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誠實守信,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企業失信,不但會給經濟造成混亂,而且會給社會帶來數以億計的損失。盡管目前我國企業信用出現了一些危機,隨著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相信中華民族潛在的誠信美德會得到鞏固和弘揚。
[關鍵詞] 誠信缺失 誠信需求 信用體制 社會信用環境 企業競爭力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顧名思義就是誠實守信。企業作為經濟運行過程中最重要的微觀經濟主體,其誠信狀況不僅直接關系著自身的信譽度,也影響到社會整體的誠信建設。企業誠信蘊藏著多元化的內涵。
誠信是一種道德觀念。作為直接參與市場競爭的主體,企業必須把誠信作為基本的道德操守,遵循“游戲規則”,以誠為本,打造企業品牌。
誠信是一種社會責任。著名管理學家克拉倫斯·沃爾頓說:“企業經理人應該用一種全局觀念來看待企業的責任。因為在這種觀點之下,企業被看成是講信用、講商譽、講道德的組織而不是賺錢的機器?!焙且娬\信是一種信守承諾的社會責任感。
誠信是一種經營理念。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要把誠信滲透到企業的每一環節,在對待客戶、維系交易等方面以誠信把關,樹立“誠信經營、用戶至上”的指導思想。
誠信是一種法律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條規定:“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p>
我國企業經營中的誠信缺失問題由來已久。這些年可以說是愈演愈烈,社會的無賴現象日益膨脹,整個社會誠信鏈條相當脆弱。一些企業經營不講誠信,互相欺詐,用假冒偽劣產品坑害消費者的情況時有發生。信用貧困、信用危機已成為嚴重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因素。許多企業和消費者都深受其害。據有關專家分析,由于我國市場交易中缺乏信用,使得國內生產總值的10%~20%為無效成本。根據我國工商部門的統計,目前,我國每年訂立的合同約40萬億份,合同標的為140萬億元,但是,平均合同履約率只有50%左右。另據有關部門對全國283家名優商品企業的調查,16類650種名優商品幾乎全部被假冒。信用在我國市場經濟的進程中十分重要,市場經濟是守信經濟,堅守信用是市場經濟的黃金法則。市場經濟越發展,信用體制就越健全。中國自古尚信義,重承諾,強調“人無信不立”。當然,我們現在講的信用與古代講的信用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信用,不僅要靠道德,靠覺悟,更要靠法制,靠制度;既要有軟約束也要有硬約束。市場經濟的信用不僅是對市場主體的主觀的內在的要求,也是對其客觀的外在的約束。是對守約能力的客觀評價。怎樣把這兩個方面更有機地結合起來呢?應當內外兼修,標本兼治,堅持德制與法制并舉;打擊違法犯罪現象與加強法制建設、深化體制改革并重,健全我國的信用體制,提高全社會的信用水平,形成各類市場主體守信履約、良性互動的社會信用環境。
在當代中國背景下,誠信是一種特別稀缺的資源,能夠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有效地吸引顧客。因此,企業在營銷過程中,應該加強職業操守的修煉,忠于職守,誠信待人,誠信服務,建立一種誠信理念,構建企業營銷誠信文化。然而誠信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需要假以時日,長年累月地堅持下去,以人為本,視誠信重于泰山,對人民負責,對國家負責。在營銷誠信文化建設中,要特別重視企業一把手的誠信教育及誠信意識的培養,樹立誠信經營的觀念。
我國企業經營誠信缺失的原因:
1.信息不對稱的有限博弈。誠信本身具有很強的外部性,當絕大多數企業都講誠信時,少數企業不講誠信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但是,當大多數企業不講誠信,只有少數企業講誠信時,少數講誠信的企業只能是單方面受損。
2.企業缺乏真正的所有者地位。企業要作為誠信經營的真正載體,必須是真正的現代意義上的企業。真正的現代意義上的企業,必須是真正的所有者,擁有企業剩余的控制權和支配權?!捌髽I的所有者就是企業信譽價值的索取者。如果沒有真正的個人所有者,就不會有人有積極性維持企業信譽,企業就不可能講信譽”。
3.以罰代打,罰打力度不到位。
4.地方保護主義和部分官員不正確的政績意識。一些地方領導干部,由于地方利益作怪,對于所屬企業惡意欠債逃債,千方百計予以包庇保護,甚至為其出謀劃策;對于外地債權人的合法權益,不是依法加以保護,而是利用手中的權力橫加干預。
解決企業誠信缺失的問題,除了要建立健全誠信教育宣傳體系,建立和完善誠信的法律支持體系,加快信用立法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應建立專門的誠信評價機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明確的評價內容、規范的等級標準來準確反映企業誠信狀況,同時還應該建立企業誠信信息查詢服務體系,逐步實現部門間和全社會的誠信信息共享。并在此基礎上,加快誠信數據的開放與誠信數據庫的建設,建立統一、規范、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強輿論監督。誠信評估機構要通過各種方式,及時公布企業的誠信記錄,使人們能很方便地查詢得到使失信者的失信記錄,真正做到制度上完善、法律上約束、輿論上監督,使“誠信者走遍天下,失信者寸步難行”。
參考文獻:
[1]魏昕:誠信危機:透視中國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M].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2004
[2]徐東平:誠信讀本[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
[3]劉金鋒:試論誠信營銷的前提及其運作構架[J].茂名學院學報,2005(2)
[4]孫麗英:誠信營銷——企業發展的必然途徑[J]. 商場現代化,2005(4)
[5]陳向軍:論企業誠信營銷[J].商場現代化,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