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電視臺的權重內容,電視劇在高清化途中需要思考些什么
2008年,國內采用高清設備拍攝、制作的電視劇數量超過3200多集。雖然相對于一年數萬集的電視劇總產量,高清電視劇的比例并不算高,但在重大題材電視劇、精品劇和收視效果較好的電視劇中,高清應用已經成為主流。在央視和各大電視臺黃金時段已經播出和即將播出的劇集中,諸如《走西口》《我的團長我的團》《解放》《闖關東中篇》《紅樓夢》《地上地下》《王貴與安娜》等熱門電視劇都采用了高清拍攝和制作。
高清電視劇成主流
成立于2000年的中視北方影像技術公司2001年承擔了國內首部高清電視劇《大宅門》的拍攝、制作。從2001年開始,這家公司參與制作的所有電視劇和紀錄片全部采用了高清技術。
三年前,中視北方影像技術公司副總經理鮑洪亮在接受《綜藝》采訪時表示,高清電視劇的拍攝還存在諸多技術、設備以及投資上的障礙,“因此在電視劇制作中應用高清還處在摸索階段?!爆F在,他再次接受《綜藝》采訪時認為,電視劇的高清制作已進入普及階段?!敖裉欤瑢﹄娨晞〉母咔鍛眠€使用潮流、時尚這樣的詞已經不確切了,我個人認為高清電視劇已經是一種主流?!彼硎荆绕涫墙鼉赡辏咔逶谟耙暜a品上的應用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07年到現在,中視北方承制的高清影視劇近50多部。來自高清設備和技術提供商Sony的數據顯示,2008年僅采用Sony高清影視設備拍攝制作的高清電視劇已經達到2500集,相比2007年增加了1000多集。
在今年8月底的中國國際廣播影視節目展上,雖然標清制作的電視劇仍不在少數,但占據市場份額較高的主流電視劇公司基本都實現了電視劇的高清拍攝。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節目制作公司副總經理張華表示,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從2004年開始,出品的所有電視劇和紀錄片都采用了高清拍攝,從《大宅門》開始,《臥薪嘗膽》《李小龍傳奇》《大宋提刑官》等重點電視劇全部是高清制作。目前,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擁有國內最大的高清節目版權庫,內容時長超過2000小時。
首都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協會會長尤小剛在接受《綜藝》采訪時表示,高清的確已成為電視劇制作的主流,“僅就我的公司而言,這幾年拍攝的電視劇包括《楊貴妃》《對手》《康熙秘史》等都是高清的?!弊鳛閮鹊仉娨晞⌒袠I的領軍人物,早在2006年尤小剛就認識到了電視劇制作的高清趨勢,“我們投入了近千萬元將已有的標清設備全部升級為高清設備?!?/p>
和初期高清大多應用于制作精良、畫面要求更高的大型歷史劇和年代劇不同,現在各種題材的電視劇都開始采用高清拍攝?!栋謰尪际抢宵h員》是北京電視藝術中心今年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推出的獻禮劇,該劇也是即將開播的北京衛視高清頻道的“開幕劇”。同樣是從2005年開始,北京電視藝術中心制作的電視劇都采用了高清拍攝,包括前年的熱門劇集《金婚》。
高清劇成本高幾何?
