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熒屏內外一片“紅海”之時,《解放》有十足的理由成為獻禮作品的最強音。這部耗資5000萬元人民幣,擁有2400名演員陣容的電視劇,將解放戰爭中最偉大的戰役與領袖都囊括其中,把過往的歷史變成了活著的歷史。
《解放》幾乎具備戰爭史詩片的全部要素:事件紛繁、人物眾多、場面宏大,既能從戰略高度反映戰爭全貌,又能從戰斗細節反映人性;生動刻畫出國家、黨派、陣營力量的消長,關系的微妙變化,借以展示制度變革與歷史進程;既有領袖人物的決策與思維,又有普通百姓的選擇和行動來描述歷史的必然。它呈現的不再是臉譜化和模塊化的形象,而是客觀地看待歷史進程,第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發電表明自己的殘部會集體自殺即是一例。
《解放》為了把十分主旋律的故事講得更加明了與生動,很多開會討論戰役的地點特意搬到了澡堂里、馬背上,甚至采用了戰爭路線圖直觀表現大戰役的戰術策略。

還原歷史的真實對于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自然非常重要,但是更讓人贊賞的卻是真實之外創作者們所做的努力——力求還原歷史的精彩。
為此,大事不虛,小事不拘,本劇在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的結合上做到了最大可能的平衡,突出表現在用耀眼的人物、大場景和濃厚的氛圍,營造出大聲勢和震撼力、感染力,并且賦予壯美格調與浪漫情懷,以及英雄氣概。所以,當毛澤東、周恩來東渡黃河時在岸邊高唱戰歌,觀眾也為之壯懷激烈;當共和國的締造者們在延安窯洞里玩起了麻將緩解失眠,觀眾亦為之會心一笑。
《解放》集合了當下國內最具實力的特型演員,唐國強飾演的毛澤東“七分虎氣三分猴氣”,與劉勁飾演的周恩來儒雅精干的氣質都非常突出。許多人認為領導人配上地方口音會更有歷史感,但是現在我們看到,“推廣普通話”的領導人魅力依舊。緣何?因為《解放》擅于捕捉領袖人物的真性情:叱咤風云的毛澤東也有與兒女玩耍、搖著蒲扇在灶臺邊燒菜的溫馨瞬間;民主人士不敢說真話,熒屏上向來溫文爾雅的周恩來不由發起了脾氣……毛澤東意氣風發,朱德低調樸實,粟裕舉重若輕,蔣介石獨裁自負,李宗仁優柔平衡,張靈甫高傲悲涼——個個人物呼之欲出,有聲有色。
用歷史的態度細膩白描歷史人物,無疑是該劇最受歡迎的看點,因為難得見到這樣星光熠熠的將帥齊齊亮相。這樣看來,節約經費借用《大決戰》戰爭場面,也算是《解放》劇組“解放”思想的一個頗為自信的商業行為。
《解放》用歷史畫卷般的闡釋再現了一段我們需要銘記的歷史。歷史從來都很精彩,即便在小米加步槍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