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基于國內外關于可持續發展能力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建立指標體系,對蘭州市和西部其他11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行了量化處理,并分析蘭州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存在的問題,繼而提出建議。
[關鍵詞] 蘭州市 可持續發展能力
隨著人們對經濟、社會、資源與環境認識的深入,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人們給予了可持續發展足夠的重視,然而,一個地區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到底如何,與其他地區相比有什么差別和不同,并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本文基于蘭州市軟科學課題“蘭州市城市綜合競爭力評價、比較及其提升”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建立指標體系,用主成份分析法,對蘭州市與其他西部11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行了量化,計算得分并進行排名。然后分析蘭州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存在的問題及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學術界對于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和界定有著不同的意見,最廣泛采納的定義,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環境及發展委員會所發表的報告書所載的定義,即: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稱為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是人與物的協調發展,是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而經濟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重要的部分,因此,我們將經濟發展、社會發展、資源環境發展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最基本內容,通過選取具體指標,量化可持續發展能力,并比較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不同與差異。在借鑒了國內其他學者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將可持續發展能力分為: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能力。由于這三個方面受到大多數學者的認同,所以我們分析的結果也易于大多數人接受。基于我們對可持續發展能力指標體系的研究,我們建立了指標體系。
指標體系詳見表1。
一、蘭州市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與比較
在解釋指標選取方面為更全面地反映可持續發展能力,難免會選取一些具有相關性的指標,采用主成份法可以有效避免指標的相關性。對于主成份法可以參考相關書籍,此處不作介紹。在指標體系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收集數據并據輸入SPSS軟件運算,計算結果如表2。
從綜合得分結果表2看,蘭州市可持續發展能力排名靠后,其中,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方面的指標表現最差,主要是由于蘭州市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指標中的中勢和劣勢指標不僅在數量上占絕對數,而且沒有優勢指標,劣勢指標也遠遠大于中勢指標的數量。蘭州市2006年GDP總量6384705萬元,排名倒數第四,強于西寧、銀川,略高于貴陽。在人均收入方面,蘭州市卻排名倒數第一,并且人均負擔人數也排名較差,說明蘭州市居民的人均負擔大,贍養和撫養的壓力較大。由于受收入的影響,蘭州市在醫療、交通、居住等方面的支出也比較小。現階段,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因素主要是固定資產投資、外貿和消費,蘭州市實際利用外資額6973萬美元,排名第六,但是在外貿出口上卻落后,排名倒數第三,僅高于西寧、銀川。固定資產投資2982056萬元,也只領先于西寧、銀川和烏魯木齊排名第八,落后排名第七的貴陽4133576萬元超過125億元,在年人均消費支出上蘭州7468.95元排名第九,略高于西寧6722.54元、烏魯木齊7381.41元。
在社會發展方面,由于受收入影響,蘭州市城市居民在生活質量方面處于劣勢。但在教育和基礎設施方面排名并不低,大多數指標數據處于所選城市的中游水平,這與蘭州市的歷史發展和地理位置有關,蘭州市處于連接東西部的核心位置,在“三線建設”時期,國家就對蘭州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了大量資金,而1997年開始實施的西部大開發優先發展的就是基礎設施,而處于交通要道的蘭州當然不可忽視。蘭州市在抗日戰爭時期是后方,當時就有一大批學校遷入,同時帶來了一批優秀學者。而三線建設時期,蘭州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優先照顧,作為全國重點大學的蘭州大學也在這一時期發展到了高峰。
資源環境是蘭州市最具有優勢的方面,雖然蘭州市處于西北干旱地區,但是蘭州市依托黃河,其地表水資源總量384億立方米,地下水總量9.6億立方米。以蘭州為中心的黃河上游干流段可建25座大中型水電站,總裝機容量可達1500萬千瓦,現已建成的劉家峽、八盤峽、鹽鍋峽、大峽水電站與鄰近地區的其它水電站構成我國最大的水力發電中心之一。蘭州市同其它西部市相比較,年廢水排放總量處于中等水平。蘭州市萬元工業增加值廢水排放量、萬元工業增加值固體廢棄物產量在西部11座城市中排名較好,說明蘭州市在工業廢棄物產量方面控制較好,產生相同工業廢棄物的同時較其他城市能夠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二、蘭州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問題與建議
從蘭州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分我們可以看出,蘭州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在所選西部城市中排名靠后,通過分析我們發現在社會發展和資源環境方面,蘭州市都處于中游水平,而影響蘭州市可持續發展能力最主要的方面是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論是從得分和具體的解釋性指標來看蘭州市的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都在所選城市中排名倒數。因此,蘭州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存在的主要的問題就是如何提高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因此,對于如何提高蘭州市的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升蘭州市宏觀經濟競爭力。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大力調整經濟結構,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以產業結構調整為動力,推動三次產業優化升級,提升蘭州市產業結構競爭力。.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促進區域經濟持續發展,提升蘭州發展水平競爭力。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加快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市場體系建設步伐,進一步打破城鄉分割和地區封鎖,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認真落實放寬市場準入和鼓勵支持的配套政策措施,健全服務保障體制,依法保護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權益,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實施蘭州市都市圈發展戰略,發揮蘭州的區位優勢,加強與圈內重點城鎮的合作與交流.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綜合管理水平。政府要簡化各種審批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國社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2008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 政策與展望[C].科學出版社,2008
[2]王偉中主編:地方可持續發展導論[M].商務印書館,1999
[3]賈 珍:青島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與綜合評價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