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職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相互關系是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研究的熱門話題。衡陽高等職業教育在培養衡陽專業人才方面趣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但是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衡陽市高等職業教育在遵循“堅持高職方向,服務地方經濟”的辦學宗旨,堅持人才培養與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需求適銷對路的原則等方面仍存在不少問題。本文從分析衡陽市高等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 衡陽 高職教育 經濟發展
目前衡陽高職教育的管理體制、辦學模式、發展規模、教育質量等還不能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向也存在偏離了地方經濟發展的問題,因此,如何以就業為導向,立足衡陽地方經濟的特點,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是當前衡陽高職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的重中之重。
一、衡陽經濟發展特征
1.綜合實力不斷增強。近年來衡陽經濟發展十分迅速,經濟總量從2003年的432.34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823.51億元,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1.99%。
2.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改革開放以來全市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第二產業迅速崛起,2006年完全改變了第一產業長期占主導地位格局,實現了從“一、三、二”向“三、二、一”的跨越。
3.工業經濟增勢強勁。2007年全市全部工業增加值307.7億元,增長22.2%,比上年加快3.9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24.33億元,增長28.82%,比上年加快6.67個百分點。園區工業貢獻突出。市級及以上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7.15億元,增長44.95%,占全市規上工業的29.93%。特別是自主創新能力增強。企業技術創新步伐加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新產品產值105.54億元,增長69.87%,比上年加快63.63個百分點。
4.人力資源優勢尚未形成,高職教育亟待發展。比如,衡陽市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總量就明顯偏少,滿足不了新型工業化的需要。據統計,衡陽市現有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只有6621人,僅占人才總量的5%,遠遠低于長沙的8.4%、株洲的7.6%。按照“十一五”期間全市經濟發展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需求匡算,總缺口達1800人,尤其是缺乏既有專業職稱,又熟悉經營管理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全市高層經營管理人才為1337人,僅占企業人才總量的1%,其中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僅占20%。顯然,加快衡陽高職教育的發展,是衡陽區域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
二、衡陽經濟發展與人力資源市場開拓不相適應
1.規模偏小,發展緩慢。衡陽市是全省職業技術高校四大布點城市之一,為拓寬職業技術教育的渠道,到2004年該市已經設置了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湖南交通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湖南科技涉外職業技術學院和湖南專修學院5所高職院校,但其前身大多為始建于上世紀60年代的中等專科學校,教學設施相對薄弱,發展規模有限。5所學校占地面積僅4473畝,建筑面積近56.6萬m2,在校生人數不到2.5萬人,占衡陽市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數年的30%,專任教師2100人,占普通高等教育教師的36%。目前,衡陽市經濟正在向加快城市工業化的方向邁進,而走城市工業化道路,離不開高職教育的發展,應該構建職教城,為“工業強市”提供人才支撐。
2.專業發展不平衡,師資力量薄弱。衡陽市高職院校專業分布為37個,其中護理專業在校生人數占30%,是目前招收人數最多的專業,而農牧類的畜牧畜醫、園林花卉、環境藝術三個專業,在校生總數不到1000人。在這37個專業中,計算機應用、商務英語等專業是5所院校同時開設的。師資隊伍建設也是力不從心。雙師型教師不到在職教師的一成,高級職稱的教師僅占教師總數的30%,而且學歷偏低,碩士以上學歷的教師不到總數的2%。
3.衡陽專業人才市場發育不充分,人才隊伍建設滯后,特別是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偏低。目前全市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中,本科以上學歷的有1085人,占16.4%,而中專以下文化程度的有2957人,占44.7%。如湖南運輸機械公司一車間調度一級的管理人才中僅一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
4.專業設置不盡合理,辦學特色不夠鮮明。雖然各高等職業院校都在為適應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不斷調整和設置專業,但是由于辦學條件等各種原因的局限,其專業設置仍不能很好地適應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衡陽市社會經濟發展急需的工程技術類、金融、經管類、農林畜牧類等專業相對較少,這是衡陽市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薄弱環節。
三、衡陽快速發展高職教育的對策
1.各高等職業院校要面向當地經濟建設的主戰場,優化專業結構,提高辦學效益。各高等職業院校要根據衡陽市經濟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和勞動力市場變化的需要,積極創造條件,增設經濟建設急需的專業,增強專業適應性,尤其是要面對加入WTO后的新形勢和區域經濟結構轉型而進行專業和學科的調整,基本形成適應高新技術經濟發展及產業結構調整的高等職業教育結構。把重點放在增加專業種類上,注意避免新增專業不合理重復;對已經不適應需要的傳統專業和基礎專業進行改造,促使其向應用方向轉變;對文理學科和專業要拓寬服務范圍,厚基礎、寬方向,增加適應性;對過時的、需求相對飽和,以及非傳統優勢專業,要進行壓縮調整;重點加強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生物工程、環境工程技術、建筑設計及財經類復合型高層次專業的建設和發展。
2.進一步深化教學體制改革,辦出高職特色。各高等職業院校要緊緊圍繞著自己的培養目標和辦學特點,在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教學方式等方面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堅持以“能力培養為中心”,努力辦出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積極推進課程和教材改革,開發和編寫反映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具有高職教育特色的課程和教材。加強實踐教學和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強化學生實際動手能力。注重受教育者的專業技能、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推行彈性學制、學分制,放寬升學年齡限制,拓寬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渠道。完善教育教學評估體系,把就業率作為衡量高職學校辦學水平和效益的一項重要指標,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3.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走內涵式的發展道路。衡陽市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在南華大學、衡陽師范學院和湖南工學院三所普通本科院校中舉辦二級職業技術學院,形成多形式、全方位、多層次舉辦高等職業教育的格局。同時,對現有的高等職業教育結構,要本著優化資源配置的原則進行整合和提升。努力擴大各高等職業院校辦學規模,改善辦學條件,加強科學文化的輻射作用,使之成為地方高水平的研發中心,并逐步有重點、有步驟地建設一批在辦學方向和辦學水平上都具有示范作用的高等職業院校。在重點建設好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的同時,加大對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建設支持力度,盡快使其升格為高職本科院校。
4.加速“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這是實現高職培養目標、辦出高職特色、提高人才質量的關鍵。湖南科技經貿職院與三一重工、湘郵等企業實行廠校聯合,為培養雙師型教師提供了培訓基地。學院每年都選派一批符合高職教學要求、各方面條件較好的教師到上述企業進行為期半年的工程實習,以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同時,對評上雙師型教師的,在工資待遇、職務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工程實踐,加速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形成。
5.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必須堅持走校企結合的道路,一方面,高職院校聘請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到高職院校做兼職教師,加強了學生的技能培訓,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企業也可以委托高職院校幫助培訓職工,節省培訓時間、場地、師資和費用,因此,衡陽各高等職業院校要面向衡陽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加強學校與企事業單位的共建與合作,共同建立產學合作的運行機制,利用其設施、設備等條件進行實踐教學,共建實習基地。
參考文獻:
[1]衡陽市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的調查與思考[2007-8-18] http://hydjnet.gov.cn/News_View.asp?NewsID=1490
[2]習 諫:河南省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 [2008-06-03] http://www.studa.net/zhiye/080603/08435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