卡,指由經授權的金融機構(主要指商業銀行)向社會發行的、具有消費信用、轉賬結算、存取現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3)代理類,指商業銀行接受客戶委托、代為辦理客戶指定的經濟事務、提供金融服務并收取一定費用的業務;(4)擔保類,指商業銀行為客戶債務清償能力提供擔保、承擔客戶違約風險的業務;(5)承諾類,指商業銀行在未來某一日期按照事前約定的條件向客戶提供約定信用的業務;(6)交易類,指商業銀行為滿足客戶保值或自身風險管理等方面的需要,利用各種金融工具進行的資金交易活動。另外,基金托管、咨詢等業務也是商業銀行常見的中間業務。
近年來,我國各商業銀行為加強市場競爭,紛紛大力實施中間業務,中間業務量在銀行業務總量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從而也導致中間業務風險的同步上升,給國有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順利開展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加強中間業務的內部控制將是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一項重要性內容,而中間業務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是有效地實施中間業務內部控制活動的基礎性前提。
二、中間業務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與檢驗
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內部控制主要包括如下內容:(1)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準入,指商業銀行開展中間業務,必須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金融監管規章的有關規定;(2)支付結算類業務控制,指商業銀行辦理支付結算業務,應當根據有關法規、規章制度要求,對持票人提交的票據或結算憑證進行審查,并確認委托人付款指令的正確性和有效性;(3)代理業務控制,指商業銀行辦理代理業務,應當設立專戶核算代理資金,完善代理資金的撥付、回收、核對等手續,防止代理資金被擠占挪用,保證專款專用;(4)銀行卡業務控制,指商業銀行發放貸記卡,應當在全國統一的授信管理原則下,建立客戶信用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對申請人相關資料的合法性、真實性和有效性進行嚴格的審查和核實,確定客戶的信用額度,嚴格執行授權審批制度;(5)保管箱業務控制,指商業銀行開辦保管箱業務,應當在場地、設備及 處理軟件等方面符合國家安全標準。此外,基金托管業務控制、咨詢顧問業務控制也是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內部控制的重要內容。
根據以上分析,本研究構建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內部控制體系如下表所示:
本研究采用七點量表制對12個觀察指標進行行業調查,在全國范圍內商業銀行獨立核算單位中選擇樣本201份,調查對象全部為各單位的高層管理人員。這些樣本分布于京、津、滬、陜、豫、渝、皖、甘、新、滇、川、粵、蘇、浙、湘、蒙等16個省市自治區,可以認定在地域上能夠有效地代表我國商業銀行總體的分布情況。本研究采用SPSS11.5和LISREL8.7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固定方差法),得模型擬合指數列表如下表所示:
三、研究意義
根據擬合指數列表可知,本模型擬合效果較好,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能夠真實地反映出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內部控制的現實性,揭示了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內部控制的實踐性機理,不僅為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內部控制的績效測評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而且為中間業務內部控制的實施指明了明確的方向,從而有效地提高了中間業務內部控制的運行效率,最終降低了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所面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