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旅游經濟活動中,政府如何有效地彌補旅游價格的市場失靈,至今仍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方法,政府失靈日益顯現。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國旅游價格政府規制過程中存在的“越位”、“錯位”、“缺位”的現象,以及規制結果不確定,規制成本過高,部門和地區利益爭奪等具體失靈表現。
[關鍵詞] 旅游價格 規制 政府失靈
規制是現代旅游業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但從目前來看,政府如何有效地彌補旅游價格的市場失靈,糾正市場缺陷,至今仍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地方法,由政府本身的缺陷和政府行為的不恰當所造成的政府失靈現象則日趨顯現。
一、旅游價格規制存在“越位”、“錯位”、“缺位”情況
作為轉軌經濟中我國政府的角色定位問題,西方學者的總體看法是:“事實上,我們同時擁有太多的政府和太少的政府”。我國政府對旅游價格規制失靈的具體情況,不僅包括角色“缺位”的問題,還有著角色“越位”、“錯位”的問題。
所謂“越位”,是指由于政府對規制的權力缺乏合理的界定及缺少程序性限制,導致政府權力不受限制地深入到旅游經濟領域的方方面面,使得規制過程中出現了“尋租”和“出租”行為,一些旅游企業往往采取非正常程序和手段隨意要求調整價格。所謂“錯位”,是指對旅游經濟規制權分割的不完善,使得政府作為規制主體,和政府作為行業經營主體的角色重疊,導致價格規制部門不能獨立超然地行使規制職能,喪失了作為規制者的中立地位。“缺位”是指在市場失靈的旅游經濟領域,政府的“有形之手”并沒有得到合理的應用。旅游價格規制部門忙于景點門票等政府定價與指導價的聽證和審批,疏于對放開后的旅游價格的監測和管理,不能將旅游經營者的行為有效控制在現行法律、法規容許的范圍之內,致使我國旅游市場價格一直比較混亂,大量違反旅游價格相關法律、法規的行為層出不窮,嚴重擾亂了旅游市場的正常秩序。
二、旅游價格政府規制的結果具有不確定性
政府干預旅游價格主要是通過各項法令、政策和制度進行的。當這種法令、政策和制度對一個具體的旅游企業產生不利影響時,這個旅游企業便會從企業利益出發,尋找規制上的漏洞。以廣交會期間廣州旅游價格管理部門對酒店房價實行最高限價為例,規制部門保持酒店房價的相對平穩是為了促使參展商和觀展客戶人數穩定增長,促進廣交會的穩定增長。但實際上“限價令”會引起一些不利的后果,比如價格水平低不利于刺激生產導致短缺更加嚴重,一旦價格放開反而上漲得更加厲害;同一星級酒店由于地段不同、裝修標準不同、新舊程度不同,在存在眾多客觀差異的情況下,用統一的價格標準這個一刀切政策,顯然是對許多酒店的不公平。一些企業作為“限價令”的受害者,往往會做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反應,如“限價令”主要針對標準房,一些酒店就增加部分服務項目,把標準房提升為豪華房,或者將房價與餐飲的價格打包,以各種名目將房價抬高已規避“限價令”,如此博弈的結果必然是“限價令”名存實亡。
三、政府對旅游價格的規制形成部門和地區的利益爭奪
由于旅游經濟涉及多個相關產業,各個部門的級別和歸口不一,造成了旅游規制執行中的職能分裂,一些部門不是從國家旅游經濟整體利益出發,而是從部門利益的角度考慮,這就必然導致旅游價格某一方面政策和制度上的相互沖突,從而導致規制失靈。以景區門票價格為例,隨著《旅游區(點)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這一國家標準在全國的實施,在目前景區門票價格制定沒有一個比較客觀的、特定的質和量的標準的前提下,參照旅游區(點)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標準制定景區景點的門票價格,成為各地許多旅游價格規制部門的基本做法。而事實上有很多景區雖未進入國家旅游局的評級體系,卻有著其他系統的評級身份,如國家文物局評定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林業部門評定的國家森林公園、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評定的國家地質公園等,這些不同的評級標準的相互不協調導致規制失靈。和部門利益一同出現的還有地區利益,如果把廣交會期間酒店房價交由市場進行均衡與調節,供不應求導致的房價上漲太高,市場的回應自然是客商分流到廣州的周邊城市,但廣州市為了保證地方競爭力,為了本地不至于成為周邊城市的旅游經濟“飛地”,控制房價就顯得理所當然。
四、政府對旅游價格規制的成本過高
政府對旅游價格進行規制會產生大量的成本。從資源配置角度來說,過高的規制成本將難以實現帕累托最優,導致規制的失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信息獲取成本高。由于價格主管部門對旅游價格的核定缺乏統一的、科學的測算體系,成本構成以及利潤水平,使得旅游企業在報送的定價、調價資料中,出于同行競爭、規避稅費等需要,往往隱瞞其經營狀況的真象,提供的信息失真,規制機構的決策難以建立在充分信息的基礎上。
2.制度成本高。由于《旅游法》遲遲不能出臺,各種有關旅游價格的行政規章、地方性法規層出不窮,相互之間矛盾沖突不斷。這不僅提高了建立制度的成本,也使得制度不能為執法部門尤其是司法機構所采納,產生一種新型的“有法不依”現象,提高了制度執行的成本。
3.執法成本高。近年來雖然旅游價格管理政策紛紛出臺,但由于缺乏相應的實施辦法,往往多次采用“適當”、“應當”、“相應”、“其他”等詞語,可操作性不強,具體執行起來難以進行。
通過以上分析,本文認為,隨著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旅游價格規制的政府失靈日益顯現。未來旅游價格規制,必須在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的提條件下,尋求“市場失靈”和“規制失靈”下旅游價格規制優化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張 輝:旅游經濟論.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曹國新:解析中國旅游商品的政府失靈.旅游科學,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