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創建和諧社會離不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本文著重分析企業社會責任影響財務績效的路徑:社會責任→企業目標→企業戰略→企業經營行為→企業財務績效。
[關鍵詞] 企業社會責任 財務績效 影響 路徑
一、研究企業社會責任的意義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全球范圍的“企業社會責任運動”對我國產生的深刻影響以及和諧社會建設的實踐,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著實認識到一個優秀的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性。比如,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對“2006年中國企業經營者問卷跟蹤調查”的結果顯示,企業經營者普遍認同“優秀企業家一定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高度認同履行經濟、法律、倫理、公益四個方面社會責任的重要意義 。
再者,自從企業社會責任思想問世以來,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對于企業是否應履行社會責任的難題一直沒有解決。企業社會責任思想支持者曾從十個方面雄辯地闡述其履行社會責任的觀點:(1)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順應了民意,滿足了公眾期望。公眾的意見支持企業同時追逐經濟的和社會的目標。(2)長期利潤。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公司趨向取得更穩固的長期利潤。(3)道德義務。企業應當承擔社會責任,因為負責任的行為才是所要做的正確的事情。(4)公眾形象。公司通過追求社會目標可以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5)更好的環境。企業的參與有利于解決社會難題。(6)減少政府管制。企業社會責任感的加強會導致較少的政府管制。(7)責任與權力平衡。企業擁有大量的權力,這就要求相應的責任來加以平衡。(8)股東利益。從長期來看,具有社會責任感將提高企業的股票價格。(9)資源占有。企業擁有支持公共項目和慈善事業的資源。(10)預防勝于治療。企業應在社會問題變得十分嚴重之前采取措施,以免付出更大的補救代價 。
與此同時,企業社會責任思想的反對者們更不示弱,則將追求利潤最大化視為企業惟一的社會責任。米爾頓?弗里德曼就是這種思想堅定的代表人物。他認為,公司是股東的公司,管理者是股東的代理人,因而公司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 。針對反對者觀點,如果我們能夠論證公司履行社會責任不會導致公司績效的降低甚至有所提升,那么社會責任的反對者就有可能轉變立場,由反對者變為公司社會責任的支持者與踐行者。若是如此,企業與社會的和諧關系就一定能夠形成,企業組織一定能夠成為和諧社會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本文擬以企業社會責任影響公司績效的路徑為著力點予以分析,欲為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提供途徑。
二、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影響的路徑
1.企業社會責任影響財務績效的路徑
企業對投資者責任可以稱為投資者的權益,是一種剩余權益或留剩權益,我們可以用財務績效來表示。財務績效按時間來劃分有長期績效和短期績效。按能否量化分為定量績效和定性績效。那么,履行社會責任對企業什么績效產生影響呢?實證分析表明,履行社會責任對企業短期績效和長期績效均有影響 ,而對企業長期績效的影響存在正相關現象。履行社會責任一般是通過對定性績效的影響最終實現對定量績效的影響的。這種影響的正確路徑是什么?社會責任影響企業目標的定位,通過企業目標的定位影響企業戰略制訂,再通過企業戰略的實施影響企業的經營行為,最后通過企業的行為影響企業的財務績效的。這種影響的路徑可以圖示為:社會責任→企業目標→企業戰略→企業經營行為→企業財務績效。可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并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要遵循一定的路徑,必須將要履行的社會責任納入企業的目標,在一個合理的責任范圍內履行責任。這個合理的責任范圍就是企業的能力限度。如果不顧企業自身能力限度超越了相關者責任范圍履行社會責任,那是一種盲目的沖動,對企業有百害而無一利,不僅不能提升企業的財務績效反而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們要堅決反對的。
2.企業社會責任影響企業目標的定位
企業的目標是生存、發展與獲利。企業對投資者的責任就是實現投資者期望的目標,投資者期望的目標什么時點才能實現呢?在滿足了所有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后才能履行對投資者的責任。所以,現在要實現投資者權益最大,有兩條途徑。一是實現整個企業的收益最大。當整個企業的收益最大化時候,用整個企業最大化的收益扣減履行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后,可以實現投資者的凈收益最大化。另一條途徑是在整個企業收益一定的前提下,通過減低履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責任,達到投資者凈收益最大。兩條途徑都能夠實現企業對投資者的責任最大,但是實現的途徑在本質上是不同的。前者是通過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將企業這塊“蛋糕”做大的辦法來實現目的的,反映在企業的目標上就是企業價值最大化;而后者是在不履行或少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前提下,在“蛋糕”一定的情況下,通過對“蛋糕”的分割來達到目的,反映在企業目標上就是股東收益最大化或利潤最大化。至此,我們不難理解企業目標定位的重要性,更能夠從深層次理解企業理財目標從股東收益最大化向企業價值最大化轉變的道理。
