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在我國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春秋戰國“吳楚文士多執鶴羽為扇”。戲劇舞臺上,諸葛亮羽扇綸巾的裝飾為人們所熟知。我國扇子的種類很多,主要用于納涼,唐代有“輕羅小扇撲流螢”的詩句?!端疂G傳》中白勝唱道花“赤日炎炎似火燒,田野禾苗半枯焦。農夫心內如煮湯,王孫公子把扇搖”。隨著時間的推移,扇子又出現扇畫、扇書、扇雕等精美的藝術品,明清之際尤為興盛,從而形成了獨特的扇子文化。安徽省博物館舉辦“館藏明清書畫扇面精品展”,有的屬國家一級文物。于此選介其中明代名家書扇10幅供鑒賞。

文徵明 祝枝山 董其昌《合詩楷書行書扇》(圖1) 金箋本
1987年5月,國家古字畫鑒定專家組來安徽省博物館巡回鑒定。一天啟功先生見一幅金箋本扇面,贊嘆不已,愛不釋手,高興地說:“三巨頭詩書合璧真跡,不可多得!”隨即雙手捧于胸前,叫人為他與扇面拍了張彩照帶回北京,說是“此等筆墨精品,難得一見!”這就是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徵明、祝枝山、董其昌三人《合詩楷書行書扇》。金箋本扇面由三人各書七言詩一首,遺墨精美。第一首文徵明小楷: “獨立無言有所思,時時含笑向低看;芳心一片誰能識,只許相如曲里知。”落款“長洲文徵明?!遍L洲就是今天的江蘇吳縣。文徵明少年時期學書于李應禎,學畫于沈周,與祝枝山、唐寅、徐禎卿為“吳中四才子”。文徵明的書法,篆隸楷行草各有造詣,尤精小楷。扇面所書,形體方正,勁力古雅。運筆節奏緩和嚴謹,墨韻明凈清秀,耐人尋味。
第二首是祝枝山行草:“花外欄桿壓翠檐,水邊重閣半垂簾,內砧敦月黃昏后,坐覺春風一倍添?!甭淇睢爸ι阶T拭鳌!弊T拭鳎栔ι剑彩情L洲人,著名文學家,不僅詩文俱佳,又以書法著稱,強勁奔放,格調雄奇,觀其書扇,用筆急速自由,流動的墨線,變化多端,姿態百出,天成自然而意態生動。第三首為董其昌行書:“十年一住廣寒宮,云戀歌聲慣繞空;長愛惜花花下唱,袖和金縷拍春風?!甭淇睢捌洳倍?。董其昌不僅是明代書畫家,而且是有名的鑒賞家,才華橫溢。他的行書古淡瀟灑,追求逸趣,又與邢侗、米萬鐘、張瑞圖并稱“明末四大書家”。董氏此扇面書法在用墨上濃淡由之,“率意中得秀色”,富有繪畫的筆墨趣味。
整個扇面,三首詩墨跡秀美,氣脈相貫,協調美觀,恰到好處。這真是三巨頭詩書合璧,金扇面傳世精
品,給人以藝術美的享受。
徐渭《行書扇》(圖2) 金箋本
明代具有革新思想的、杰出的水墨大寫意花鳥畫家、文學家徐渭,不僅詩文好,書法也精。他的書法多取于蘇軾的渾樸、黃庭堅的蒼勁、米芾的灑脫筆意,但自成一家。其性格狂放不羈,人們常把他的書法和他的性格統一起來,認為“其書如其人”。徐渭的此幅《行書扇》,精氣充足,體勢豪放,行筆迅急,潑辣瀟灑,從頭到尾沒有懈怠之筆,字行之間,疏暢寬爽。
徐渭(1521-1593年),字文長,號天池,晚號青藤道人。山陰(今浙江紹興)人,自幼聰慧,具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他自己曾說:“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而后人也有“畫最奇絕”之評。其書畫與陳道復齊名。
陳道《草書扇》(圖3) 金箋本
陳道(1483-1544年),初名淳,后以字行,號白陽山人,江蘇蘇州人,文徵明弟子。天資秀發,下筆超異,凡經學、古文、詩詞、書法,無不精研通曉。其畫擅長寫意花卉,尤妙寫生。后人把他同徐渭并稱為“青藤、
白陽”,代表了明代水墨寫意花卉畫的新格局。正書初學文徵明,行書出楊凝式、林藻,尤工行草。此幅《草書扇》,老筆縱橫,蒼勁矯健,使人若見作者一氣呵成的情態。其布局合理,粗細變化,形象豐富;又筆情墨意,簡逸縱放,風格獨具。
金俊明《世說四則楷書扇》(圖4) 金箋本
小天地,大文章,咫尺之間,一氣呵成,其筆力雄健,結體莊密,誠見作者腕力之功,巧妙運用中鋒,從而形成力透紙背的效果,得楷書精正中和之極,有古練之氣。這便是書家金俊明《世說四則楷書扇》給人的美感。
