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08年金融危機的暴發使存款保險業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為穩定我國金融市場,保障存款者利益,防范金融風險,我國有必要發展存款保險業務。在這業務發展過程中,應重點考慮保險機構的設置與職能劃分。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和借鑒國際經驗,為達到存款保險業務發展目標,我國應設立獨立的存款保險機構,并在法律層面賦于這一機構對銀行的一定的監管職能。
[關鍵詞] 存款保險 獨立性 職能
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使多國金融機構遭受重創,多國商業銀行的破產使得儲戶存款化為烏有,銀行的存款保險業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存款保險業務在美國等資本市場發達國家已經有多年的業務開展經驗,而在我國正處于發展中的資本市場而言,這一業務仍然處于空白,雖然這次金融危機并未使我國的商業達到破產的邊緣,但對金融風險的防范還是起到了足夠的警示作用。因此,存款保險業務的發展成為我國目前銀行業乃至金融未來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
存款保險業務不同于一般的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業務,該保險業務保障的是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支付能力。商業銀行的這種支付能力是保證整個經濟順暢運行的核心,存款保險業務的開展要充分考慮到這種特殊性。保險業務的開展主要涉及投保形式、資金來源、保費支付比例、賠償方式、保險機構設立等方面,而其核心是保險機構的設置。本方將結合我國商業銀行的具體情況討論我國存款保險機構的設置模式。
存款保險機構的設置主要考慮兩個方面:一是存款保險機構的職能,二是保險機構的設立模式。
一、我國存款保險機構的職能設置
存款保險機構職能的劃分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純粹的付款箱模式,即存款保險機構僅負責事后買單;二是除負責事后買單功能外,還要對參保金融機構承擔監督、檢查等職能。應該如何定位存款保險機構的職能,主要要考慮兩個方面,一是存款保險機構成立的目標,二是存款保險機構成立后形成的道德風險的防范。我國建立存款保險機構目的在于保護中小存款者、提高公眾信心,防范系統性金融危機的目標。在付款箱模式下,存款保險機構只負責事后買單,監管機構可能會對存款保險制度的過人依賴而容忍并延遲有問題的商業銀行的關閉時間,這種由賠付和責任分立的情形可能會引發監管機構的道德風險。縱觀世界各國存款保險制度的發展,都是一個不斷權衡利弊、趨利避害的過程,存款保險機構的職能也經歷了由單一向復合方向的演變歷程,由最初只擔負保護存款人利益的職責,發展到還要對參保金融機構承擔監督、檢查等職能。鑒于此,我國在保險機構職能設置上應考慮將賠付與監管共同賦于存款保險機構,達到義務與權利的統一。
二、我國存款保險機構設立模式
存款保險機構的設立模式可以有四種。混合型。即由中國人民銀行和保險公司共同負責存款保險業務。中央銀行負責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同時負責對投保機構的監管;而具體存款保險業務,如收取保險費、對投保機構的破產清算、支付賠償等則交由保險公司各級機構來完成。(2)存款保險機構附設在保險公司內部。即在保險公司各地區機構內分別設立相應部門負責本轄區的存款保險業務,但要求將普通保險業務、存款保險業務分開管理、分別核算。(3)存款保險機構附設在中央銀行體系內。也就是在中央銀行內部設存款保險司,省級分行設存款保險處,縣支行設存款保險科。(4)獨立型。即存款保險機構獨立于現在的中央銀行,也獨立于保險公司之外。存款保險業務由單獨設立的機構負責。目前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的國家和地區大多是采取這種模式。
不同國家存款保險機構的性質不盡相同,大多數存款保險機構是政府機構或半政府機構,但是,存款保險機構出現市場化趨勢。不僅瑞士、德國、阿根廷、巴西等采取私有化的存款保險機構,而且一些起初采取公有化存款保險機構的國家,逐步實行存款保險的私有化。考慮到存款保險業務的特殊性,我國應借鑒國際經驗,建立獨立的存款保險機構,這樣更有利于達到保護中小存款者、提高公眾信心,防范系統性金融危機的目標。其次,將存款保險賠付與對銀行業務監管職責(包括財務檢查、風險稽查等準行政權力)共同賦于這一獨立機構,有利于加強該機構本身的內在約束,減少虧損,使存款保險機構設立的目標能夠得到機制保障。但是作為獨立的民間機構,在監管職責的執行方面存在法律障礙。因為依據我國法律,如果沒有法律層面的授權,任何一家民間機構都不能行使行政權力,在這一點上,僅有行政法規規定還不行。可考慮將該機構納入央行和銀監會的聯合監管之下,屆時可以委托行政的方式行使。存款保險公司可從央行以及其他途徑獲得融資,用于對那些正在進行市場退出的機構進行拯救。央行亦可從這種監管中,防止投保機構的道德風險。
綜上所述,我國建立存款保險機構,應采用建立獨立的存款保險機構模式,這一保險機構應是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民間機構,但為使這一民間機構能夠達到存款保險設立的目的,在法律層面上必須賦于這一機構對銀行的監管職能,即存款保險機構有權審視申請參加保險的銀行經營的安全性和穩健性、資本充足率、管理狀況和業務計劃等,然后再決定是否向其提供存款保險。有權要求受保銀行定期提供有關報表和資料,對其風險狀況進行稽核監測;如果發現銀行有違規經營行為,或經營管理不善,存款保險機構有權提出指導意見,并要求其改正;若問題銀行對存款保險機構提出的“道義勸告”不予采納或改進不力,則存款保險機構有權終止對該銀行的存款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