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面對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鐵礦石進口依然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隨著國務院出臺的鋼鐵產業調整規劃的實施,我國的鐵礦石將進口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本文在回顧了近幾年我國鐵礦石進口的歷史軌跡的基礎上,對我國短期內進口鐵礦石的需求進行了預測;并指出我國在爭取進口鐵礦石定價話語權方面應該努力的方向,一是通過資產力量大力擴充對于鐵礦石采礦權的掌握;其二是鐵礦石進口需求方面的緊密團結以取得談判的更大力量。最后指出,盡管當前這兩種途徑都遇到了挫折,但作為鐵礦石進口的大國,我國在這兩方面的工作,只能加強而不能松懈。
[關鍵詞] 鐵礦石進口 對外依存度 需求預測 形勢
前言
2005年4月2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鋼鐵產業發展政策》。會議指出,要努力把中國建成世界鋼鐵大國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鋼鐵強國。從此可以看出未來我國鋼鐵產量將持續增長的態勢是必然存在的,然而國內鐵礦石產量在未來5到10年將不可能有大幅度增長,所以由此而產生的鐵礦石需求將大部分部由進口鐵礦石滿足。
2008年,在全球經濟衰退的背景下中國GDP仍然保持了9%的增長速度,而鐵礦石進口仍然比2007年增長了15.9%。進入2009年,面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局勢,國家提出“增長率保8”的政策,在國務院出臺鋼鐵振興規劃,和在鋼鐵產業增長的背景下,預計中國的鐵礦石進口在新時期下總體上仍然將保持增長的趨勢。這種趨勢結合連續幾年來國際鐵礦石價格居高不下的現實,對于我國鋼鐵行業來說,無疑是艱難的選擇。一方面,鋼鐵行業承擔著復興國家經濟和維持國家經濟發展的重任,另一方面,鋼鐵行業又在鐵礦石進口市場上被迫接受高價,承擔著高昂的生產成本。在這種兩難局面之前,本文試圖首先厘清我國在進口鐵礦石的需求上的現狀和未來近況,再針對這些現狀提出我國有關各方在應對這件事情上應有的態度和方法。
一、我國鐵礦石進口現狀分析
1.我國主要的鐵礦石進口集中度和對外依存度情況分析
我國進口鐵礦石的三個國家主要是澳大利亞,巴西和印度,2007年度我國鐵礦石進口的89%集中來自這三個國家(見表1)。這極不利于我國進口鐵礦石風險的分散和國家的戰略安全,但是集中度高是一個客觀事實,而且短期內很難改變,因此對我國鋼鐵企業短期的決策意義不是很大,但是從長期來看,中國會應該而且也能夠進口的多元化方面做好文章。
數據來源 :2007年海關統計。
對外貿易依存度是指一國或一個地區的進出口總額占該國或該地區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而我國鐵礦石的對外依存度可以表示為:進口鐵礦石總量/國內鐵礦石使用量(國內鐵礦石使用量=國內鐵礦石產量+鐵礦石進口量),由于國內的鐵礦石的品位較低(國內鐵礦石平均品位只有33%,而進口鐵礦石平均品位達64.5%,前者品大約為后者的50%),所以國內的鐵礦石在進行計算的時候按50%,即一半作為統計量。根據近幾年來我國鐵礦石消費量情況(見表3),可計算并得出我國的鐵礦石對外依存度的趨勢(見圖2)。
參考資料:全球鐵礦石行業發展(投資)預測報告。
通過對以上數據的分析,可以看出從2001年開始,我國的鐵礦石對外依存度就居高不下,并且還在逐年提高,到2005年左右出現高峰;而最近幾年雖有所下降,但維持在50%以上。總體來說,我國的鐵礦石對外依存度仍然很高,的鐵礦石近期內仍然需要大量的進口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2.我國鐵礦石的進口價格及成本形勢
表3顯示了1996年~2005年的我國鐵礦石進口均價和國際均價的統計數據,其中價格數據經過若干處理,表格中的價格數據顯示的為年進口鐵礦石總額與年進口量之比而來。
