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兩階段對戰略性供應商進行選擇評價。第一階段形成戰略性供應商選擇的綜合實力評價指標,第二階段對已選擇出的戰略性供應商構建了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然后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兩階段加以評估,從而選出綜合實力強、風險小的戰略性供應商。
[關鍵詞] 兩階段 戰略性供應商 模糊綜合評價法
一、引言
供應鏈是指生產及流通過程中,涉及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活動的上游與下游企業所形成的網絡結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和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21世紀的企業競爭逐步轉向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且供應鏈的結構越來越復雜,導致了供應鏈風險逐漸地加大。在供應鏈的長期合作過程中,由于戰略性供應商提供的產品價值較高,對核心企業的產品和運作流程有較大的影響;同時,戰略性供應商的產品設計具有高度個性化和獨特化,而戰略性供應商數量較少,導致其轉換成本較高。因此,戰略性供應商的選擇成了供應鏈風險控制的重點,通過對戰略性供應商科學合理的選擇評價,可以有效地降低供應鏈的風險,增強供應鏈的競爭力。
故本文第一階段選擇易度量的綜合實力指標對戰略性供應商進行初選,這樣可以以低廉的費用快速地選擇有希望合作的戰略性供應商,第二階段著重從供應鏈風險角度構建戰略性供應商的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準則,兩階段評價既可以高效全面地篩選出科學合理的戰略性供應商,又可以盡量減小合作過程中戰略性供應商對核心企業的風險影響。
二、戰略性供應商的選擇和評價
1.第一階段:戰略性供應商的選擇
根據陳廣州的以供應買賣雙方業務的相互影響和各自的核心能力為標準的供應商分類,戰略性供應商是指在所在行業具有較高競爭力,相對于核心企業有較強的增殖能力的供應商,主要表現是供應商技術發展的完善程度、管理能力的完善程度、價格談判能力的大小和供應商現有產品、儲備產品和技術能力對下游企業現有產品組合的貢獻度等。
因此,本文在第一階段主要是從易獲得的綜合實力方面快速選取競爭力和增值力較強的戰略性供應商。已有的戰略性供應商的選擇標準各不相同,但一般來說,選擇指標主要有質量、價格、交貨期、服務、準時送貨、技術能力、柔性、財務狀況和生產能力等。戰略性供應商選擇的指標可以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而定。考慮初選中的指標要容易獲取,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戰略性供應商選擇的評價指標,即:價格、質量、交貨、技術水平、財務狀況和生產能力等。
2.第二階段:戰略性供應商的評價指標構建
這一階段主要是對第一階段已選擇出的綜合實力較強的戰略性供應商進行風險評價。核心企業與戰略性供應商需要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伙伴關系,而在雙方的合作過程中可能由于戰略性供應商的內外部原因對核心企業造成重大損失,導致供應鏈的不穩定,因此這一階段構建了戰略性供應商風險評價指標。指標選取的主要依據是戰略性供應商內部原因或者外部環境因素對核心企業造成的不利影響。內部原因主要是指由戰略性供應商自身原因給核心企業帶來的風險,如質量風險、供應風險和物流風險等,以及核心企業與戰略性供應商合作過程中,由于雙方的行為不一致所導致的風險,主要指合作風險。外部環境是指戰略性供應商所處環境發生的自然災害或者社會環境對核心企業造成的損失,如環境風險(見表)。本文以建立戰略性合作關系為目標,選取的風險指標已經完全可以規避戰略性供應商對核心企業的風險影響,在實際評價過程中企業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適當對風險指標加以調整。
三、戰略性供應商選擇的評價方法
本文形成了戰略性供應商的選擇評價指標,第一階段從易獲得的綜合實力方面選取價格、質量、交貨、技術水平、財務狀況和生產能力等指標;第二階段從風險角度選取了質量風險、供應風險、物流風險和技術設備風險等指標對已選擇的戰略性供應商進行風險評價。兩階段中選取的既有定量指標,又有定性指標,因此本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戰略性供應商選擇評價的兩階段加以評估。第一階段通過模糊綜合評價法對供應商進行評價,篩選出符合要求的戰略性供應商,在此基礎上用該方法對已選擇出的戰略性供應商進行風險評價,最終篩選出綜合實力強、風險小的戰略性供應商。
四、結束語
本文在結合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兩階段選擇評價戰略性供應商,即第一階段從綜合實力方面選擇戰略性供應商,第二階段從供應鏈的角度構建了戰略性供應商的風險評價指標,并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兩個階段加以評估,從而選擇出科學合理的戰略性供應商。本文既改進了運用綜合能力和真正的供應鏈風險指標對戰略性供應商的選擇評價過程,又為核心企業選擇戰略性供應商提供了指導性的意見和科學的依據。
參考文獻:
[1]陳長彬 陳功玉:供應鏈中戰略供應商選擇的多級模糊綜合評價[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0(2):220~224
[2]朱 兵:基于風險最小原則的戰略性供應商選擇[D].南京:河海大學,2006:27~34
[3]陳廣州:供應鏈管理環境下核心企業的戰略型供應商選擇[D].成都:四川大學,2006: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