鮑洪亮表示,當年前拍攝首部高清電視劇《大宅門》時,制作成本“幾乎是標清制作的3倍?!滨U洪亮解釋,首先,高清畫面的像素至少要在220萬以上,和傳統標清40萬-50萬像素的表現力不可同日而語。在前期拍攝中,對畫面的構圖、光線、色彩的要求極高?!霸瓉順饲迮臄z可以忽略的一些細節,比如同一場景的不同機位使用的曝光量之間的差別,特別是服裝、化妝、道具、美術各個環節的一些小瑕疵,在高清拍攝中絕對不能出現。因此,高清不僅在服化道美各個方面的投入要求更高,制作周期也要比標清長得多?!滨U洪亮開玩笑說,“就連女演員用的化妝品都要更高級才行。”現在,隨著技術的發展和高清應用的普及,高清和標清制作的成本比有所下降,“相比標清大約會增加5%-10%?!?/p>
因為畫面質量要求高,高清電視劇的制作工藝也更加復雜。鮑洪亮表示,為了保證高畫質,高清電視劇的拍攝往往要動用一些以往僅用在電影拍攝中的設備,而且在后期制作中也要應用一些電影甚至廣告的制作手段,這也加大了高清電視劇的制作成本。
但對于影視公司普遍提到的設備成本問題,鮑洪亮認為從中視北方的經驗看,隨著高清的普及,由設備帶來的成本壓力已可以忽略不計。“早幾年,高清設備的成本的確很高。當時拍攝《大宅門》時,高清攝像機的租賃價格為4000元/天,標清機器才1000元/天。磁帶價格當時是960元/盤。我們后期制作中用到的一臺設備,造價超過200萬元?,F在高清磁帶的價格已經降到了100多元/盤,后期制作的環境也基本成熟。嚴格講,高清的設備成本和標清的差距已經很小了?!滨U洪亮以中視北方的設備租賃舉例道:一套Sony的高清設備租賃價格1300元-1400元/天,標清設備700元/天左右,以100天的拍攝周期算,前提拍攝成本僅高出7萬多元,后期制作的成本大約高出3萬多元。“你算一下,如果是30集的電視劇,高出的設備成本平均在每集也就4000塊錢左右,跟明星動不動就每集10萬、20萬的片酬比,太低了?!?/p>
作為電視劇業內的資深制片人,浩瀚國際文化發展集團的創始合伙人兼CEO郁康淳對《綜藝》表示,高清電視劇的制作成本還要看制作公司對劇的品質要求。他認為,近幾年電視劇領域的競爭比較激烈,主流的影視制作公司對服化道美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加上相應制作周期的延長,品質較高的高清電視劇其制作成本的確要比標清環境高出近1/3。實際上,高清制作也給目前電視劇已經形成的一些制作模式帶來了挑戰。比如,大多數劇組在前期拍攝中為了降低演員特別是明星的人力成本,經常將明星的戲份集中起來拍攝,然后進行剪輯。但由于高清制作對環境改變非常敏感,所以在不同時間拍攝的素材在剪輯時就會出現光線、色彩的跳躍和明顯差異。為了彌補這種差異,在后期制作中就不得不通過大量非常細致的調光、配色等手段進行修補,這種投入也會直接推動制作成本上漲。
鮑洪亮認為,隨著高清制作環境的逐漸成熟,高清電視劇的制作成本會進一步降低。同時,“標清設備逐漸在退出市場,高清已經成為主流,可能兩年后這種成本上的比較已經沒有意義了,因為標清制作很可能已經沒有市場了。”
電視臺收購價會否水漲船高?
《大宅門》作為國內第一部高清電視劇,當年之所以采用當時遠高于標清制作成本的高清技術,更多是出于一種戰略考量。
《大宅門》的主要投資方中視傳媒和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同時也是中視北方的投資方?!爱敃r投資方和制片人從制作角度對高清都情有獨鐘,最重要的是覺得《大宅門》這么優秀的劇本值得用高清拍攝,希望做出一個高質量的作品。而且當時主流的高清設備廠商正在國內積極推動高清應用?!滨U洪亮表示,由于在制作水準和資料保存上極有優勢,當時他們已意識到高清已是趨勢。為了消化《大宅門》的制作成本,投資方對《大宅門》的版權進行了細分:標清版權、高清版權和電影版權。當然,其時主要成本的回收依靠的還是標清版權的銷售。不過,“中視傳媒當時要做國內第一個付費高清頻道,在戰略上需要建立一個高清版權庫,這也是高清《大宅門》誕生的一個重要背景?!?/p>
