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奧巴馬上任以來首次針對中國貿易事件的談判開始:關于輪胎的談判。數百萬美國人都在使用便宜的中國輪胎。奧巴馬必須決定是否遵從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吩咐,在談判中提出將輪胎關稅提高到55%。
輪胎戰是建立在以下的邏輯基礎上的:中國的低利潤產業正在危及美國高工資的制造業,美國正在失去制造業的工作。從2004年到2008年,美國共失去了5000份輪胎制造業領域的工作,原因是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輪胎數翻了三倍,占據美國市場的1/6。
但是,在全球化時代,即使沒有中國,也會有其他擁有低成本勞動力的國家。當前的復雜性在于,全球化意味著幾乎所有的發展中國家都危及美國制造業。當美國的輪胎產業和輪胎工人批評中國的低價商品時,他們其實是在批評很多國家,只是把它們統稱為“中國”。
所以,奧巴馬此次談判需要做什么呢?奧巴馬面臨的政治問題是,很多美國人從中國商品中獲益,只有數量有限的下崗工人和倒閉的工廠成為不幸的受害者。
奧巴馬將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也許他不會提出55%的高關稅,而是相對低點的15%的關稅。這樣,奧巴馬就能夠說,他已經在中國問題上勇敢行動了。中國方面則會表示不滿。雙方都還能繼續前進,心照不宣的是,它們之間還有更重要的戰爭。律師接管中國?
中國后毛澤東時代的領導人大都是不同領域的工程師。他們占據了中國共產黨全能的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8/9的席位。例如,國家主席胡錦濤主修的是水利工程專業,總理溫家寶則研習地質學。
但是,現在時代不同了。在不斷成長起來的后起之秀的領導人中,具有人文科學背景,尤其是法律背景的骨干數量日益增加。
8個正在成長的年輕的政治局新星中,沒有一個人的最高學歷是工程學的。相反,他們的最高學歷包括:經濟學、歷史學、管理學、新聞學以及法學(其中有三個有法律背景)。這是一個重大的變化。
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幾十年中,最高領導人中很多都是學建筑、生產和發展的。決策的制定基本都遵循下面的規律:能源不夠?中國建造了三峽大壩。中國北方嚴重缺水?主席胡錦濤的前任江澤民則發起了南水北調工程。
與之形成對照的是,中國年輕的骨干力量則通過“人的方法”來應對中國北方的缺水。例如提高水價來對抗浪費水的行為。
毫無疑問,隨著具有人文科學背景的領導人掌管更多的政策決策權,中國將改變過去不惜一切代價獲取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當然,主修法律的人士掌控政壇預示著法制進程將加快,或者至少在程序的執行方面會有改進。某些年輕一代的領導人已經公開承認,金錢和發展并不代表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