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各國在過去的10年間不斷嘗試,但意見、行動總是不能達成一致。
“將國家主義或社會主義強加于個人之上的慣常做法之一就是通過醫療的手段。醫療項目很容易就能偽裝成人道主義事業,而大多數人都不愿對給那些哪怕無力支付費用的人提供醫療護理服務提出異議。”這是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在1961年對醫療保險法初期雛形的反對之詞,該項法案旨在為美國老齡公民提供聯邦健康保險計劃。上文的引言出處是一段被譽為“羅納德·里根公然反對社會化醫療”的11分鐘錄音講話,它被視作里根從演員變身為政客的重要一驛。里根曾是通用電氣公司的發言人,在全國舉行演說。i964年,他又曾為巴利·高華德(BarryGoldwater)發表了轟動一時的競選演講。里根的這段11分鐘錄音講話后被美國醫學會分發給其成員。
里根認為,政府為老齡公民上健康保險是一座特洛伊木馬:以全民醫保為目的,卻是不折不扣的社會主義產物。因此很有必要對情感上的訴求保持清醒的頭腦:“現在,此項法案的鼓吹者將從情感角度質問那些試圖反對它的人。他們會說,‘你怎么辦?對這些窮困的老人撒手不管?讓他們得不到治療,慢慢等死?’這真可笑。好在還沒有人支持這一法案。”
4年過去了,美國國會通過了醫療保險法,這是林登·約翰遜(Lyndon Johnson)“偉大的社會”的象征性成就。美國政局更多的是被政治家們扭轉歷史方向的能力而非新思想所改變,哪怕改變一絲一毫。自從1946年啥里-杜魯門(Harry Truman)首次提出以來,政府醫保就成為了議會上最自由的首要議題。當里根發表錄音講話時,聯邦醫保時代尚未到來。到了1965年,約翰·肯尼迪(John F,Kennedy)遇刺身亡使得情況有所改變,美國國會和公眾更易接納自由派的變革,以及林登·約翰遜的立法手腕。與此同時,第一項將大量聯邦資金投入到貧困地方學校的法案也因同樣理由獲得通過。此時,第一項公民權利法案也在美國南方各州重建之后首獲通過。但是醫療保健,哪怕是在“偉大的社會”的鼎盛時期,仍舊有些搞過了頭。
巴拉克·奧巴馬在總統競選初期并沒有像他的對手那樣力推全民醫療(奧巴馬對醫保的立場較之其政治生涯早期更顯溫和,這無疑是因為他很清楚此項議題已招致共和黨人6年來不間斷的成功抨擊)。然而當奧巴馬在選戰關鍵時刻獲得愛德華-肯尼迪(Edward Kennedy)的支持之后,他的策略發生了轉變,這極有可能是肯尼迪促成的結果。作為總統,奧巴馬帶著明確果敢、雄心勃勃的議程出現在公眾面前,包括在其任期第一年全面推行醫保計劃,而這正是他的五位民主黨前輩都曾刻意回避的施政目標。8月25日,愛德華-肯尼迪的去世將使奧巴馬在參議院失去一張選票。然而,肯尼迪逝世所造成的影響或許被夸大了,希望反倒無從寄予。幾十年來,肯尼迪的寬宏大量使他廣受愛戴,全民醫保又是他未竟之誓愿。愛德華·肯尼迪的死將能促進美國醫療立法進程,正如他的哥哥約翰·肯尼迪的死促進了美國民權立法那樣。
肯尼迪1 963年進入美國國會,在他的第二個任期之前,他并沒有參與支持全民醫療計劃。當美國變得更加開明自由,就連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都簽署批準了一份全民醫療的文件。接下來,歷史再次發生了轉變。到了1980年,肯尼迪由于堅持過分自由的道路,未能獲得民主黨的提名,羅納德·里根的保守風格卻不再是他當選總統的阻礙。但是,肯尼迪對全民醫療的支持始終堅定不移,好似孵化之卵,只待政治氣候一變,就破殼而出。
在去年的美國總統競選中,奧巴馬對《里諾憲期刊》編委會說,“我認為羅納德-里根以一種方式改變了美國的軌跡,而這種方式無論是理查德·尼克松還是比爾·克林頓,都未能企及。里根將我們置于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上,因為這個國家已經準備好上路了。”雖然后來奧巴馬不得不花好幾天時間為這段話致歉,但他試圖說明的意思是顯而易見的:作為一國總統,他要擁有與里根的保守派力量旗鼓相當的自由派影響力。
但我們有必要牢記,里根并非他聽起來的那樣是個反對妥協者。在其首次就職演說中,里根雖聲稱“政府就是問題”,但他并未試圖把他政治生涯初期所痛罵的“國家公費醫療”體制進行一番剖解。美國社會保障改革并非出現在里根執政時期,而是到比爾·克林頓執政時期才有——后者在里根的陰影之下領導美國多年。里根對美國社會的決定性貢獻是他改變了辯論的措辭。
在醫療保障問題上,現在的里根政黨只能像1961年時那樣說些嘲弄的話了:奧巴馬和民主黨人拒絕為老齡公民提供醫保。說這些是為了向你表明,一旦你將無限制的醫保福利視作人的一項神圣權利,那么你將很難反對政府為老年人以外的公民提供擔保的健康福利。世易時移,自醫療保險法通過以來,美國政府在醫保方面的最大撥款增幅來自于喬治·布什政府的處方藥醫保項目。
忽然之間,從左派的雷切爾·麥德(Rachel Maddow)到右派的佩吉‘諾南(Peggy Noonan),眼下似乎每個人都在斥責原本不可侵犯的奧巴馬,他們將醫保一役視作奧巴馬執政力薄弱的證明。奧巴馬早已明確意識到,盡管在執政方式上他與里根幾乎背道而馳,但他政治上的勃勃野心并不輸里根半毫。他已經擴大了政府的規模和權力范圍,但他并未著手改變政府的措辭基調。盡管如此,奧巴馬政府在醫療保障等議題方面的措辭已經發生了變化。如果醫保預算能夠在今年秋季獲得通過,它將是妥協的產物:遠離自由主義思想,在開支問題上敷衍搪塞。但是,任何一個現在止步不前的人都將在未來悔恨多年。只要美國國會一通過,奧巴馬一簽署,體現著政府擔保普遍原則的醫保預算法案將成為美國一度回避如今卻終于達成的巨大進步。1961年時里根就曾一語道破:醫療保障是開明社會影響力的核心要素。
通向實質性醫保的道路給了奧巴馬無上榮光,但他并非此事的唯一促成者。誠如他在里諾市所說的那樣,如果他終于能夠改變美國政局軌跡,那是因為這個國家已經準備好了。愛德華·肯尼迪窮其執政一生,確保事情本就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