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1、糖尿病飲食控制的關鍵是什么?
飲食治療的關鍵是控制每日攝入的總能量,因為食物攝入的總能量是影響血糖的主要因素。就像汽車跑需要汽油,電燈需要電,人體每天生命活動需要的就是能量,這個能量主要是通過飲食來攝入的。其中產生能量的營養物質有三種,一種是蛋白質,一種是脂肪,一種是咱們所說的糖類,而人體的血糖也來自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所謂控制飲食,并不只是指控制糖分,而是對所有產生能量的物質,都應該適當進行控制。
2、糖尿病患者吃什么對血糖控制最好?什么是應該“忌口”的?
①糖尿病患者應該均衡飲食,谷薯類、蔬菜水果類、肉禽魚蛋豆類、乳類、油脂類等什么都可以吃,但必須掌握好 “量”。個體化控制總能量的攝入,維持理想體重。
②合理安排餐次原則,即定時、定量、定質。
③分散飲食原則:少量多餐,老年人這點容易做到。就是把一天總的攝入量,分為5~6 頓進餐。
④清淡烹飪原則:鹽:5~6克;植物油:20~30克;避免重油、油炸等。
⑤ 限制飲酒,限制食用飽和脂肪和膽固醇高的食物。
3、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誤區?
①只控制主食,副食不控制?
副食如肉、蛋、奶等雖然含糖(碳水化合物)量不如谷類主食高,但富含蛋白質和脂肪。蛋白質和脂肪在體內可轉變成葡萄糖,此過程在糖尿病患者中尤為活躍,因此多食也會升高血糖值。
②多吃粗糧對控制血糖有利,為何有的人吃了反而血糖升高?
首先,粗糧含蛋白質和膳食纖維,對血糖控制相對優于精制大米,但若不加限制,總能量超標,對血糖控制不利。另外,老年人喜歡煮成粥吃,反而容易消化吸收,引起血糖升高的速度快。所以糖尿病患者應避免太稀、太爛的飲食習慣,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的病人。
腎臟病
1、腎臟病為什么要控制飲食?
腎臟是人體泌尿系統的器官,好比清道夫,將體內代謝產生的廢物、毒素、剩余物質和水分等由尿液排出體外,一些身體需要的電解質如鈉、鉀等又被重新吸收回來。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質成分在體內代謝分解后產生的含氮物質,主要有尿素、尿酸等,都通過腎臟排出體外。蛋白質吃得多,產生的含氮物質也多,腎臟的負擔也隨之增加。腎臟有了疾病,功能便會減退,代謝的含氮物質排出便減少,蓄積在體內引起自身中毒。同時水分和鈉鹽在體內潴留,可引起水腫和電解質紊亂,通過適當的飲食控制,不僅可減輕腎臟的負擔,還可使癥狀改善。
2、腎臟病什么時候要采取低蛋白飲食?
并不是一旦診斷為有腎臟病都要采取低蛋白飲食。一般慢性腎臟病只要出現腎功能受損癥狀,如出現蛋白尿,檢查發現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就應該開始限制飲食中的蛋白質。腎功能受損程度不同,蛋白質限制的標準也不一樣。目前不提倡過度限制蛋白,一般低蛋白飲食,蛋白質控制在每千克體重0.5~0.6 克。
3、如何做到低蛋白飲食?長期低蛋白飲食應注意什么?
低蛋白飲食必須保證足夠的熱量,以維持理想的體重為原則。
一般成人的蛋白質攝入量每天在40克左右,是正常飲食的一半,主要通過減少非優質蛋白的攝入,以保證優質蛋白的攝入量。
① 以麥淀粉類食物替代主食。 我們平日吃的谷類主食是獲得能量的主要來源之一,其所含的蛋白質大多是非優質蛋白,目前通常以幾乎不含蛋白質,但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麥淀粉類食物替代這部分主食,這樣既保證了能量,又能保證優質蛋白的攝入。
② 魚肉禽蛋類限量。
③ 多吃新鮮葉類蔬菜和瓜果。
④ 飲食清淡(低鹽)。
⑤ 電解質紊亂,如高鉀、高磷,需控制食物中的鉀和磷。
另外,監測體重和尿量,如尿量減少,每天低于1000毫升時,應當適當限制飲水以及食物中的水分。
個體化飲食控制,定期營養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