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一身都是寶,既是餐桌上的美味,又是中醫的良藥。牛肉、牛奶、牛血、牛腦,牛的腸、肚、肝、腎、脾、膽,乃至牛的唾液也被稱牛口涎而入藥。其中最寶貴而又有奇效的寶中寶,當屬名貴中藥牛黃,又稱“丑寶”(牛在十二生肖中稱“丑”)。
一、珍貴的牛黃有奇效
若揭開“牛黃”的秘密,實令人大為吃驚!原來彌足珍貴的名貴中藥牛黃,竟是牛的膽結石。宰牛的師傅每每殺牛后急不可耐的是尋取在膽囊中有無牛黃!因為牛黃至今仍為緊缺的藥物,而且價格昂貴!其實豬、馬、羊、猴甚至駱駝也有患膽結石的,取出后分別稱為豬黃、馬黃、羊黃等,但藥效均次于牛黃。
牛黃為清熱解毒中藥,早在二千多年前,《神農本草經》中把它列為“上品”之藥。它既是“中醫三寶”的安宮牛黃丸、紫王丹、至寶丹的主要成分,又是百姓常用而熟知的牛黃解毒丸、牛黃上清丸及六神丸的主藥之一。
牛黃的藥效驚人的好!
牛黃味甘、性涼,能清心、豁痰、開竅、涼肝,息風解毒,用于熱病神昏,中風痰迷,驚癇抽搐,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癥。入口味先苦,后微甜,氣清香,以嚼之不粘牙為真品。每個牛黃大小不等,形狀各異,切開斷面上排列有環狀層紋。牛黃質松脆,易破碎成屑狀。
牛黃的化學成份復雜,除含膽固醇、膽色素、膽酸、麥角甾醇外,還含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和多肽。
發現牛黃神奇藥效的是戰國時期的扁鵲。一日,他發現中風病人陽文雙眼上翻,喉中痰鳴碌碌,肢冷氣促,已十分危急。扁鵲一面給以扎針,一面叫陽文之子陽寶快去他家里取來青礞石。藥取來后扁鵲很快將其取少量研粉后灌下。不一會兒,病人便停止了抽搐,氣息平穩,神態漸漸清楚。三天后病人奇跡般好轉,不僅停止抽搐,而且偏癱的肢體竟能動彈了。
待扁鵲回家才發現陽寶將青礞石誤取為牛黃,原來奇效來自牛黃。扁鵲認為:牛黃久浸于苦膽汁之中,苦涼入其心,故牛黃能清心開竅、鎮肝息風。由此,牛黃雖屬于清熱解毒類藥,而又有開竅的功能,也是開竅藥中的要藥之一。
現今牛黃廣泛用于臨床急救。牛黃有解熱、鎮靜、抗驚厥、鎮痛、抗炎,增加免疫功能等作用,尤其能有效保護腦組織、腦細胞,因此常用于腦血管意外及顱腦損傷的催醒及肝性腦病、重型肺炎及肺性腦病及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新近研究發現牛黃能減輕腦神經細胞的損傷,可明顯減小腦梗死的面積,有快速使病人清醒的復蘇作用。
現今在安宮牛黃丸祖傳方劑的基礎上,制成了“清開靈”,不僅可以口服,而且還有注射劑,對中風、心肌梗塞病人的搶救功效明顯,而且還可以用于病毒性感冒及流感的預防。
天然牛黃與人工牛黃
古人云:物以稀為貴。牛黃的珍貴,在于它來之不易。牛是食草動物,食物中含膽固醇的成分遠不如人。因此牛患膽石癥的甚為罕見,于是天然牛黃非常難得。加之牛黃的神奇藥效,這就使其更供不應求,因而價格異常昂貴。
科技人員為解決牛黃藥源的不足,根據對牛黃成分的分析,試用牛膽汁人工合成。但合成物與天然牛黃雖主要成分相近似,但其含量比例難以相一致,而臨床藥效則更是大相徑庭。
科技人員在研究中受河蚌人工育珠的啟示,采用人工手術讓活黃牛“患”上膽石癥。一般選老、殘牛,在無菌與麻醉下操作。切開牛下部兩肋之間,暴露并切開膽囊,置入塑料框架后逐層縫合。其后,每天喂以豬腦等富含膽固醇的食料,以促其膽結石快速生長。一般只需一年后就能形成結石,再次手術取出結石——牛黃。同時再次置入塑料框架,一般每頭牛可培育牛黃2~4次。這種人工培育方法仍為當今取得牛黃之重要藥源,可與天然牛黃相媲美。
二、膽石奇葩的展覽
隨著當代文化生活的發展,除了文物收藏還有各種珍奇異物的展覽。在南方一個醫科大學里,竟然有一個實驗室
