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從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出發,闡述了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機制中的五種模式及各自的利與弊。內部審計的模式影響內部審計監督、控制、評價、咨詢等職能的發揮。我國公司應根據其自身的治理結構、公司性質和公司規模選擇適合公司自身的內部審計模式。
[關鍵詞] 內部審計 公司治理機制 審計模式
內部審計因受托責任關系而產生,經歷了從傳統的財務導向型內部審計、經營導向型內部審計、管理導向型內部審計到以控制和風險為導向的內部審計的演變。實踐證明,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內部審計是確保受托經濟責任有效履行的管理控制機制,是公司治理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合理設置和作用的發揮,能起到制衡利益相關者、提高公司經營管理效率等作用。
一、公司治理結構中內部審計的五種模式
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模式,即內部審計工作是對董事會或監事會負責(權力機構或監督機構),還是總經理或財務經理負責(管理機構),直接影響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地位,而內部審計地位高低,直接決定了內部審計獨立性和權威性的強弱,保持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又促進內部審計作用的發揮和職能的有效行使。因此如何選擇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模式,影響內部審計職能的有效發揮。目前,公司治理結構中內部審計模式有以下五種:
1.財務經理領導下的內部審計
公司在財會部門下設內部審計機構,內部審計機構與財會部門下設的其他分部平行且相互獨立,內部審計機構的領導人直接向財務經理匯報工作。財務經理是主管財務的負責人,可以有效的把內部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其他財務和會計部門,發現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環節。這時的內部審計主要關注的是財務領域,對經營管理的其他領域少有涉及,內部審計的其他職能得不到有效的施展,內部審計的作用得不到全面的發揮,不能更好地為提高企業的經營績效服務。而且,這種內部審計由于受財務經理的直接領導,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較低,致使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受到很大影響,審計結論有可能受到高層管理者的影響。
2.總經理領導下的內部審計
在公司總經理的領導下設置內部審計部門,內部審計工作對總經理負責,內審部門與公司的其他業務部門(包括財務部門)平行且彼此相互獨立。可見,總經理領導下的內部審計在獨立性和權威性方面與模式一相比上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公司總經理負責公司的各個業務部門的日常管理工作,需要了解各業務部門的經營績效,而內部審計的執行可以為總經理掌握各部門的業務活動和經營成效提供參考,為管理層決策提供依據。從這個角度來講,內部審計可以較好的發揮它的反饋作用和改善企業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績效的作用。但是,內部審計部門在總經理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其獨立性和權威性有限,不能對總經理經營管理的責任履行情況進行有效的監控,特別是在內部人控制的公司中,股東的利益不能通過內部審計作用的發揮來保證。
3.監事會領導下的內部審計
內部審計部門對監事會負責,對公司管理層進行監督。這種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符合公司治理機制中權力機構、管理機構、監督機構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的原則。這種內部審計模式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很高,有著很好的獨立性與權威性,可以保證內部審計監督職能的有效發揮。監事會是股東大會領導下的公司常設的監察機構,其本身就具有對公司的董事會和管理層的監督權。內部審計在它的領導下能夠進一步整合監督所需要的人、財、物等資源,與此同時監事會也可以進一步發揮它對董事會和公司高管的監控作用。監事會領導下的內部審計也有不足之處。監事會和內部審計機構的成員不參加公司的日常業務經營管理,沒有經營管理權,而內部審計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內部審計活動的開展改進日常管理成效,提高經濟效益。因此,監事會領導的內部審計模式雖然有利于對公司財務和資金運營的檢查及對董事、經理職業活動及公司行為進行監督,但它不能直接地把監控的結果反饋給有關部門和人員,難以發揮其咨詢功能。另外,如果監事會有職無權,則內部審計的監控作用的發揮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4.審計委員會領導下的內部審計
在董事會下設由外部獨立董事組成的審計委員會,內部審計工作對審計委員會負責。內部審計部門接受審計委員會的職能監督,其對內部審計的制度、預算、人事、工作計劃和審計結果等進行指導和復核,以實現對公司經營中主要風險的監控。內審部門形成的內部審計意見可以直接提交董事會,內部審計師可以不受限制地與董事會進行接觸交流,可以較好地保持與管理當局的獨立。這種內部審計模式隸屬于公司治理結構中的權利機構,其獨立性和權威性較高,能夠保證公司治理機制中內部審計作用的發揮,為內部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內部審計部門既可以對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受托責任進行監督,也可對管理層及下屬部門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認定。內部審計除了能夠發揮監督職能,還可以為公司經營管理服務,發揮評價、咨詢等職能,實現內部審計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增加企業價值的目的。但如果公司董事會中股權比較集中,就會削弱內部審計部門的權威性,可能會導致內部審計控制監督不力,甚至導致董事會和高層經理人員濫用權利。
