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華(1908~1992)中醫內科專家。出身于中醫世家。擅治傷寒、溫熱、急慢性傳染病,對哮喘、腎炎、心臟病等頑疾總結出不少有效方藥。
組成:百部12克,南天竺子6克,天漿殼3只,馬勃3克。 8歲以下兒童減半。
功能:溫肺肅肺,截治咳嗽。
主治:凡急慢性或持續性或陣發性咳嗽劇烈,無痰或痰少難咯者。
方解:百部味甘、苦,性平,功能溫肺潤肺、下氣止咳。因百部溫潤而不燥,又有開泄降氣作用,故不論外感、內傷、寒熱虛實所致的新久咳嗽均可以應用,尤以治久咳、頓咳和肺癆咳嗽為宜。
南天竺子,味苦,有小毒,有較好的鎮咳作用。該藥含有南天竺子堿,有強烈的麻痹呼吸中樞的作用,故過量易中毒,成人用量一般不超過10克;天漿殼性溫味甘,具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之效,先生認為該藥稍具強壯作用,與百部配合,治療百日咳有良效,可以推廣使用于諸般咳嗽,尤其對陣發性咳嗽療效較好;馬勃性平味辛,功能清肺利咽,可泄肺熱而止咳。從中醫傳統理論看, 4味藥相輔相成,既能溫肺潤肺,又能肅肺清肺,邪去肺寧,咳則嘎然而止。
辨證加減:新感外邪而暴咳者,去南天竺子、天漿殼,加前胡9克;兼風寒者加麻黃6克;風熱者加開金鎖(野蕎麥)15克,牛蒡子9克;伴發熱者再加魚腥草、鴨跖草各15克;如有咽痛喉癢者,加蟬衣或僵蠶9克,木蝴蝶3克;外感兼濕痰偏盛,痰多而咳者,去南天竺子、天漿殼,加半夏9克,陳皮6克,膽南星、桔梗各3克;久咳而正虛者,去馬勃加五味子6克;久咳氣虛者加黨參、黃芪、黃精各9克;陰虛干咳者另加北沙參、麥冬、天冬各9克;痰黃難咯者屬陰虛夾有痰熱,可酌加南沙參、竹瀝以潤肺化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