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國際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加劇,發達國家進一步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針對機電產品的措施也是層出不窮。積極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發展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 機電產品 技術性貿易壁壘 形勢 對策
國際金融危機和全球經濟衰退帶來嚴峻的、破壞性強的影響,為此各國政府采取了不同尋常的應對措施,在各國的應對政策中,采取貿易限制措施呈現增多之勢。2009年上半年,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不斷增加,而以相關技術法規和標準為依據對我出口產品提出不合格通報的情況也有增無減。出口企業應密切關注國外有關技術措施的發展動態,加強應對,在避免損失的同時,還要利用好技術壁壘,促進出口貿易的發展。
一、當前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面臨的形勢
近年來,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通報涉及各行業,重點集中于機電產品、農產品及食品、化工產品等領域。中國機電產品出口遭遇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沖擊已遠遠超出“反傾銷”與“反補貼”案件訴訟的影響。歐盟打火機“CR”標準、歐盟電子電氣設備相關指令(《報廢電子電氣設備指令》,簡稱WEEE指令;以及《關于在電子電氣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簡稱ROHS指令)、美國對進口電子產品進口設置的《控制放射性的健康與安全法》和對汽車制定《空氣凈化法》和《防污染法》,以及日本制定的名目繁多的技術法規和標準都是與機電產品相關的限制。近日,歐盟更是通過效能法規,要求燈具制造過程中應融入生態化設計理念;日本也規定從2009年4月1日起,對向其出口的熱水器、風扇等十五種產品執行新的安全檢修和標示制度。這些技術性能標準和品質標準已經成為制約中國機電產品出口的第一大貿易壁壘。
具體來說,機電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發展主要表現在:
1.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不斷增加
目前,雖然全球經濟開始復蘇,但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下的世界各國為了保護本國企業和市場,使用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強度明顯加大。尤其是美歐等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趨勢明顯,技術性貿易壁壘增加。海關統計顯示,2009年上半年共有9個國家或地區發布了669個中國食品不合格通報,其中美國、歐盟、日本和韓國的數量最多,占到了總量的94%。而在非食品消費品方面,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發布了109個涉及中國產品的召回通報,歐盟RAPEX系統發布了518個不合格中國產品通報,分別占到其各自通報總量的58.0%和60.9%。涉及機電產品14個,主要存在設計制造缺陷導致的觸電、火災等風險;其它8個涉及打火機、文具等輕工產品,問題同樣也集中在化學物質超標、與安全標準不符等方面。
2.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應對難度加大
當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共同特點是:具有合法的外衣,內容更加廣泛,結構更加系統性,方式更加隱蔽和靈活,實施更具不公平性。雖然國際上反對貿易保護的聲音很高漲,但更隱蔽的貿易保護手段卻不斷增多,自2009年1月份起,阿根廷、美國、俄羅斯先后決定對原產于中國的汽車發動機與差速器及輪胎之間的動力傳輸裝置、非封閉內置彈簧部件、不銹鋼焊接壓力管等產品做出反傾銷或者反補貼裁定;同時,俄羅斯也通過增加進口汽車的檢測項目以及提高進口關稅等手段,阻礙國外汽車的進口。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將進一步加大中國機電產品的出口難度。
3.法規標準不斷推新
當前法規標準不斷出新,例如針對兒童用品的美國《2008年消費品安全改進法案》(CPSIA)逐步實施,歐盟新玩具指令也正式公布,而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以及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也新制定或修訂出臺了相關法規和標準。另外,對有毒有害物質的控制逐步也是不斷加強。歐盟的RoHS指令修正案、REACH法規首批需授權物質清單、以及有機錫化合物、富馬酸二甲酯等的新限制法規紛紛出臺或更新。同時,加拿大、烏克蘭等國對電子產品有害物質的控制也不斷擴大。這些層出不窮的措施嚴重影響到了我國機電產品出口企業的發展以及機電產品出口貿易的良好態勢。
4.技術性貿易壁壘對產業傷害加大
歐盟REACH法規的實施,既影響化工產品的進出口,也波及到家電、紡織、服裝、鞋業、玩具、輕工、電子、汽車、制藥等眾多行業的產品出口。歐盟2005年7月頒布《用能產品生態設計框架指令》(簡稱EuP指令),隨后出臺的6項相關實施措施將于2010年1月起陸續實施,這將導致我省企業制造產品的檢測、評估和認證費用大量增加。一些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將受到沉重打擊。
二、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措施
在全球金融危機,以及對外貿易收縮的大環境下,各類技術性貿易措施對企業出口的影響更為嚴峻,作為出口企業和政府部門要積極采取措施,有力應對。
1.企業提升競爭力,增強應對能力
(1)要積極追蹤國外動態信息
企業應積極與檢驗檢疫部門、行業協會、國外客戶等開展信息互通,確保及時得到有關技術法規和標準的動態,為調整自身產品和生產爭取更多的空間。
(2)加快技術進步
要明確自身生產技術水平所處的位置和存在的差距,及時采取改進措施。主動采用國際標準或世界著名企業的實物標準組織生產,適應技術標準的發展潮流,努力實現出口產品符合較高的技術和質量要求。
(3)積極開拓新興國際市場
善于捕捉各種商機,不斷開拓市場。著力發展名牌產品和新產品,提高市場占有率。
(4)要積極參與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通報的評議
參與評議不僅能及時深入地了解國外有關措施的制修訂和實施情況,同時對企業來說,它更是一次對國外新法規或標準中的不合理成分提出異議,并結合自身情況,給予合理的、盡可能對自身有利的修改意見的機會。
2.政府部門進一步加強產業引導
(1)引導企業積極應對
要及時、全面掌握金融危機對各類機電產品和不同國際市場出口的影響和變化,認真做好進出口監測預警跟蹤,輔助企業搜集、研究各國技術限制法規和技術標準,了解最新貿易政策、技術壁壘等方面的信息,建立預警機制,完善信息平臺,以便及時應對。
(2)積極扶持企業開展自主創新,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切實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把“綠色產品”作為消費者的終極需求,把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產業作為調整優化我省出口產業結構的重點。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鼓勵企業研發生產被禁止使用有害物質的替代產品,引導企業建立綠色產業鏈條和綠色生產體系,全面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和技術管理水平,提升國際競爭力。
(3)進一步促進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
加強對重點產業和企業的服務與扶持,分行業組織重點企業赴重點國別開展市場推介活動。支持企業發展境外營銷網絡,開辦售后服務網點。進一步完善支持大型成套項目的信貸、保險及結匯等鼓勵政策和措施,支持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產品、大型成套設備、高附加值及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
參考文獻:
[1]肖寒霜: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的影響與對策.中國集體經濟,2008年第03期
[2]孫敬水 朱 簡:我國機電產品如何跨越歐盟技術貿易壁壘.經濟前,2004年第04期
[3]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機械行業影響分析,中國機電數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