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多元化經營如何實現同等收益下風險最小化或同等風險下收益最大化,是許多企業面臨的問題。本文通過對投資組合和多元化經營的對比分析,結合證券投資組合理論的相關知識,建立了適合企業多元化的經營風險規避模型。通過模型分析,發現企業選擇一定數量相關關系弱的行業進行多元化是降低風險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投資組合 多元化經營 風險
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國內掀起了多元化經營浪潮,海爾、中信等國內知名企業迅速崛起。從發展實際來看,大多數企業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的主要動機有兩個:一是進攻型的,到新的領域去獲取更多的利潤;二是防御型的,將部分資源配置在不同領域以規避風險。因此,多元化經營如何實現同等收益下風險最小化或同等風險下收益最大化,就成為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投資組合與企業多元化經營理論分析
1.投資組合
(1)投資組合概述。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并不把其所有資金都投資于一種證券,而是同時持有多種證券,即投資組合。投資組合的有效性建立在對不同證券投資風險與收益分析的基礎上,實現風險不變收益提高或收益相同風險較低的目標。
(2)投資組合風險分類。①可分散風險。某些因素對單個證券造成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如個別公司工人罷工,公司在市場競爭中的失敗等。這種風險可以通過證券持有的多樣化來抵消。②不可分散風險。是由于某些因素給市場上所有的證券都帶來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如宏觀經濟狀況的變化、國家稅法的變化、國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變化都會使股票報酬發生變動。這些風險不能通過投資組合分散掉。
2.企業多元化經營
(1)多元化經營概述。多元化經營是當整個產業趨于成熟以及競爭成本過高的情況下,企業考慮既有事業范圍之外的成長,是企業進入與自己原有經營業務相關或不相關的新的產業或經營領域,以充實系列產品結構或者豐富產品組合結構的經營模式。
(2)多元化分類。①水平多元化。企業利用現有市場,向水平方向擴展生產經營領域,進行產品、市場的復合開發,從而達到規模經濟的目的。②垂直一體化。企業進入生產經營活動或產品的上游或下游產業,形成一條龍式的生產經營態勢,以節約交易成本提高企業整體的盈利水平。③同心多元化。企業利用現有技術、特長經驗及資源等,以同一圓心擴展業務。同心多元化的相關性佳,協同效應強,有較大的獲利性和較低的風險性。④混合多元化。企業進入與現有經營領域不相關的新領域,在與現有技術、市場、產品無關的領域中尋找成長機會。混和多元化的相關性差,協同效應弱,企業難以管理多種不同業務,無法獲得戰略匹配帶來的優勢。
3.多元化經營與投資組合對比分析
(1)投資行為對比。證券投資是通過虛擬資本的投資介入新的行業與市場,投資者根據自身對風險的厭惡程度,選擇多種證券進行組合;多元化經營則是企業進行的實業投資,是通過介入不同的業務領域,實現行業經營的多元化。
(2)投資目的對比。證券投資的主要目的就是獲得投資收益,因此,證券投資決策的目標是投資收益最大而風險最小。多元化經營目的是為了企業的持續成長,是通過跨行業投資,實現行業互補,從而規避經營中的風險。其中:
①不可分散風險。市場上所有的證券由于宏觀環境影響可能造成損失;多元化經營中同樣容易受宏觀經濟不景氣的打擊,造成整個企業虧損甚至倒閉。
②可分散風險。由于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存在,單個證券投資是存在風險的,在不同情況下,證券投資可能會得到不同的投資收益,進行投資組合可以規避單項投資帶來的風險,從而實現收益的最優化。企業多元化經營將資源分散到不同產品或行業經營中,避免經營范圍單一造成企業過于依賴某一市場,使企業在遭受某一產品或經營領域的挫折時,通過在其它產品或行業的經營成功而彌補虧損,從而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并盡量減少風險損失。多元化進入技術、機構、職能活動或銷售渠道能夠共享的經營領域,可以由于范圍經濟而使成本降低。
二、企業多元化經營風險規避模型設計
在分析了投資組合與多元化經營的相似之處后,基于投資組合中業已成熟的理論,把相關變量重新定義并引入新的影響因子。該模型運用于企業的多元化經營的實踐中,指導企業如何通過最優化的跨行業組合,有效降低經營風險以實現企業的持續成長。
1.企業多元化經營模型假設條件
(1)競爭市場是有效的。各行業的行情反映了其內在經濟價值,每個經營者都掌握充分的行業信息,了解各個行業的期望收益率及其方差。
(2)經營者投資某個行業的目標是在給定風險下收益最大,或者在給定收益水平下風險最低,即經營者都是厭惡風險的。
(3)行業經營者以期望收益率以及收益率的方差作為選擇經營方案的依據。如果要他們選擇風險方差較高的方案,都要求有額外的投資收益率作為補償。
(4)各行業的收益率之間有一定的相關性。它們之間的相關程度可以用相關系數或者收益率之間的協方差來表示。
2.企業多元化經營模型變量說明
(1)多元化經營投資的概率(Ei)。第i個行業在多元化經營中所占的投資比例,其投資組合的概率之和為1。
(2)多元化經營的期望報酬率()。各個行業的期望報酬率以其投資比重為權數計算出來的加權平均數。假定在經營中通過不同行業組合,收益率達到預定目標,即。
(3)多元化經營的方差。方差越大,表明多元化經營組合的投資收益的不穩定性越大,相應的投資風險也就越高,反之則越小。影響標準離差的因素包括,經營者所處的市場競爭環境,市場中各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經營者預期的收益及概率等。
(4)多元化經營的行業間的協方差(σij)。是反映多元化經營中行業間相關程度的指標,即行業間的互補情況。隨著企業多元化經營中包括行業數量的增加,單個行業的標準差對整個企業多元化經營總體的標準差造成的影響越來越小,而各個行業之間協方差造成的影響越來越大。當企業多元化經營中包括行業數量的增加時,單個行業的標準差對整個企業多元化經營總體的標準差造成的影響程度趨向于零。這就意味著通過跨行業的經營,可以使隱含在單個行業中的風險得以分散,從而降低多元化經營的總體風險。
(5)行業進入壁壘影響因子(F)。進入壁壘是在一種產業中,原有企業相對于潛在進入企業的優勢。
3.企業多元化經營均值——方差模型
(1)企業經營n個行業的期望報酬率為:
——多元化經營的期望報酬率
Ei——第i個行業在多元化經營中所占的比重
Ki——第i個行業的期望報酬率
n——多元化經營的行業總數
(2)多元化投資n個行業的風險用組合的方差表示為:
——多元化經營的方差
σij——第i j兩個行業的協方差
Ei——第i個行業在多元化經營中的比重
Ej——第j個行業在多元化經營中的比重
(3)行業進入壁壘影響因子
行業進入壁壘=F{結構性進入壁壘,行為性進入壁壘,政策性壁壘}
結構性壁壘=f{規模經濟,資本量門檻,絕對成本優勢,產品差異化}
(4)多元化經營的優化組合模型
①在一定的預期收益率下,行業組合的方差越小越好。
②在組合一定風險的情況下,行業組合的收益率越大越好。
三、結束語
多元化經營是企業實現持續成長可采用的發展模式之一,證券投資組合相關知識給了多元化有益的借鑒。本模型說明,只要行業間不具有完全的正相關關系,多元化經營的風險就一定小于單個行業經營風險的加權平均值。因此,降低風險的有效途徑是選擇相關程度較低的行業進行多元化經營。
參考文獻:
[1]漆向東:企業多元化經營中的風險及其規避[J].經濟問題探索,2001/02
[2]謝科范:企業風險防范[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