金俊明(1602-1675年),明末清初書畫家,原姓朱,名訓,字九章,明亡后改姓金,名俊明,字孝章,號耿庵、不寐道人。工詩文,善書畫,尤工墨梅,間作山水竹石,皆蕭疏有致。其書畫均有一定造詣,尤自重其書,不輕與人,因而書跡傳世較少。元代趙子昂說:“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妒勒f四則楷書扇》更有勁利方嚴、結體穩健、端莊縝密、氣象雍容之感,表現出文雅的氣度和高尚的人品。
文彭《行書扇》(圖5) 金箋本

文彭(1498-1573年),字壽承,號三橋,文徵明長子,少承家學,篆刻家、書畫家,官國子監博士。書法初學鍾(繇)、王(羲之),后法懷素,晚年全力傾于孫過庭,以篆、隸最見精粹。尤精篆刻,風格工穩,與何震并稱“文何”。此幅《行書扇》,用筆勁練,結體疏通,其頓挫起伏奕奕動人。點畫肥重,體勢寬博,圓勁而有韻味。筆畫遒媚,神情流暢,存風骨于肥厚之內,全意自然。從《行書扇》可以看出文彭書法一般特點。
陳洪綬《七絕詩行書扇》(圖6) 粉箋本
陳洪綬(1598-1652年),字章侯,號老蓮,浙江諸暨人。擅畫山水、花鳥,尤工人物,早年師藍瑛,后自成一家,是明末具有獨創風格的人物畫家。他天資聰明,自幼就流露出不平凡的詩、書、繪畫才能。作為一位畫家,陳洪綬的詩詞、書法修養也很深,詩詞散文,語言暢率,情深意切。他的書法,如《七絕詩行書扇》,用筆清癯挺秀,剛柔相濟,有變化多姿、削繁為簡之妙。整個書扇,縱逸豪放,蕭散有致,豐妍瘦碩各有其態,且有痛快淋漓之感。
孫克弘《范穆公田園雜詩諧書扇》(圖7) 金箋本
孫克弘(1532-1610年),字允執,號雪居,上海松江人,官到漢陽太守。擅畫山水、花鳥,尤善書法,能詩文,師法沈周、陸治,筆法粗簡而有生趣,名重一時。其正書仿宋克,隸篆八分,追蹤秦漢。宋克為明代書畫家,江蘇吳縣人,官為鳳翔同知,尤工小楷,筆勢雋秀。孫克弘在對宋克等大家楷書研究和臨摹中,融會了新的內容,形成自己的妍媚的藝術風格。該幅楷書扇,以扇面縱向界格,書寫一筆不茍,章法嚴謹,結意純美,勻稱爽朗,以柔媚婉麗取勝。
倪元璐《七律詩行書扇》(圖8) 粉箋本
倪元璐的行草書粗狂奔放,意態生動,格調高曠,極富于抒情和表現。這些藝術特征可以說集中地體現在《七律詩行書扇》中行筆的節奏和筆畫的韻律上。在行筆上,有放有收,時有起伏,形成了明顯的節奏。在韻律上,筆畫粗獷之中又很細膩精巧。落筆重而厚,行筆多顫動,蒼拙、虛靈,意態特別生動。清代秦祖永說:“元璐書法,靈秀神妙,行草尤極超逸?!?/p>
倪元璐(1593-1644年),明書畫家,字玉汝,號鴻寶,浙江上虞人。天啟進士,官至戶部尚書,翰林院學士。工詩文,擅書法,以余興作山水、竹石,風格古拙。
李流芳《草書扇》(圖9) 金箋本
李流芳(1575-1629年),字長蘅,號檀園,安徽歙縣人,僑居上海嘉定,萬歷舉人。工詩文書畫。擅畫山水,學吳鎮、黃公望,出入宋元,筆墨蒼勁清標,墨氣淋漓,峻爽流暢,有“分云裂石”之勢,為“畫中九友”之一。也工書法,學蘇軾,逸氣飛動。又精鐫印,與何雪漁齊名。此《草書扇》,全篇結字雄放瑰麗,筆勢飄動雋逸,如輕云緩行。雖運筆于素尺之間,但見草書無行間字距的約束,橫斜高下,揮灑自由,有天真爛漫之趣。
王鐸《柳公權帖草書扇》(圖10) 金箋本
明末清初書法家王鐸,工于真、行、草書,筆法精絕,風格獨特。從《柳公權帖草書扇》的結體上看,他長于布局、易位,險峻挺拔。左右結體的字,或左高右低,或右低左高,或左正右斜,或右正左斜。字的偏旁、部首時有變態,產生奇險之感??v筆之處,或作自然抖動,形成彎曲的線條,顯得很優美。作品中點畫的長短、大小、輕重等,錯綜復雜,千姿百態,給人一種神變難測的感覺??傊?,結體、運筆和用墨的有機結合,構成了王鐸書法完美的藝術特征。
王鐸(1592-1652年),字覺斯,號嵩樵,河南孟津人,明天啟二年進士,入清官至禮部尚書。書法得力于錘繇、王獻之、顏真卿、米芾。他的書法在書法史上有重要地位,特別是對現代中國書法和日本書法產生巨大影響。
(責編:唐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