3.企業社會責任影響企業經營戰略的制定
企業的目標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必須通過企業戰略的制定與實施來實現。企業制定戰略時務必要充分考慮社會責任的影響,考慮企業的經營活動可能對社會產生正面與負面的影響。如果企業制定戰略不考慮企業經營活動的影響,拒絕為社會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那么社會就可能通過相應的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或者是磨洋工等其他手段)來迫使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因此,企業在制定戰略時應將保護消費者正當權益、保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承擔起生態與環境的保護義務、向社會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保障與提高員工的生活與工作質量并為其提供事業發展的機遇、促進所處社區的穩定與繁榮的社會責任納入到企業戰略管理的范疇中。
4.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落實于企業經營行為的實施
企業戰略決定企業的經營行為,企業的經營行為要圍繞企業的戰略來實施。既然將企業應履行的社會責任納入企業戰略體系,所以對于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哪些必須履行和怎樣履行都必須體現企業戰略的目標,有目的有步驟地具體落實到企業的經營活動的行為中去。也就是說,企業經營行為的實施要體現企業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要反映在企業的經營行為中。綜上分析, 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反映于企業目標,體現于企業戰略,落實于企業行為,將企業社會責任、企業目標、企業戰略與企業行為有機地融為一體。所以,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過程就是實現目標、落實戰略、實施行為的過程,有計劃、有步驟、有目標地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不僅不會導致企業績效的減少反而有助于企業績效的提升。
5.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
企業的資本從廣義上來看是個泛資本的范疇。泛資本由財務資本(債務資本、權益資本)、人力資本(經營管理型人力資本、技術型人力資本、普通型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內部組織資本、外部包括政府、供應商與客戶的社會資本)、生態資本(自然資源擁有者的政府持有)組成。企業的價值取決于泛資本“合力”的貢獻,而泛資本能否作出最大限度的貢獻,取決于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泛資本對企業價值貢獻率,從而影響到企業財務績效和企業價值。(1)企業履行對人力資本的社會責任,能夠激發人力資本對企業的責任感、歸屬感與忠誠度,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節約意識,挖掘意識,降低成本意識,提升績效。(2)企業履行對結構資本的社會責任,比如履行對顧客的社會責任,就能夠促使企業與客戶的信任、合作的關系性資源形成, 一能降低成本(客戶參與產品的研發生產,就能夠降低研發生產成本;顧客對企業信任,就能降低營銷成本),二能增加收入(客戶的忠誠度能夠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降低市場價格波動對收入的影響),三能降低風險(客戶的信任與合作,可以增加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加快資金周轉,降低現金流量的不確定性)。所有這些均有利于企業績效提升。(3)企業履行公益事業的社會責任,盡管付出了成本,但同時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向社會展示自己雄厚的經濟實力,對于吸引資金、招攬人才大有裨益,能夠為企業未來的發展積蓄能量,贏得競爭優勢作好鋪墊。(4)企業履行環保的社會責任,孕育商機與績效,一朝投入,長期受益。(5)企業履行對政府的社會責任,理順了企業與政府的關系,使得企業獲得政府在政策上的傾斜與支持,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業績效的提升。
總之,創造收益和履行責任是企業健康運行的兩個輪子,是企業長盛不衰的根本所在。企業遵循一定的路徑履行社會責任有利于企業績效的提升,而良好的企業績效更有利于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所以,企業應在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指導下,正確處理好企業發展、追求績效與履行社會責任關系,實現又快又好的企業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企業家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認識與評價.管理世界,2007,6, P75
[2][美]斯蒂棼·P·羅賓斯 瑪麗·庫爾特:2003.管理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P116
[3]沈洪濤 沈藝峰:2007.公司社會責任思想起源與演變.上海人民出版社,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