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從個人的教學實踐出發,結合學科人才培養的目標,分析了我校財會專業與非財會專業的學生在財務管理課程教學中的不同點,從教材的選用、講授難度和側重點、講授的程序、課時設置和考試方式等方面進行分析,提出應針對不同專業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財務管理 財會專業 非財會專業 教學方法
一、財會與非財會專業在教學上的不同點
1.教學目標不同。從培養目標和就業方向上看,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財會專業人才,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方向是企事業單位財務部門。《財務管理》對財會專業的學生來說是一門專業課,這就要求學生對這門課要全面掌握,使學生有一個厚實的理論功底,寬泛的知識體系,能夠較快吸納消化新的財務管理的技術和方法,在實際工作中發揮財務管理的應用功能。而財經類非財會專業教學目標是培養懂財會、會用財會知識的經濟管理類人才,其畢業生主要就業去向是企業職能管理部門,對于非財會專業的學生來說,財務管理作為一門選修課,可以拓展其知識面,豐富其知識結構,不需要全面掌握,只需從財務管理的知識框架結構出發,了解財務管理基本的原則和方法就可以了。
2.學生的基礎不同。學習財務管理學,需要較好的財務會計知識和稅法、經濟法等相關知識作為鋪墊。財會類專業學生的會計基礎相對來說較好,從課程設置上來說,已經為財務管理的教學事先做了很多準備。學生已經學過或正在學習中級財務會計和稅法,從而對企業資金運作在頭腦里已經有了基本的概念,在講解相關知識時學生較容易理解。比如在講解負債的資金成本時,由于學生編制過利潤表,所以很容易理解利息的所得稅抵稅作用。而非財會專業的學生大多數只開過基礎會計,當計算負債的資金成本時很難理解利息為什么要乘以(l一所得稅稅率),而教材對這一部分也沒有專門進行講解,這就需要任課教師補充相關的內容。
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1.教材的選用應不同。在教學中我們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生選用不同的教材。對于財會專業的學生來說,財務管理課程要求其掌握的“精、深、廣”,所以應選取有一定深度,書中的理論既是國內外財務管理中較成熟的觀點,同時又兼顧財務理論的最新發展的教材。而在給非財會專業的學生選取教材時應選取基礎性教程,書中的理論要成熟、案例生動、習題簡練、行文簡潔的教材。此外,為了教師更好地組織教學,教材還可以附加“使用指南”,指出哪些章節對哪些專業是必須掌握的,哪些章節對哪些專業不是很重要,可以作一般了解甚至舍棄等等,為教學安排和教學內容取舍提供參考。
2.講授難度和側重點應不同。在講授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情況,依據課程標準適當調節難度。財會與非財會專業授課難度不同,財會專業中普招學生和二級學院學生授課難度不同。財經類非財會專業的學生大多是主修市場營銷、企業管理、工商管理等專業的,其對財務管理知識的運用主要體現在,工作后其會用財務管理知識去解決非財務問題。而財會專業學生的日常工作就是圍繞著財務管理和會計知識開展的。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該對財會和非財會專業的學生分別對待,教學過程中有所側重。例如:對于非財會專業的學生來說,財務預算、財務控制、財務分析等內容是其在工作后經常會用到的財務管理知識,所以在教學中就要用較多的篇幅講解;而項目投資的內容雖然也很重要,但對于這些學生來說實際應用價值并不大,在教學中就應重點講解項目投資的原理,而無需要求其對每一種評價方法悉數掌握。
3.講授的程序應不同。財會專業的學生由于已經具備了財務會計、稅法等相關知識,所以在授課時可以直接切入主題,而不用再進行相關知識的鋪墊了,而對非財會專業的學生卻不行。例如:一張資產負債表可以概括企業所有的財務活動。資產負債表的右邊表示資金的來源,左邊是資金的運用,其中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差是營運資本,股利分配后剩余的留存收益又形成了企業的資金來源。所以,在開篇講解財務管理的基本管理內容——投資、籌資、營運資金管理和股利分配時,必須引入資產負債表。對于非財會專業的學生,由于資產負債表的相關知識薄弱,所以必須先講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再講財務活動。
4.課時設置應不同。我校現在 《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時數均為周三學時,并不區分本專業和外專業。由于學時的限制,很多本該深入的內容不能深入的講解。財務管理課程的特點是內容多,案例多,練習多,難度大。3課時的授課時間,只能完成授課任務,而練習講評、案例分析已沒有時間,因此,在教學中學生、教師都感到壓力較大。財會專業財務管理課程的授課時間可考慮從3節/周增加到4~5節/周,即最低保證72學時的授課時間。使教師有條不紊地講授和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同時也給教師實施案例教學和其他教學手段提供了充足的準備時間。同時,本著整體優化原則,合理安排財務管理課程授課時間,最好安排在第三學年,使得財務管理課程與其他課程相互銜接提高。
5.考試方式應不同。期末考試作為衡量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標準和依據之一的教學評價機制,在對學生培養的環節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財會和非財會學生的培養目標不同,決定了其考核方式應有所不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豐富考核方式,配合多樣化學習。對于非財會專業,期末考試可以適當地降低難度,并減少考試得分在最終成績中的比例,甚至將期末考試改為實踐報告、案例分析報告等形式,引導學生在實踐、研究環節多投入精力。對本科學生而言,其對問題的研究能力還是相對較低的,因此,實踐環節應著重考察其在過程中的學習收獲,相對弱化對實踐、研究結果的考察。
參考文獻:
[1]閻達五:面向21世紀會計學類系列課程及其教學內容改革的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2]趙玉珍:非財會專業財務管理學課程教學方法研究.財會研究,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