掛出了“膽石奇葩展覽”的銘牌,在這里共展出有近300顆各色各樣的人膽結石標本。
據專家介紹,這幾百顆晶瑩發亮的膽石可分為三類:
1、膽固醇結石其成分是以膽固醇為主的結石,單個大結石直徑可達4厘米以上,小者似栗。結石呈圓形、桑椹樣及石榴子樣相嵌的多面體,表面光滑或粗糙或呈顆粒樣的多種形狀。純者呈白色、乳白色的晶狀,隨著不同含量的膽汁色素的混雜而呈乳黃、土黃、棕、褐、茶褐、黑褐等多種顏色。有些結石表現出猶似珍珠的光澤,剖面則可見放射狀晶狀結構,但在X線下不顯影。
2、膽紅素鈣結石其成分以膽紅素鈣為主的結石,大多質松易碎,X線下不顯影。色澤深,呈棕褐到黑褐色,為團塊狀、砂粒或泥沙樣結石,也有柱形、多面體、膽管樣鑄型、不規則等多種形狀。結石可見明顯的核心,其外面層層包繞,像樹木的年輪;另一些結石似疏松的泥團。
3、黑膽石由膽色素及多種金屬元素組成,大多發生于膽囊內的多個無定形的小結石,有時亦結聚為呈桑椹樣的小塊,硬度很高,不易破碎。
較少見的膽石如脂肪酸鈣結石,呈褐色或黑色,灰褐或黃褐色者;有些有光澤,有些似蠟塊,剖面為黃色或黃白色,也呈層狀或條紋狀結構。
這看似貌美的奇葩樣的怪石,卻能在人體內興風作怪,造成主人極大的痛苦,常常因劇烈的疼痛而在床上打滾!
三、膽結石五花八門,有多種分類方法:
1、按結石所在部位分類:可分為膽囊結石、膽囊管結石、肝內膽管結石、膽囊、膽管結石等。
2、按結石組成分類:可分為膽固醇結石、膽色素結石以及稀有膽石三大類。約75%的膽石主要由膽固醇構成(膽固醇結石),25%為膽色素鈣及其他鈣鹽構成(色素結石)。所有膽結石中,約15%能由放射線顯影。
膽石引起的癥狀都是相同的,無論其化學組成如何,與膽石大小也基本無關。
四、為什么膽石癥的發病率節節上升?
人類有史以來,我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擁有如此豐富的食物可供你選擇,但是許多誘人的美味,將是你明天健康的桎梏,乃至致命的毒藥。
膽石癥是指膽道系統,包括膽囊和膽管內發生結石的疾病,而今已是外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據統計,因急腹癥而住院的病人中膽石癥患者已上升到第2~3位,而膽道手術中90%是因膽石癥之故。
膽石癥的發病率節節上升之首要原因正是飲食的變遷。據調查,非洲許多貧困的國家,由于飲食低熱量、低脂,又以雜糧為主,其膽石癥十分罕見。我國解放前也如此。而西方發達國家如西歐、北美及澳大利亞,消耗精美食物熱量多、油脂多,其膽石癥患病率也高。最近研究證實,大量精制的碳水化合物(精白米、白面等)加上高膽固醇、低纖維食物的攝入是膽石癥發病率急劇上升的主要原因。
據流行病學研究表明,以下因素與膽石癥發病上升有關:
1、膽石癥女性為多,是男性的兩倍以上。其原因是雌激素可增加膽汁中的膽固醇成分,而且可以降低膽汁的流動速度,降低膽囊的收縮力,導致膽汁淤滯,容易生成膽結石。另外,女性避孕藥的長期使用更有促膽石形成的作用。
2、肥胖者患膽石癥是正常人的三倍以上,這與肥胖者膽固醇代謝有關。
3、膽道感染發炎、膽道蛔蟲均可促進膽石癥。
4、膽汁淤滯或因長期不吃早餐而膽囊內膽汁淤滯者易患膽石癥。
5、常服利尿劑、噻嗪類藥物、雌激素者易患膽石癥。
從上述流行病學對發病率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膽石癥與“美好”飲食有關。但是醫師絕非是希望讓我們的生活重新回到解放前,而是在食物面前,要能管住自己的嘴——科學地合理膳食。這不僅是預防膽石癥的重要方法,而且也是通向幸福生活彼岸的健康之舟。
至于膽石癥癥狀、并發癥及如何治療,且聽下期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