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對江蘇省電子競技產業化現狀進行分析,針對缺乏品牌賽事、產業價值開發不夠、職業化程度低等問題,提出了打造品牌賽事、通過開展職業聯賽深度挖掘產業價值、建立政府支持—行業協會參與—企業經營—高校培養的產業化發展模式。
[關鍵詞] 電子競技 產業化 問題 對策
一、前言
電子競技產業是信息與體育產業結合的“混合產業”,我國良好的體育大環境為電子競技運動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圍。《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8年6月,我國互聯網用戶已經達到2.53億,規模居世界第一。網絡游戲使用率為58.3%,在網絡應用中排名第七位,用戶規模達到1.47億人,網絡游戲的市場規模已經超過8O億元。
江蘇省電子競技協會于2008年4月正式成立,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堅定的走產業化發展的道路,探尋其市場培育與發展的內在規律,這將推動江蘇省電子競技產業的發展。
二、江蘇省電子競技產業化發展分析
1.政府支持是產業化發展的后盾
江蘇省電子競技運動協會于2008年4月6日成立。協會由省政府秘書長韓慶華任會長,省社體中心主任戴剛任秘書長。此外,首屆江蘇省電子競技聯賽由省體育局主辦,省社會體育管理中心、省電子競技運動協會和省大學生體協共同承辦。這是江蘇省第一次由體育職能部門主辦的正規賽事。在政府主導下,與企業密切的合作,這將為江蘇省電競產業在短期內迅速發展起到決定作用。
2.良好的產業化環境是發展的基礎
首先群眾對休閑運動的要求日漸提高,電子競技的出現正好符合了民眾的需求。其次計算機技術的完善為電子競技的發展提供了競技平臺。電子競技依托的是計算機平臺,計算機性能的提高和寬帶的普及為電子競技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電競產業的發展同電信、制造、游戲等各個行業緊密相連,江蘇省作為我國的經濟強省,這些行業的高速發展為電子競技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高度發達的經濟對電子競技的發展提供了堅實后盾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產業上的一個很大差別就是,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較大。民眾為了尋求更豐富的物質精神生活自然會將錢投到第三產業中。江蘇省的經濟發展水平處于全國前列(見表),人們更多的去追求精神物質享受,電競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喜歡新奇事物群體的需求。
4.大力的宣傳為電競產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首屆江蘇省電子競技聯賽就是中國電信江蘇公司冠名,并利用豐富的互聯網資源和雄厚的技術力量,在互聯星空上全程報道賽事,江蘇省體育局也在網站上開辟了電子競技專區。此外,江蘇電視臺還主辦了2007全國百所高校電子競技論壇。這些媒體的積極宣傳,為電競產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三、江蘇省電子競技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存在的問題
(1)電競賽事缺乏品牌效應,尚未成規模。2008年的電競聯賽是首次舉辦,在賽事規模以及品牌性上都沒能形成較大的影響。
(2)省內電子競技職業化不高。到目前為止,我省只有南京馬可尼、南京領航、常熟風云、句容騰飛、揚州霸王等5家注冊俱樂部,注冊運動員150人左右,職業化普及率不高。
(3)電子競技產業價值開發不夠。電子競技產業的發展和軟件業、網絡游戲業、電信運營商、硬件設備制造商、娛樂、傳媒等行業密切相關,江蘇省電子競技聯賽由于第一次舉辦,所以由政府主導,贊助商較少,沒能深層次開發賽事資源。
2.相關的對策
(1)增強政府職能。在產業管理方面,省體總應當起著積極的作用,認真指導電子競技協會發展,還應專門成立組織機構,對整個產業鏈進行調控,協調各產業鏈中部分力量,使之均衡的發展;努力吸引企業及媒體的參與和支持,實現整個產業鏈良性循環。通過政府支持、社團參與、企業經營的模式,按社會化和產業化思路,舉辦自己的品牌賽事,培育江蘇省電子競技產業市場。
(2)加強產業化分析,探索產業化發展的良性模式。在發展原有市場的前提下,不斷創新,加大產品研發投入,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南京馬可尼通訊有限公司投資上億元建立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電子競技運動館,建立了電子競技研發基地,其中高速路由交換設備、萬兆局域網、直達桌面的光線接入,這在國內都是前所未有的。從長遠看,在產業鏈中只有自主開發才能占據主動位置。在政府政策支持下,企業、行業協會和高校可以合作建立電了競技軟件開發人才培養體系,馬可尼公司與南京鐘山學院合作開辦電子競技專業,按照產業規模進行研發,加快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探索政府、企業、高校三方結合的電子競技運動產業的商業運作模式。
(3)不斷開發市場,打造品牌賽事。電子競技產業要想發展必須走職業化的電子競技聯賽道路,將競賽投入運作,形成產業鏈。充分進行市場化運作,打造商業性的職業聯賽,吸引商家進行投資,并以其為載體,來獲得宣傳自身的廣告效益。江蘇省擁有一批如:三星、索尼、英特爾等國際知名企業,要充分抓住這一優勢,按社會化、產業化的思路發展江蘇電子競技產業市場。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08
[2]劉 剛:國內外電子競技運動產業化的比較[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8,24(2):6~8
[3]雷 曦:對我國電子競技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8)
[4]趙建強:我國體育電子競技產業發展研究[J].企業經濟,2006,(3):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