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農產品供應鏈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的核心問題,在農產品供應鏈管理中,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當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管理、信息管理和供應鏈整合等方面,因此,本文從信息管理的層面,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的進行研究,包括對農產品供應鏈上的信息類型、企業資源計劃(ERP)和信息通訊技術(ICT)等信息問題,提出解決我國農產品供應鏈信息管理的關鍵技術和方法。
[關鍵詞] 農產品供應鏈 信息管理 ERPICT
十七屆三中全會報告中解決“三農”問題的三個“最需要”,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至關重要。在農產品供應鏈管理中,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信息作為供應鏈上各環節的溝通載體,21世紀的農產品市場競爭將會超越企業與企業、產品與產品之間的競爭,取而代之的是供應鏈與供應鏈的競爭。
因此,本文從信息管理的層面,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的進行研究,包括對農產品供應鏈上的信息類型、企業資源計劃(ERP)和信息通訊技術(ICT)等信息問題,提出解決我國農產品供應鏈信息管理的關鍵技術和方法。
一、供應鏈與供應鏈管理
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供應鏈管理是指人們認識和掌握了供應鏈各環節內在規律和相互聯系基礎上,利用管理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激勵職能,對產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各個環節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價值流,以及業務流進行的合理調控,以期達到最佳組合,發揮最大的效率,迅速以最小的成本為客戶提供最大的附加值。
二、農產品供應鏈概述
1.農產品供應鏈的含義。農產品供應鏈,指的是由涉及將農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消費者的過程與活動的上游及下游農戶、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以及最終消費者組成的供需網絡。農產品供應鏈是基于農產品這一特殊產品形成的供應鏈。國外研究揭示,在“從田間到餐桌”的過程中,農產品供應鏈呈現為一種“生產商與消費者雙驅動模式”特征明顯的非線性系統。一般而言,農產品供應鏈由以下環節構成:生產資料的供應環節、生產環節、加工環節、配送環節、零售環節,各個環節流程。由圖1農產品供應鏈環節流程圖所示。
2.農產品供應鏈的特點。農產品的諸多特性,有如下特點:(1)參與者眾多;(2)農產品物流數量特別大,品種特別多;(3)農產品供應鏈物流要求高;(4)農產品物流難度大。一是包裝難;二是運輸難;三是倉儲難。同時還具有市場不確定性大和供應鏈易斷性等特點。
三、農產品供應鏈信息類型
農產品的信息流動主要有兩種類型:農產品需求信息和可追溯信息。其中,農產品需求信息受消費者對農產品需求的驅動,而可追溯性信息則是來自國際組織的強制性要求比如歐盟,所有在歐盟銷售的農產品都必須有提供包括產品名稱、生產者信息、產品屬性,以及各環節交易的日期和時間等可追溯用信息。農產品供應鏈中產品和信息流動,如圖2所示。
四、企業資源計劃的理論分析
1.企業資源計劃。本世紀90年代初,美國著名的IT分析公司Gartner Group Inc提出了企業資源計劃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這個概念。ERP 以客戶關系與銷售管理為龍頭,以企業內部的計劃和生產管理為核心,有效地整合企業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使其能夠幫助企業不斷地提高產品質量,企業資源計劃系統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實現對整個供應鏈的有效管理。
2.供應鏈與企業資源計劃的關系。供應鏈是面向市場的,企業資源計劃是面向企業的。在激勵的市場競爭的條件,企業直接面向市場,二者相互影響。
五、ICT技術在農產品供應鏈中應用
農產品供應鏈管理對ICT技術的需求對農產品供應鏈中ICT技術需求的分析主要針對供應鏈管理的以下三個主要功能:訂單處理,產品運輸和配送,庫存和倉庫管理。對ICT技術的文獻研究發現,供應鏈管理的以上三個功能對ICT技術有如下需求。
1.訂單處理對ICT技術的需求。改進訂單處理效果。農產品供應鏈功能的整合將有助于改善供應鏈績效、提高顧客反應速度并確保產品質量。
2.在產品運輸和配送對ICT技術的需求。首先是增加農產品的可追溯性,農產品的可追溯性將會影響供應鏈上的所有節點。因此,某一種ICT技術代表的識別信息要適用于供應鏈上所有運輸過程。
3.庫存和倉儲管理實現最優庫存量產生的對ICT技術的要求。通過對庫存管理的進行動態和實時跟蹤的技術,來實現對信息協調的管理。
六、結 論
綜上所述,農產品供應鏈的提高與發展,信息,英國有很多的軟件用于實現食物和農產品追溯,此外,ERP系統在英國農業供應鏈和食品行業中的應用也很廣泛。對于我國來說,今后ERP和ICT技術將在我國農產品中廣泛應用,GPS和GIS等技術也將為農業信息化的的發展提供決策支持。
參考文獻:
馬士華:供應鏈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