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的優勢,在于提供植物性蛋白質和大量的鈣。用大豆蛋白部分替代魚肉類,對控制慢性疾病有利;不喜歡或不耐受奶制品的人,用豆腐替代奶酪和牛奶,可以獲取足夠的鈣。而且與奶酪相比,豆腐中鎂鈣含量比較高,非常有利于骨骼的健康。要選擇優質豆腐,需從品種、質地上加以鑒別。
選擇合適的品種
豆腐有南北之分。北豆腐指的是用鹽鹵做凝固劑制成的豆腐;南豆腐指的是用石膏做凝固劑制成的豆腐,現在市場上供應的內酯豆腐屬南豆腐,但其凝固劑不是石膏而是葡萄糖酸內酯凝固劑。由于凝固劑不同,豆腐的營養作用也有所不同。
研究發現,100克普通南豆腐可以提供116毫克鈣,36毫克鎂,6.2克蛋白質;100克北豆腐可以提供138毫克鈣,63毫克鎂,12.2克蛋白質。可是,如果把這些豆腐換成內酯豆腐,則發現100克內酯豆腐僅含鈣17毫克,鎂24毫克,蛋白質5.0克。
專家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它們所采用的凝固劑不同所致。豆腐中的鈣和鎂除了來自豆類制品本身以外,還來自石膏(硫酸鈣)和鹵水(氯化鈣和氯化鎂),而葡萄糖酸內酯凝固劑既不含鈣也不含鎂,用它來做為凝固劑,一點也不會增加鈣和鎂的含量,全靠豆漿本身那一點,自然就少了。
所以,若要從保健功能上選擇豆腐,不妨選擇北豆腐和普通南豆腐,而不要選擇內酯豆腐。因為那些質地特別嫩的產品,往往添加了更多的保水成分,其中水分含量過高,營養成分當然就會變得更“稀”,失去了吃豆腐的部分意義。
盡管鹵水豆腐通常有點苦味,但這正是鎂元素所帶來的。鎂是對心血管健康十分有益的一種元素,能幫助降低血壓,降低動脈血管的緊張度,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還具有強健骨骼和牙齒的作用。
選擇品質
選對品種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選擇豆腐的質地,鑒別優質豆腐。質地的選擇主要是從豆腐色、香、味三點進行鑒別。
優質豆腐 呈白色或乳白色、淡黃色,塊形完整,軟硬適度,表面平整細膩,有一定的彈性。可聞到少許豆香氣,切面質地光滑細嫩,結構均勻,無雜質,口感細膩鮮嫩,味道純正清香無澀味。通常在10℃以上保存3天不變質、無酸味。
次質豆腐 色澤變深直至呈淺紅色,無光澤。塊形基本完整,切面比較粗糙或嵌有豆粕,質地不細嫩,彈性差,有黃色液體滲出;表面發黏,用水沖后不沾手,豆腐特有的香氣平淡。口感粗糙,滋味平淡。
劣質豆腐 呈深灰色、深黃色或者紅褐色。塊形不完整,組織結構粗糙而松散,觸之易碎,無彈性,有雜質;表面發黏,用水沖后仍然黏手。有豆腥味、餿味等不良氣味或其他外來氣味。有酸味、苦味、澀味及其他不良滋味。
>> 豆腐簡單鑒別方法
縫衣針鑒別法手握1枚縫衣針,在離豆腐30厘米高處松手掉下,能插入的是優質豆腐,反之則不是。
健康提醒
用開水燙碗并不能真正消毒
在外用餐,常能看到一些人用開水或茶水把自己的碗碟“燙洗”一遍。“餐館里的碗筷,我總覺得沒洗干凈;就是看著白凈,上面也說不定有多少細菌,親自燙一下才放心。”這樣的想法當然很好,然而,專家提醒,開水燙碗不能殺菌。
據專家介紹,要真正達到高溫消毒的效果,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作用的溫度,另一個則是作用的時間。一般來說,致病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霍亂弧菌等病菌,多要經100℃高溫作用1~3分鐘或80℃加熱10分鐘才能致死。飯前,用開水燙碗,只能殺死極少數微生物,煮沸、流通蒸汽或使用紅外線消毒碗柜才是真正有效的消毒方法。
至于有些人用餐巾紙、濕紙巾擦拭的做法,更起不到消毒的作用。濕紙巾中含有潤膚劑等多種化學成分,不一定都能入口,用其擦碗反倒增加了安全隱患。(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