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系也許是世界上最復雜的了。盡管彼此經濟是如此需要對方支持——中國依靠出口美國帶動經濟增長而美國則需要中國投資來彌補其巨大財政赤字——但是北京和華盛頓總像例行公事一樣因敏感問題而爭論不休。美國指責中國違反規定操控貨幣推動出口,中國則公開呼吁新的國際儲備貨幣取代美元。盡管有如此多的危機,但是兩國還是想方設法維持雙方的友好關系。7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呼吁與中國的“合作而不是敵對關系”。
到目前為止,一場更廣泛的貿易爭端讓中美關系變得更加緊張,也許也會對全球經濟造成影響。9月11日,奧巴馬政府宣布將對中國產輪胎征收高達35%的關稅是這次爭端的導火索。受此影響,中國輪胎將退出美國低端市場。2天后,中國商務部稱將開始對美國進口雞肉產品和汽車零部件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雖然,商務部對輪胎關稅事件只字不提,但是此時宣布表明了這是對奧巴馬決策的報復。
分析家擔心這場由關稅引起的爭端將導致中美兩國更大規模的沖突,對中美關系造成不良影響。“美國政府的行為無疑將嚴重破壞中美關系,尤其在雙方都需互相信任的時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經濟學家于勇丁評論道,“對致力于兩國合作的奧巴馬政府而言,這確實是一個非常糟糕的開始。”
情況不能再惡化下去了。決策者和商業領袖們越來越多的依賴中美合作關系解決全球最棘手的問題,從全球金融體制改革到氣候變化到核擴散。更緊迫的是,北京和華盛頓的合作是保持全球經濟復蘇的絕對關鍵因素。雙方需要緩解巨大經濟不平衡——美國的超額貸款和赤字,中國過多儲蓄——使世界經濟進入更加平穩增長的軌道。
然而解決貿易沖突問題并不容易。兩國政府都不得不考慮國內輿論謹慎處理。隨著美國失業率的持續增長,奧巴馬政府在壓力之下必然采取措施保護和創造工作崗位。雖然北京尚未進行大選,但其對民眾意見的反應也令人驚訝。華盛頓宣布對華征收關稅后的幾天,中國民眾紛紛在報刊、博客上表達了對美國這一行為的不滿和批評。評論家指責美國不惜犧牲中美關系來維護國內政治并呼吁更廣泛的報復。“美國政府幫了勞工組織的忙,但是現在中國要做自己的選擇了。”駐北京《環球時報》的一篇社論公開批評道,“雖然爆發貿易戰爭將會令人遺憾,但是為了長期遏制美國保護主義行為需進行報復行動。”
這樣的言論增加了全球保護主義興起的陰霾。經濟學家擔心世界各政府為了保護就業和工業將設置貿易壁壘,從而破壞全球經濟復蘇。中國新聞界也很快指出了這一危害。新華社的一篇評論提醒讀者保護主義是大蕭條的主要原因。“我們需采取更加明智的行為防止歷史悲劇的重演。”評論中寫到,“美國政府的最新決策并不是這樣。”
全球將很快得知此次貿易沖突對中美關系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奧巴馬和中國主席胡錦濤有望參加下周在賓夕法尼亞洲匹茲堡舉行的20國峰會。在那里,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經濟集團將解決諸如持續刺激經濟增長和完善全球金融體系規章等棘手問題。“貿易爭端需引起我們的重視。”北京大學金融教授邁克爾·佩蒂斯說,“彼此仇恨的增加將令合作更加困難。”在全球經濟的關鍵時刻,這是全世界都負擔不起的。
作者:Michael Schum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