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關聯方交易是市場經濟尤其是資本市場高度發達的產物,它是一把雙刃劍,必須對其進行規范。本文分析了我國關聯方交易披露存在的問題,從法律法規、注冊會計師和監管部門三個方面,探討了規范和完善我國關聯方交易披露的對策。
[關鍵詞] 關聯方交易 披露 問題
一、引 言
關聯方交易也稱為關聯交易,是指在關聯方之間發生轉移資源或義務的事項,而不論是否收取價款。隨著我國資本市場和證券市場的發展,上市公司不斷增多,關聯方交易在我國經濟活動中也越來越普遍。因此,分析目前我國關聯方交易存在的問題,探討相應的對策,對于提高資本市場的會計信息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我國關聯方交易披露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的證券市場上,上市公司的關聯方交易令人眼花繚亂。但從我國的上市公司會計報表披露情況來看,我國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披露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在以下一些方面。
1.對關聯方關系披露不完整、不全面
雖然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對關聯方定義及關聯方關系涉及的范圍有了更加明確的規定,對于關聯方范圍也做了調整,但對關聯方的認定和關聯方關系的披露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1)對關聯方認定比較單一。我國的上市公司大多數從國企改制而來,其與原母公司或控股公司必定會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少公司對此仍末做詳細披露,無法令人信服;(2)對關聯方關系的披露不夠準確、全面。例如,有的只定性披露關聯方交易,而未定量披露其具體內容;有的只披露關聯方交易的內容,而不說明到底是和關聯關系等。
2.避重就輕,披露形式重于實質
仔細閱讀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可以發現,上市公司在披露關聯方交易信息時,對關聯方關系的信息披露一般能做到充分明了,但涉及到處于核心地位的關聯方交易時則含混其辭,語焉不詳,讓讀者甚是費解。此外,現行披露很大程度上僅注重對交易形式的披露,而對交易的一些實質內容(如經濟實質、背景緣由、對交易各方生產經營及經營業績的影響程度等)沒有做出充分的披露規定。
3.信息披露不及時
披露關聯方交易應及時,這樣才能提高會計信息的時效性和有用性。但仍有不少公司不在第一時間披露。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時主要存在于其臨時報告,特別是重大事件。如:重大債務、投資項目變更、股權結構調整、管理高層變動等情況。此外,年報和中報的披露存在前松后緊的現象。通常業績好的先公布,業績差的后公布,往往在規定期限的最后,上市公司集中大量披露,這樣容易造成股市人心波動,對證券市場的穩定不利。
三、規范和完善我國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披露的對策
1.完善關聯方交易披露的法律法規制度
應該說,2006年的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在關聯方范圍的擴大、控制關系關聯方披露要求、關聯方交易的披露要求等方面做出了更改或擴大了內容,與舊準則相比有一些改進,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實際上,鑒于我國目前的證券市場的實際情況,在關聯方交易的信息披露方面,我國現行的企業會計準則在以下幾個方面可以加以改進:(1)披露關聯企業之間的關聯方交易對各企業的當期業績及財務狀況的影響。在關聯方交易過程中,其各種業務往來對于企業的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都可能產生一定影響。因此,為了給投資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會計信息,應當對這些影響予以披露。(2)披露關聯方交易的定價政策及定價方法。定價政策是關聯方交易信息披露中的關鍵部分,應當在準則中強調定價政策與方法的披露規定,保證投資者對于定價政策的知情權。
2.發揮注冊會計師審計的作用
毫無疑問,價格因素(如交易價格、資產評估價格、資金占用費等)是關聯方交易中最關鍵的因素,而這些價格因素在最終披露之前,都需要通過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為確保關聯方交易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合法性及完整性,充分發揮注冊會計師的審計作用,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加強對企業重大關聯方關系及交易的審計。一般應要求企業聘請注冊會計師對重大關聯方關系及交易進行專門的審計,并將其審計結果作為信息披露的規定內容,這樣有利于提高信息披露內容的質量,從而為投資者傳遞更加有效的會計信息。(2) 加強對注冊會計師和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監管。應盡快修訂《注冊會計師法》,進一步明確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監管權限,并從法律上明確注冊會計師應承擔的責任。同時,注冊會計師協會也應加強對注冊會計師的行業內部監管工作,采取多方面的監管手段,防止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徇私舞弊。
3.加強對關聯方交易信息披露的監管
我國目前基本上是采取政府主導集中統一型的兩級管理的體制。對信息披露的監管由中國證監會集中、統一、垂直領導,以兩個證券交易所為核心構成證券市場管理體系。對證監會而言,首先應強調關聯方交易信息披露形式上的規范化,如證監會可制定一系列的關聯方交易信息披露公開的內容與格式準則,并應要求披露人以鮮明的形式和簡潔平實的語言披露。其次,應加大對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信息披露的監督力度,可考慮建立上市公司信息監察員制度,同時設立專門的委員會查處進行違規關聯方交易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而對交易所而言,則應給予證券交易所必要的監管權力,并完善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的即時披露的監控制度,即兩市規則應在現有規定的基礎上,對關聯方交易在交易合同達成及交易履行完畢這兩個階段,分別規定上市公司的即時披露義務,從而保證對關聯方交易的有效監控。
參考文獻:
[1]霍占茂:淺析新公司法關聯交易規制體系之不足[J].集團經濟研究, 2007(6)
[2]陳 耿:國外規制關聯交易對我國的啟示[J].經濟縱橫, 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