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靠啥取暖,以前是燒鍋爐,現在智能溫室則接上了地熱,結合燃氣鍋爐調峰,省電,省煤,花還活得更滋潤。
花博會還沒有開始,北京國際鮮花港的地熱溫室已經出名了。
住得起溫室的花卉都是名貴花種,像原產低緯度熱帶地區的蝴蝶蘭,目溫需要保持在28℃~30℃,夜溫需要24℃~26℃,對溫度的要求比人要苛刻。鮮花港里的這些蝴蝶蘭已經安然度過了4個月。
時值8月,溫室在白天主要是發揮遮陽增濕的作用,在晚上則為花卉保持生長所需的溫度。
上午8點,養花員程琳和往常一樣來到鮮花港的地熱溫室。她戴上圍裙,換上水鞋,9點鐘的時候把溫室里的電動保溫遮蔭簾給關上,10點半的時候把溫室的外遮陽板給打開,讓陽光進入花室。在一整天里,她還要根據溫室內的溫度變化和光照強弱反復調節溫室的遮陽保溫裝置。
溫室的外圍結構采用雙層陽光板,在白天能讓更多的陽光透射到室內,因此花房的室內溫度受室外溫度影響大,這就另外需要一套辦法,在夜間和冬季為溫室花卉提供溫暖。鮮花港溫室的“溫暖使者”和傳統溫室的不同,不是煤炭、燃氣,而是地熱,準確地來說,是淺層地熱。
規劃中34棟共17萬平米的溫室,在花博會前將完工12萬平米,全部采用“地源熱泵、水源熱泵、地熱梯級利用結合燃氣鍋爐調峰”的組合供暖技術。“我們的熱源機組不燒煤,不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塵,基本是零排放?!滨r花港能源中心的代興庚介紹說。
“較同等規模的燃煤鍋爐系統,鮮花港的這套系統每年可節約標煤21486噸,并因此減少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56292噸、二氧化硫1135噸、氮氧化物159噸、粉塵682噸。”鮮花港的網頁上這樣寫道。
而對于養花員程琳來說,地熱暖花則是對工作有直接的便利,因為“傳統溫室燒煤燒氣,溫度一下高一下低,地源熱泵供暖則容易維持一個恒定不變的溫度”。
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有許多能量自然的儲存在大氣、土壤和水體中,但是它們保持著低溫狀態,不能夠直接被利用,從能源角度,這些能量被稱為低品位能,而那些能夠直接加以利用的就叫做高品位能,例如電能。
熱泵則是將低溫熱源置換成為高溫熱源的裝置。地源熱泵就是將土壤或者地下水中的低品位能轉換成為高品位能的裝置。太陽輻射的熱量被大地儲存起來,形成一般比大氣年平均溫度高2℃~3℃的地下恒溫層。地源熱泵取暖,可以利用儲存在這里的淺層地熱能,也可以利用地下熱水中所蘊藏的來自地球內部的熱能:
北京國際鮮花潛的地熱溫室取暖系統大概是這樣的:兩口深2800米的地熱井一天能出井3000A方米的地下熱水,這些水通過管道被送到換熱機房,機組通過熱量轉換,從低溫熱源提取熱量,再把熱水輸送到溫室內的埋地管,通過地板輻射的形式進行散熱,供熱后的尾水再通過另外兩口地熱井回灌到地下,保證取用的只有地熱能量。
代興庚把地源熱泵的工作形容為“就像電冰箱一樣”,只不過電冰箱是單向輸熱泵,而地源熱泵則可雙向輸熱。冬天,它從地下提取熱量,然后提供給溫室(供熱模式);夏天,它可以從溫室提取熱量,然后又提供給地球蓄存起來(空調模式)。
從國家氣象局和清華大學臺編的《中國建筑熱環境分析專用氣象數據集》中分析,北京市高溫溫室(花卉生產區)全年供暖天數為230天左右,比常規建筑物供熱天數的120天要長很多,這是為鮮花港設計建造地熱取暖系統溫室的北京華清集團所分析得出的結果。
如此長的供暖時間,假如使用傳統溫室,自然要消耗相應數量的煤炭或者燃氣,產生可觀的“溫室氣體”,這些溫室里產出的花卉自然也就需要消費者為它們的美麗付出不菲的經濟和環境代價。
該選擇怎么樣的供暖方式,才能既滿足北京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要求,又能節約生產成本,這是北京國際鮮花港在做溫室規劃設計時一直在考慮的問題。
媒體上一篇報道讓鮮花潛管委會找到了主意:位于北京市昌平區大東流的國家北方苗木基地兩萬平方米溫室改造,采用地源熱泵供熱后,每平方米年運行費用減少了120元,年節省240萬元。
華清集團估算,北京淺層地溫資源熱儲量折合標煤2323萬噸,參考農田、道路、土地利用系數等等的因素,可開采量估算大約是折合標煤2150噸。而鮮花潛所在的順義區域,是地源熱泵技術使用的“較適宜區”。
“以前常規能源的利用率只能夠達到70%~80%,這個機組使用地熱則可以達到300%?!贝d庚對地源熱泵的節能做了一個充滿誘惑的說明,簡單來說,原本要消耗3000度電才能得到的熱量,現在只需要消耗100度電。
而最為關鍵的是,地熱的使用全程不發生燃燒,不向自然環境釋放任何的污染氣體,也不流出任何的有害廢水。真正的是種花得花,拒收了從前“附增”的溫室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