當時,付費高清頻道的出現在的確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高清電視劇的發展。“標清賣一次,高清再賣一次”成為其時的設備廠商向影視劇公司游說高清制作時最常用的說法。鮑洪亮認為,當時的高清版權針對的僅是付費高清頻道,由于付費高清頻道的收視人群規模很小,所以在成本回收上,它只是一個輔助性的渠道。郁康淳也表示,雖然當時流行“雙版權”概念,但高清版權往往賣不上價錢,“我制作的《臥薪嘗膽》和《北平往事》,還有《我無處安放的青春》,都將高清版權賣給了當時的付費高清頻道,但每集的價格僅為1萬元-3萬元,基本和音像差不多。”
與之相比,一些具有海外發行潛質的電視劇,采用高清拍攝可能收益會更高。業內人士表示,極個別能夠實現海外發行的電視劇,如果是高清拍攝,發行價格會更高?!氨热鐦饲遒u到2000美元/集,高清版權可能就能達到5000美元/集。但相對國內(標清版權)的首輪發行,這種回報還是很小?!?/p>
隨著9月底央視一套和8大衛視高清頻道的上星,鮑洪亮認為高清制作將有望實現爆發性的增長?!案咔彘_路頻道的增加,可能會大大提升終端普及的積極性,而且多個頻道的標高清同播能讓觀眾直接體驗到差別。尤其是這次國慶大閱兵全部采用高清拍攝,如果高清機頂盒的價格能進一步降到1000元左右,終端的普及會反過來帶動內容的發展。”
對影視劇公司而言,他們更關心的是高清頻道的開播能否真正讓高清電視劇實現更高的市場回報。尤小剛對記者表示,他擔任會長的首都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業協會的各個成員公司更關心的是:“這幾個高清頻道開播后,高清電視劇能不能真正賣出‘高清價格’。如果電視臺還是以標清版權的價格購買高清電視劇,制作單位很難接受。”
郁康淳也表示,高清頻道推出之前,電視臺都是按照標清的價格購買高清電視劇,“但我們提供的是高清內容產品。”郁康淳表示,現在電視臺普遍還沒有意識到應該為高清電視劇多花錢,產品質量的差異并沒有體現在收購價格上。“制作高清電視劇,制作成本會上升,高清頻道推出,我們為了適應電視臺的播出要求和技術標準肯定還要增加相應的投入,但這種投入很難從播出機構獲得回報?!倍覍τ诩磳⑸闲堑?大高清頻道,郁康淳認為處于“第一陣營”的電視臺在電視劇的自制實力上比較強,更不會主動提高高清電視劇的收購價。
某業內人士則認為電視臺針對高清電視劇提高收購價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半娨暸_提高收購價格,應該是市場行為,要有背后的市場原因,但從高清頻道的推出來看,電視臺賴以生存的廣告很難因此有明顯增長,相反電視臺要實現高清內容三年三步走的播出計劃,未來兩年高清頻道在自制節目上的投入會大大增加,而高質量電視劇的高清化已經是趨勢,數量并不少,所以電視臺很難有動力去提高高清電視劇的收購價格。”
對此,郁康淳認為雖然短時間內電視臺的廣告或許不會因為高清頻道的推出有明顯增長,但從長遠看,高清頻道因為播出效果的提高會吸引一部分高端觀眾,電視臺可以從發展上考慮讓渡一部分利益來彌補制作方的成本提升。
在剛剛結束的2009廣博會上,中央電視臺影視部主任汪國輝針對這一話題對媒體表示,央視目前一直在向制作方發出希望拍攝更多、更好的高清電視劇的信息,將來在購片時肯定會考慮制作方的成本提高這一實際情況。
高清電視劇的“剩余價值”
電視臺是否會提高高清電視劇的收購價格雖然還難有定論,但郁康淳認為拍攝高清電視劇特別是積累高清版權,將使得影視制作公司在產業拓展上更有機會。
他表示,這幾年高清電視劇普及較快,一方面是因為主流的民營影視劇公司看到高清已是發展趨勢,“特別是日本、韓國以及北美的電視高清化,說明實現高清制作是向國際制作業看齊的必須要走的一步?!庇艨荡颈硎荆F在大多數電視劇導演都會傾向于高清拍攝和制作,因為和標清環境下每一次制作、復制畫面都會有損失相比,高清在保存上的優勢明顯?!皩τ耙晞」径裕F在大家越來越多地意識到片庫的價值,尤其是民營公司,如果在資本市場上有所企圖的話,片庫的數量和質量是很重要的指標。”郁康淳舉例說:“最近安徽臺在黃金時段重播的老劇《籬笆女人和狗》,收視竟然不低于我制作的新劇《地上地下》,這說明了片庫的價值。如果制播分離機制進一步成熟,未來片庫價值將得到更好地顯現。”而且,隨著新興的視頻網站、數字電視終端的發展,“未來高清電視劇將會有更多的發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