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鄉鎮體育產業結構與經濟布局還處于起始狀態,大多數鄉鎮體育產業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同時具有不同的特點,根據其特點對影響鄉鎮體育產業發展因素進行分析。
[關鍵詞] 鄉鎮體育產業 制約因素 對策
近年來,我國體育產業地位凸現出來,為滿足社會需要、服務改革開放、增強體育事業活力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也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應該注重鄉鎮,因為鄉鎮人口占了全國的絕大多數。
一、鄉鎮體育產業發展的意義
鄉鎮體育產業重點培育和發展體育健身業、體育競賽表演業、體育培訓與咨詢業、技術信息業、體育用品業、體育彩票業、體育旅游業、體育休閑娛樂業等。要促使鄉鎮體育產業的有關固定市場與流動市場、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等各級各類市場充分發育“不斷發展壯大”,初步形成符合我國國情、比較健全而完善的鄉鎮體育產業體系。通過鄉鎮體育產業體系整體功能的發揮,使得體育產業在鄉鎮經濟結構中的比重不斷增加“附加值”,不斷提升“取得利潤最大化”,從而促進鄉鎮體育產業進入鄉鎮經濟運行軌道,形成與鄉鎮其他經濟形式相融合與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成為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新型產業,成為鄉鎮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二、鄉鎮體育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發展體育產業已引起各行各業的重視,尤其是體育彩票的“龍頭”作用,對“刺激”鄉鎮體育產業的啟動與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目前,鄉鎮體育產業發展還存在一些制約因素:
1.經濟因素。經濟是社會發展的基礎,也是群眾體育發展的基礎。群眾體育的發展規模、水平和速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濟發展水平,取決于經濟發展所能為群眾體育發展提供的物質條件,取決于經濟發展帶來的個人經濟狀況以及由此而引發的人的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改變。經濟對群眾體育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體育事業經費投入、體育場地設施建設以及人們的體育消費水平等方面。
2.傳統文化因素。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綿延千百年積累起來的傳統文化(包括傳統體育文化),對群眾體育活動內容的產生與發展,對人們體育健身觀念的形成乃至體育健身方式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影響。中國的傳統文化對民族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主要表現為:第一,倡中庸輕競爭。在這種中庸體育觀念的支配下,提倡安于現狀,不為人先。中庸的體育觀念嚴重限制了人們在體育運動中的創造力,也淡化了人們在體育運動中的競爭意識。第二,重群體輕個體。這種思想深深滲透到傳統體育觀念中,影響傳統體育的發展。在這種大傳統的封建專制背景影響下,導致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缺乏自主精神和創造力,毫無進取追求意識。第三,重文輕武。重文輕武的思想從漢代開始,隨著時代的推移而愈演愈烈,體育活動為士大夫所不齒。新中國成立后,人們對于體育的認識有了徹底改變,但歷史長期積淀下來的影響不可能在短時期內消失,它仍然影響著傳統的中國人,尤其是生活在經濟文化落后、交通信息閉塞地區的農民群眾,他們大多沒有體育意識,普遍存在“體力勞動就是體育鍛煉”的思想,加之本來就缺乏時間、技術、條件方面的支持,不可能經常參加體育鍛煉。
3.管理體制因素。在鄉鎮,群眾體育社會管理系統極不健全,影響很小。調查中發現,大多數縣級體育部門由于受人員素質和編制等多方面條件的限制,沒有很好地擔負起領導、協調和監督職能,影響了鄉鎮體育的發展。“領導重視”是影響群眾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作為管理諸要素中最活躍、最重要的因素,人的作用舉足輕重。農村鄉鎮體育活動需要有人組織,否則就無法開展。目前的情況是,很多鄉鎮連管理、組織文體活動的專干都沒有,更毋論管理水平的高低了。在現有的文體專干中,也有一部分人因為從事基層文體工作條件差、地位低、待遇差而缺乏積極性。沒有文體(體育)專干以及管理水平較低已經成為限制鄉鎮體育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學校體育因素。學校體育、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同為體育的基本組成部分,它們的發展方向、發展水平與群眾體育存在密切關系。學校是學習體育鍛煉方法最重要的場所,學生時期掌握的體育技能、養成的體育習慣將影響人的一生。學校體育不僅關系到學生在校期間的健康成長,還關系到學生進入社會后能否成為一名體育人口,與此同時,學校體育能夠為社會培養大量的體育骨干。因此可以說,學校體育的方向和質量,直接關系到群眾體育的質量和水平。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中小學學校體育的娛樂性不強,是一種“準競技體育”或“類競技體育”,它從教學內容到組織形式、從場地到器材到活動內容都具有明顯的競技特色,并普遍存在“輕個體重群體”的傾向。更為嚴峻的是,不少農村中小學仍然存在嚴重的“重智輕體”傾向,體育場地設施落后,體育教學可有可無,體育師資嚴重缺乏,學生所受到的體育方面的教育少而又少,以至于一些農村學生中學畢業后連最基本的體育技能都不具備。
四、結語
目前,我國許多鄉鎮體育產業結構與經濟布局還處于起始狀態,無論從體育產業規模,還是體育產業效益方面呈現的是“低檔次、低水平、低效益”,體育產業的發展受到了“觀念、基礎、資源”等因素的制約。對此,應通過加大宣傳力度,開發體育旅游資源;開展全民健身,開發體育產業市場;發展體育企業,培育體育資本市場;轉變鄉鎮職能,合理規劃體育產業等途徑,大力發展各鄉鎮體育產業,使其真正成為我國鄉鎮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參考文獻:
[1]蔣 榮 曹曉東 夏成前:我國鄉鎮體育產業發展戰略的研究.集團經濟研究,2006.3
[2]田 麗:龍口市鄉鎮體育產業的發展對策分析.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04.8
[3]蔣 榮:鹽城市鄉鎮體育產業結構現狀與發展的對策研究,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