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型精密儀器是高等學校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學校辦學能力和科研實力的重要條件,但是一直以來由于各種原因大型精密儀器的利用率不高的難題沒有得到解決,本文探討如何利用市場機制提高大型精密儀器的利用率,發揮大型精密儀器的使用效益。
[關鍵詞] 學校 大型 儀器 市場
高等學校是人才、技術密集性事業單位。一般工科院校儀器設備占全部資產總額的50%以上,其中大型精密儀器占到總設備費的30%左右。現代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離不開先進的分析測試手段,高等學校擁有大型精密儀器設備的數量和質量也能說明高等學校辦學實力和科學研究的能力,先進的大型精密儀器為高等學校的教學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物質保障。
高等學校的大型精密儀器科研項目的開發,博士生、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學工作。項目研制階段為了項目的需要購置大型精密儀器,隨著項目結束,大型精密儀器最主要的壽命周期就已經逝去,如何在教學、科研工作中繼續發揮大型精密儀器的作用,延長其經濟壽命周期,提高利用率和經濟效益,是高等學校資產管理部門一直以來急待解決的問題。
大型精密儀器是指單價在40萬元以上(包括40萬元)的精密儀器。目前高等學校的大型精密儀器絕大部分是由國家撥款、科技經費購置和無償調撥形成的。屬高等學校所有的國有資產,在實物管理上一般由使用單位管理。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單位,國家對高等學校實行全額預算撥款體制,不計算成本,不考核經濟效益。因此,國家對高等院校的投入也不要求經濟回報,這就使高等學校在資金、資產的使用上沒有經濟壓力,存在事實上的無償占有和使用。在資產的購置上使用部門不考慮學校的整體利益,往往從使用方便出發,容易造成設備的部門所有,重復購置,使用效率低和閑置浪費等現象,使國有資產無形流失。
為了提高大型設備的利用率,各高校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實踐。教育部頒布的《大型精密儀器管理辦法和考核標準》為大型設備的管理規范化提供了保證。各高等學校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提高大型精密儀器的使用效率和利用率。如:嚴把大型精密儀器購置關,從大型設備購置可行性論證開始層層把關;試行大型精密儀器購置經費分擔制,讓有關責任單位、責任人都承擔經濟責任,設備到貨后要根據論證材料提供的使用情況資料檢查使用情況;實行大型精密儀器定額考核管理,對達到使用定額的進行獎勵,對達不到使用定額的扣減有關經費;實行大型精密儀器有償使用和對外開放,加大設備所在部門和個人提成比例,以調動儀器所在部門和儀器管理人員的積極性等措施。但由于多種原因,尤其是“部門所有”和不考核經濟效益的觀念已根深蒂固,高等學校的大型精密儀器利用率一直沒有實質上的提高。
近年來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九五”期間深化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國發[1996]39號,國家在一部分省市組建了大型儀器設備協作共用網。該協作網是從地區所在單位中挑選一部分高、精、尖儀器設備組建一個跨系統、跨部門的資源共享系統。改變科學儀器部門所有和條塊分割狀況,實現區域資源共享和優化配置,提高科學儀器的利用率,同時為了鼓勵各單位開放設備對上網設備的創收部分國家不僅免收稅金,而且還按對外收入的一定比例給予補貼。這一措施一方面使高等學校的一部分高、精、尖儀器上網后開展對外服務,增加了創收,提高了大型儀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宣傳學校儀器設備情況窗口的作用,受到各高等學校的普遍歡迎。但這些入網儀器只占學校大型設備的極少部分,高等學校中大量的大型精密儀器還是不能解決提高利用率的問題。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已經二十余年,但高等學校目前還是以計劃經濟為主的管理模式,在管理中不注重用經濟手段調節各項資源配置,人治成份占的比重較大。在設備配置上管理部門按照基層的計劃結合學校的資金情況確定購置,基層單位從本部門的需要出發申報計劃,不考慮學校的整體利益,不少單位都想搞小而全、大而全,對設備只求擁有,不求是否真正能發揮其效用,如果不正確處理好這兩方面的關系,就會使大型精密儀器購置后出現利用率低,甚至閑置。因此,大型精密儀器購置責任不明確是制約高等學校大型精密儀器管理的瓶頸。
高等學校應該在各項管理中引入市場經濟的管理模式,用量化經濟指標代替人治,只有高等學校形成了人人講經濟核算,事事講經濟核算的氣氛法才是解決大型精密儀器利用率根本的途徑。近期,要提高大型設備的利用率,要從設備的配置源頭上抓,按照國家教育部規定的生均實驗設備費定額標準核定每個院系的設備占用的設備費,在定額以內的設備不收取資產占用費,對超出定額的設備按學年征收資產占用費,以促使使用部門把經費用到最需要的地方,避免各單位爭經費爭設備的現狀,從根本上杜絕“人情”設備,使設備費的分配逐步做到公平、公正、公開,接受全體職工的監督。在學校內部繼續推行已在部分院校應用較成熟使用工作量法,即每學年初下達每臺儀器的計劃工作量,學期末考核使用情況,統計工作量,對連續二年不能完成工作量且無正當理由的部門,學校有權收回儀器,在學校內、外進行調劑,盤活資產存量,減少閑置浪費。對開發大型儀器功能、利用大型儀器開展科研活動取得成果的,適當減免大型儀器工作量。在提高大型設備校內利用率的同時進積極開拓外部市場。對已加入省級科學儀器協作共建網的設備要配備技術能力強的專職人員管理儀器,開發設備的使用功能,增加零、備件配置,定期進行維護,提高服務意識,并在校園網等媒介上廣泛宣傳;對沒有上網的大型儀器要制定政策鼓勵設備保管單位開展對外服務。對創收部分向個人和設備保管部門傾斜,個人、集體拿大頭,學校拿小頭,以調動設備所在部門的積極性。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確保對外服務政策的穩定性,使設備管理單位消除顧慮,放心大膽的開展對外服務工作。
通過轉變觀念,引入市場機制;完善制度,獎罰分明,一定能使高等學校的大型精密儀器管理工作步入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