5.總裁和董事會雙重領導下的內部審計
這種內部審計模式是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積極倡導的內部審計組織模式,它是對審計委員會領導下的內部審計模式的進一步發展。這種內部審計模式施行雙重報告制度,即在行政上接受總裁的領導,在職能上接受董事會下設的審計委員會的領導,確保內部審計人員的執業水平和監控力度。這種制度安排,既保證了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又能很好的發揮內部審計為公司經營管理服務的作用。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把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機制中的隸屬關系歸納為三類:第一種和第二種模式隸屬于管理機構,第三種模式隸屬于監督機構,第四種和第五種模式隸屬于公司的權力機構。隨著公司治理機構的層次的提高,內部審計的地位越高,獨立性和權威性越強,越能夠發揮內部審計監督、控制、評價、咨詢等職能。
二、影響內部審計模式選擇的因素
企業要提高企業績效、在市場競爭中取勝就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保障公司治理機制的有效發揮,而內部審計制度的建設就是有效的手段之一。內部審計可以改善所有者和管理者的信息不對稱,可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使內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執行,能夠改善經營管理狀況,增加企業的價值。然而不同的內部審計模式各有利弊,那么我國企業該如何選擇適合自身的內部審計模式呢?具體而言,影響我國公司內部審計模式選擇的因素主要有:
1.治理結構
公司的治理結構大致可分為:外部控制模式、共同控制模式和家族控制模式。外部監控模式的特點是股權大多分散,沒有控股股東可以對公司施加絕對性的影響,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相關者可以相互制衡,公司的治理機制可以很好地發揮作用。這種治理結構可以采用董事會下設的審計委員會領導內部審計工作。由于公司治理機制本身運行良好,若公司聘用審計委員會獨立董事的成本過高,也可以不設審計委員會,直接由董事會領導內部審計工作,或者采用總經理領導下的內部審計模式。總經理對全體股東負責,獨立于公司董事會,也可以很好的領導內部審計工作。共同控制模式中銀行有兩種角色:股東和債權人,公司治理作用的發揮不及外部控制模式。這樣,應在股東大會下設監事會,由監事會領導內部審計工作,監督內部審計的執行情況。這種公司治理結構在我國不太常見,日本和德國較多采用監事會領導下的內部審計。大股東侵占小股東的利益、一股獨大在家族控制模式的公司中比較多見。因此,為了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應采用董事會領導下的內部審計模式,審計委員會的成員由外部獨立董事組成,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可以較好的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
2.公司性質
國有公司中國家股和法人股占較大比重,政府干預公司經營管理和內部人控制現象較為嚴重,中小股東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公司治理結構有時不能發揮其制衡利益相關者的作用。但國有公司往往是影響國民經濟的重要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掌握國民經濟的命脈。國有公司的公司治理結構的水平和效益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發展水平,因此應建立總裁和董事會領導下的內部審計模式。這種雙重領導下的內部審計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同時還可以為經營管理提供服務。民營公司大多是家族內部對公司有著絕對的控制權。控制權的集中表現在總經理與家族控股成員的利益趨于一致,總經理成為家族利益的代言人,所以需要在董事中吸收外界獨立董事,并由他們組成審計委員會負責內部審計工作。
3.公司規模
集團公司旗下有眾多子公司,需要在集團總部董事會下設置審計委員會領導內部審計工作。如果各個子公司的業務跨度較大,也可以在各子公司董事會下設置審計委員會,負責本公司的內部審計工作。集團公司的審計委員會負責各子公司和集團本部內部審計人員的任免,各子公司內部審計工作情況要向集團公司審計委員會報告。若公司規模較小、業務單一,從成本效益原則考慮,公司的內部審計工作也可以由總經理或財務經理來領導。另外,根據企業的規模和經營管理的需要也可以考慮把內部審計進行部分或全部外包。
綜上分析,企業可以根據公司的治理結構、公司性質和公司規模等因素,選擇適合自身的內部審計模式。但不論選擇怎樣的內部審計模式,首要原則就是要保證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地位,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更好地為企業經營和管理服務。
參考文獻:
[1]王光遠 瞿 曲:公司治理中的內部審計[J].審計研究,2006,(2)
[2]王光遠:現代內部審計十大理念[J].審計研究,2007,(2)
[3]尹維劼:《現代企業內部審計精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4]瞿 旭:《基于價值增值的治理導向型內部審計研究》[M].大連:大連出版社,2008
[5]Gramling,Audrey A.,Mario J. Maletta,Arnold Schneider,and Bryan K. Church. The role of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a synthesis of the extant internal auditing literature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search[J].Journal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2004, Vol.23,19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