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丹妮欲跳槽和華誼上市,是近來傳媒娛樂業的兩個熱點話題。兩個話題有一個共同點,前者準備“上市”,后者已成功上市,身價暴漲。最新的消息是,龍丹妮的“跳槽”將會有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盛大將和湖南廣電組建一家新公司,由龍掌舵。
一年來,媒體江湖上的人事變遷一直有,而且也不乏重量級的出走和加盟。3月,和訊網原總編輯楊斌(在加入和訊之前為《新京報》總編輯)加入網易出任副總裁;5月,上任不足一年的MTV中國首席運營官王海離任;6月,原東方衛視總監蔣為民跳槽土豆網……龍丹妮和這些業界精英比起來,“跳槽”動靜更大,而且,示范效應之于電視臺而言更為直接。
另一個相關消息:業內資本大玩家董平卷土重來,其新組建的文化中國傳播集團有限公司(01060 HK)據稱已備下4億多資金,打算在“手機電視”等媒體領域大干一番。
在電影、網游、新媒體等高度市場化媒介的對比沖擊下,電視人,尤其是發展相對快速的電視臺的一些核心創意和管理人才,他們的價值兌現一直是電視臺難以解決的難題。龍丹妮們肯定更適合在一個強勢電視平臺上施展才華,但現有體制下的電視臺不可有接駁“年薪”“分紅”“期權”的端口。
龍丹妮的新公司若最終成行,只能說這一個案因為種種斡旋有了一個并不具有普適意義的結局,不是每一起“跳槽”都能“皆大歡喜”。電視臺主管者現在必須要思考一個問題:在新的形勢下,“產業化”一端如果依舊孱弱,“電視事業”也就舉步維艱了。更深層的電視變革若遲遲未出現,當更多的“丹妮”被“打包上市”后,天下就是“華誼們”的了。彼時,電視臺也就只剩下平臺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