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利用我國上市公司2007年的數據對銀行貸款利率與借款企業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發現,公允價值計量在銀行貸款利率的決定過程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揭示了公允價值的債務契約有用性。
[關鍵詞] 公允價值計量 貸款利率 契約有用性
一、引言
新企業會計準則中,共有21項具體準則涉及公允價值,公允價值的應用已經成為學界和業界討論的重點和熱點。對于公允價值的使用,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作了闡述。國外關于公允價值的研究依據的是計量觀,從契約有用性出發對公允價值的直接研究相對較少。而國內關于公允價值的研究都集中于理論研究,關于公允價值的實證研究還很缺乏,只有鄧傳洲(2005)研究了B股市場的公允價值的價值相關性。
本文以契約有用性為切入點,運用實證方法,通過考察銀行貸款利率與借款企業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之間的關系,對公允價值的債務契約有用性進行研究。
二、研究設計
通過對我國目前銀行信貸制度的調查,獲知銀行常用的財務比率主要有四類:償債能力、財務效益狀況、資金營運狀況、發展能力。本文研究模型中變量的選擇參照了胡奕明和謝詩蕾(2005)的工作。
我們在模型中用到了資產負債率、現金流量負債比、凈資產收益率、銷售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增長率這6個財務指標。本文將資產負債率、凈資產收益率以及銷售利潤率等受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影響的財務指標分解為兩部分:一部分為不含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財務指標(DEBTRTBFV、ROEBFV、ROSBFV),另一部分為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資產負債率、凈資產收益率以及銷售利潤率的影響數額(CFVRT 、EFVRT、SFVRT)。通過分析研究CFVRT 、EFVRT以及SFVRT對銀行貸款利率的影響,來揭示公允價值的債務契約有用性。如果CFVRT 、EFVRT以及SFVRT的系數顯著小于0,則表明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與銀行貸款利率之間存在著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公允價值具有債務契約有用性。各變量的定義及預測符號見表1。
為檢驗新增銀行貸款利率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之間的關系,我們設計了如下回歸模型:
(1)
在上述模型中,我們計算的利率(INTER)是公司當年所有新增銀行貸款的加權平均利率水平。計算公式如下為:
其中inti為上市公司該年度第i筆新增銀行貸款的利率,loani為該筆銀行貸款的金額,newtoalloan為上市公司的該年新增的銀行貸款總額。
三、實證結果
我們采用SPSS13.0軟件對上述模型進行分析研究,回歸結果見表2。
注: *、**、*** 分別表示顯著性水平為10%、5%、1%。
從回歸結果看,該模型的調整的R2為0.592,F值為7.280,且在1%水平顯著,說明模型總體是有效的。
從CFVRT、EFVRT以及SFVRT的系數來看,銀行貸款利率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之間是負相關關系,這與預期符號相一致,并且CFVRT與銀行貸款利率在0.01的置信水平下顯著負相關,EFVRT與銀行貸款利率在0.05的置信水平下顯著負相關。這說明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在銀行貸款利率的決定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體現了公允價值計量的債務契約有用性。另外,與銀行貸款利率存在合理相關關系的其他指標還包括:不含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銷售利潤率(ROSBFV)、經營活動現金流量負債比(CASHCD)、總資產周轉率(TURNTA)。
四、結論
實證分析發現,銀行貸款利率與企業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之間存在著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即企業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越大,銀行的貸款利率會越低,這表明公允價值在銀行貸款利率的決定過程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我們還發現:銀行貸款利率與企業的財務狀況有一定的關系,即與銷售利潤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負債比以及總資產周轉率有顯著的合理相關關系。
參考文獻:
[1]鄧傳洲:公允價值的價值相關性:B股公司的證據.會計研究,2005;10:55~62
[2]胡奕明 謝詩蕾:銀行監督效應與貨款定價.管理世界,2005;5: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