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這個過程涉及諸多要素,而內部環境作為最基本的要素,在促進企業實現內控目標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 內部環境 內部控制 作用
內部環境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它規定了單位的紀律與架構,影響經營管理目標的制定,塑造單位文化并影響員工的控制意識。內部環境包括五個方面,即內部治理結構、單位內部機構設置及權責分工、內部審計機制、人力資源政策、單位文化。這五個方面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的整體,共同服務于企業這個中心,有效保證了企業控制目標的實現。如果把一個企業比作一條大船,那么上述這五個方面就像船上的各個部分,共同作用,才能使大船正常航行。
一、內部治理結構是企業內部環境的靈魂,是舵手
舵手為航行指明方向,而內部治理結構,通過企業內部股東、董事、監事及經理層之間的關系,以及與利益相關者(如員工、客戶、存款人和社會公眾等)之間的關系,使企業處于正確的領導下,正常運轉。我國《公司法》規定:股東(大)會享有依法行使企業經營方針、籌資、投資、利潤分配等重大事項的表決權。是公司的權力機構。董事會對股東(大)會負責,依法行使企業的經營決策權,是公司的決策機構。經理層負責組織實施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事項,主持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是企業的經營機構。監事會對股東(大)會負責,監督企業董事、經理和其他高級管理人員依法履行職責,是企業的監督機構。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和議事規則,明確決策、執行、監督等方面的職責權限,形成科學有效的職責分工和制衡機制。在內部機構的彼此聯系制約當中,董事會負責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董事會發揮著重要的職能作用。好的公司治理結構有利于企業確立經營目標,確定實現目標的途徑,加速決策的執行,實施有效監督;能贏得投資人的信任和社會公眾的信任,使企業獲取更好的發展空間。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核心是妥善處理企業與投資人、經營者、職工和利益相關者的關系,使大家在法律、法規、合同約束下結成利益相互制衡的共同體。
二、單位內部機構設置及權責分工是船槳,堅實有力
船槳的結構、數量直接影響船航行的速度,而單位內部機構設置,同樣影響著企業的發展壯大。目前很多企業內部機構設置該分開的沒分開,還在數塊牌子一套人馬;該合并的沒合并,造成機構臃腫,人浮于事,影響了企業的發展。企業應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結合業務特點和內部控制要求設置內部機構。機構的設置同樣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則,明確職責權限,將權利與責任落實到各責任單位。企業應當通過編制內部管理手冊,使全體員工掌握內部機構設置、崗位職責、業務流程等情況,明確權責分配,正確行使職權。盡管沒有統一的模式,但企業所采用的組織機構應當有利于提升管理效能,并保證信息暢通流動。
三、內部審計機制是保證企業健康發展的船錨
船錨的作用主要就是固定、穩定船,是確保船舶安全的一種不可缺少的設備,而內部審計機制對于企業這艘大船來講,擔負著保證企業安全健康發展的重任。內部審計控制機制是公司內部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審部門是公司的內設部門,在考慮審計定位時首先應遵循的原則是審計定位應符合股東的利益,與企業的戰略目標一致,也只有這樣才能營造一個良好的內部審計環境和發展空間。2001年,IIA(國際內部審計協會)在其制定并修改的《內部審計實務標準》及《職責說明》中認定:“內部審計是一項客觀獨立的保證和咨詢活動,其目的是為實現價值增加并提高組織的經營效率,采取系統規范的方法對風險管理、控制,以及治理程序進行評價,改進其有效程度,從而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可見,內部審計控制在監督企業經營與管理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在其后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第二條對內部審計的表述為 :內部審計是獨立監督和評價本單位及所屬單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和效益的行為,以促進加強經濟管理和實現經濟目標。至此,內部審計的職能已由過去單純的監督理念轉變為更多地關注加強管理和實現經濟目標。
內部審計機構應當結合內部審計監督,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監督檢查。通過系統、規范地審查和評價本企業的經營活動及內部控制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幫助企業強化內部控制、改善風險管理、完善治理結構,維護股東合法權益,促進企業實現經營和發展目標,為企業增加價值。
四、人力資源政策如同持證上崗的船員,各負其責
船員即船上的所有任職人員,他們有自己的權力與義務,共同服務于大船。企業的人力資源政策,就是要用正確的人才政策調動起所有“船員”,為企業服務。人力資源政策是企業所有政策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兩者若各行其政、無法相輔相成,公司是無法順利達成企業使命。關鍵在于,主管是否清楚認知公司政策與人力資源政策兩者間的差別?唯有了解公司營運背后的潛在價值,以及明白公司的經營理念、目標,據此設計與發展相應的人力資源策略,才能讓公司整體策略與人力政策密切配合,發揮最大效益。要提高企業整體的績效,必須建立一整套適應公司戰略發展的人力資源系統,包括先進的招聘測試系統、完整培訓系統、公正的業績考核系統和合理的激勵系統。只有這樣,才能杜絕“人在”的進入,把“人才”和“人材”轉變成“人財”。
企業應當制定和實施有利于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人力資源政策:(1)員工的聘用、培訓、辭退與辭職。(2)員工的薪酬、考核、晉升與獎懲。(3)關鍵崗位員工的強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崗位輪換制度。(4)掌握國家秘密或重要商業秘密的員工離崗的限制性規定。(5)有關人力資源管理的其他政策。企業應當將職業道德修養和專業勝任能力作為選拔和聘用員工的重要標準,切實加強員工培訓和繼續教育,不斷提升員工素質。
五、單位文化注重企業發展的精神層面,是船帆
企業文化是內部控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單位整體的風險意識和風險管理觀念,董事會、經理層,的程序和道德價值觀,單位全體員工的法制觀念等。良好的健康向上尤其是重視內部控制的企業文化,能夠借助企業核心價值觀等軟環境使員工得到自律和他律,從而矯正其價值和目標,規范其行為,解決員工個體的價值、目標、行為與組織的價值、目標之間的矛盾,并使它們相一致。企業要創造尊重知識、尊重個性、集體奮斗的工作氛圍,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產生心甘情愿為本企業獻身的內在動力,這樣做不僅有利于科學合理地制訂和執行內部控制制度,還可以彌補內部控制制度的不足,使企業的內部控制始終處于有效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