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針對吉林省冰雪旅游產業發展,分析了吉林省冰雪體育旅游開發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冰雪體育旅游定位與開發戰略。為吉林省冰雪產業的規?;?、國際化發展提供參考與建議。
[關鍵詞] 工業基地 體育旅游 發展方向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和改造”。 這對于吉林省老工業基地的發展來說,無疑是一次意義重大的歷史機遇,吉林省的冬季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特別是從2003年以來每年一屆的瓦薩國際滑雪節連續舉辦以及2007年亞洲冬季運動會的成功舉辦,吉林省的冰雪游泳在國際上的影響越來越大。我們要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其自身的地緣、人文、歷史和民族傳統體育的優勢,大力發展特色體育旅游業,促進吉林省體育事業發展和兩個文明建設做出貢獻。
一、冰雪經濟將成為吉林省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冰雪旅游是指以冰雪景觀以及冰雪與其他景觀的組合景觀作為旅游資源開發出來的所有旅游活動形式的總稱,是短暫體驗冰雪文化的一種閑暇生活方式。然而,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特別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冰雪經濟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成為歷史的必然。冰雪經濟這一巨大的自然財富構成了城市的冰雪產業優勢,為發展城市旅游業、對外開放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二、現階段吉林省發展冰雪經濟存在的問題
1.冰雪產業理念有待推廣
冰雪產業體系有待建立冰雪產業理念淡薄,不能把它看成是產業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是孤立地看待“冰”和“雪”。冰雪經濟是“熱經濟”的理念還沒有深入人心。我們以前的做法是,同冰雪產業有關的各部門“各自為戰”、“互不協作”,相互之間的關系脫節;與此同時,與冰雪相關的產品生產更是游離于冰雪旅游和冰雪經貿之外,使生產、旅游、商貿、交通沒有有機地銜接起來,尚未形成一條完善的冰雪產業鏈,統一的冰雪產業體系還只是一種想法。
2.冰雪產業投入不足,市場開拓不夠
據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的冰雪產業與歐洲冰雪旅游發達的國家相比,有著數十年的差距,作為一種剛剛興起的產業,資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約冰雪經濟發展的瓶頸。在調查中還發現,滑雪器具的質量和數量問題已成為影響滑雪場所開業的必要條件之一。由于滑雪的專業器材科技含量高,研制成本也高,國內的材料和技術還跟不上,有些廠家想仿制都仿制不出來,目前國內還沒有廠家能獨自生產這些器材。并且吉林省冰雪旅游流動歷時短,高峰期集中于1、2月份,游人的人均停留時間短,平均消費水平不高,市場發育程度低。以2001年吉林·長春冰雪旅游節為例,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89.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4.02億元人民幣,人均消費不超過500元。
3.思想觀念偏差,對旅游資源缺乏合理認識
現在,外省市也都紛紛打出“冰雪”牌。都想從“冰雪經濟”中分一杯羹,這就要求我們加強市場競爭觀念和意識。對發展旅游業的認識不合理,能投入到發展旅游業的資金十分有限,不主動去尋找市場搞開發或無長遠規劃的亂開發,從而導致豐富的旅游資源優勢遠不能轉化為市場優勢和產業優勢。
4.從業人員素質偏低,缺乏專業培訓
目前我國滑雪場的經營相對落后,從業人員素質較低。這一方面是由于我國滑雪運動的群眾基礎較差,經營者從業時間較短,缺少經驗;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近來滑雪場地增長很快,合乎要求的人才供不應求。目前在滑雪場從事教練指導工作的人員,絕大部分為曾經從事過高山滑雪運動的管理者、教練員、運動員,缺少經過正規、專業化培訓的教練隊伍。
三、吉林省冰雪體育旅游開發戰略與思路
1.開發創新適應大眾化,提高吸引力
目前長春市的冰雪旅游新產品還比較單一,隨著國內冰雪旅游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目前全國有27個城市打出了“冰雪牌”。結合吉林省旅游資源特點和交通格局、旅游市場需求等因素,東部濕潤山區應以滑雪、霧淞觀賞,雪林狩獵,林海探險等開發為主,增加滑道、滑草、滑翔等項目。并結合集安高句麗文化古跡、延邊朝鮮族民俗風情、長白山野生動物觀光及跨境旅游;中部地區應以冰、雪開發為主,廣泛開展冰雪雕塑、滑冰、滑雪、冬泳等各種活動,結合工業游、電影文化游、薩滿風情、地方戲等文化游及吉菜美食等展開;西部地區積雪少,可在城鎮近效,結合農村冬季捕撈及農牧區的民事活動及民俗文化,開展以雪為主的參與娛樂性旅游活動。
2.統一規劃,合理開發,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
由于滑雪場地的建設會對生態環境造成較大的破壞,同時建設過多的滑雪場地也存在資金不足和分散有限客源市場的問題,開發滑雪場要盡量與原有設施和其他景點設施相結合,嚴格控制在“不損壞或少損壞自然環境,即便損壞了環境,亦應在短期內恢復”的原則進行;盡量不破壞植被,在滑雪場各項施工過程中,特別是在進行滑雪道的布局定位時,應順山坡就勢修建,盡量避開林地及大動土方工程,盡量保持原始的環境風貌。
3.規范市場,加強標準化管理,形成市場的有序競爭
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規范的滑雪旅游管理機制,對滑雪場可像評定星級賓館那樣制定旅游滑雪場等級標準和評定辦法。評定指標包括雪道、索道、雪具、造雪機械、培訓中心、接待設施、基礎設施、環境保護、管理服務等,對每項指標再細分,制定出打分標準,按分數段確定等級。不同等級的滑雪場實行不同的收費標準,這樣既可合理分配旅游滑雪市場,又有助于各個滑雪場找到自己的位置,避免盲目競爭的出現。
參考文獻:
[1]祝 莉:西部體育產業開發的前景及對策.則政科學,2002(2):76~77
[2]李香華:體育旅游與健身.北京:北京體育人學出版社,2003
[3]張 國:中國發展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