從表中可以看出,2004年之前我國的鐵礦石價位是低于世界平均價的,但由于2003年之后中國成為了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2004年的中國的進口價格就猛增了起來,與此同時,世界的價格也將近翻了一倍。盡管中國進口的鐵礦石數量巨大,但中國還是缺乏與第一進口大國相對應的話語權,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國際鐵礦石市場的競爭性很低,存在著相當值得注意的賣方壟斷現象。面對一個原料的賣方市場,中國的企業應該采取的針對性措施就是盡量降低自己的生產成本,通過降低成本而減少對進口原料的依賴程度,并且依靠成本的降低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我國鐵礦石需求來源可分為國產礦石和進口礦石,對于國內礦石部分,本文不打算在這方面進行詳細的探討。進口鐵礦石的成本可分為三塊:鐵礦石離岸成本、海運費成本、內陸運輸和港口費用成本。不同國家和地區進口的鐵礦石的各種成本在總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但其共同特征是鐵礦石連成本構成了進口鐵礦石成本中最大的部分,也是我國進口鐵礦石需求方最沒有話語權的一部分。
國際鐵礦石從2003年開始連續六年漲價主要原因是,由于壟斷市場局面的形成而產生的對價格的控制力。量必和必拓(BHP Billiton)、淡水河谷(CVRD)和力拓(Rio Tinto)三家礦業集團控制了全球70%以上的出口鐵礦石資源,當今的國際鐵礦石市場實際上是典型的寡頭壟斷市場,這種追求產量控制的局面,也解釋了中國鋼鐵企業進口鐵礦石價格被迫上漲,而沒有與自己第一大進口國地位相一致的話語權形成的原因。
從圖中2可以看出,2007年世界鐵礦石的價格突然激增,達到了2004年的四倍,而之前鐵礦石的價格一直是在一個平穩的價位運行。這種突然的巨變使人們不得考慮到中國因素的影響,由于中國經濟處于高速發展期,對鋼材的需求旺盛,而其他的鋼材生產大國如日本、美國等,國內鋼材的需求基本穩定,可以說拉動世界鋼鐵漲價的主因就是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這些事實和理論論據在反映近幾年的鐵礦石談判的期刊和學術文章當、中都有許多相關的論述。由此可以看出,世界的鐵礦石已經進入了高價時代,而且這個高價時代還要持續很長時間,具體要看中國對鋼材的需求增量的持續,因此我國的鋼鐵企業在每次的鋼鐵談判中總是處于劣勢,在原材料的FOB價格方面,中國的鋼鐵企業可以說仍然是“無能為力”。
二、中國鐵礦石進口需求預測及其形勢
1.中國鐵礦石進口需求趨勢及預測
2004年,中國鋼產量達2.72億噸,相當于日本、美國、俄羅斯三國鋼產量的總和;2005年這一數字達到3.52億噸,2006年為4.23億噸。隨著鋼鐵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對鐵礦石的進口量也逐年增加。2003年,我國鐵礦石進口量達1. 48億噸,我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鐵礦石進口國,2004年進口鐵礦石高達2.08億噸,較上年增長40.5%; 2005年鐵礦石進口量2.75億噸;2006年3.26億噸,2007年3.83億噸,以后也在持續高速的增長。圖3顯示了近幾年我國鋼鐵產量和鐵礦石進口數據及其趨勢,很明顯可以看出,這幾年我國鋼鐵常量和鐵礦石進口量不僅絕對數額十分巨大,而且增長勢頭亦非常明顯。
根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數據繪制。
以最簡單和最通俗的辦法,假設每年的鐵礦石進口量為Y,每年的粗鋼產量為X,并且Y與X之間存在著一元回歸線性關系,即設Y=AX+B 則由根據最小二乘法公式,并代入圖3中的數據,得到Y=0.8908X-4710.57。其中Y表示我國鐵礦是的進口需求量,X表示我國粗鋼的產量。從這個關系式意味著,我國對于進口鐵礦石的需求,大約是每生產一頓粗鋼就需要進口鐵礦石近0.9噸。
目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進程中,鋼產量連年超過兩億噸,鋼鐵行業已經進入高峰期,并且這種高峰期預計將持續到2020年前后。從國際發展軌跡上看,先期工業化國家如美、英、法、日均是在進入工業化過程后鋼產量迅速增長,并保持若干年高峰期,當基礎設施建設完成、進入后工業化階段后,鋼產量水平才開始下降,并且進入穩定期。依據近幾年中國鋼產量、進口鐵礦石量的年度數據,并結合國務院年初的鋼鐵行業規劃來看,可以預測,至少在未來10年內,我國鐵礦石進口還將繼續保持現在這種持續增長的勢頭。
通過對鐵礦石的進口量與我國的鋼產量進行一元線性回歸分析,可以看出我國的鋼鐵產量和鐵礦石的進口量之間存在著正比關系,而且圖3中也直觀的反映了鋼鐵和鐵礦石進口量的增長自身也存在著線性增長模式,可以根據公式的關系預測2009年~2010年中國的鋼產量和鐵礦石進口量進行預測,預測結果見表4:
注:以上數據用Excel軟件中的forecast函數得出。
通過對數據模型的分析表明,我國未來鐵礦石進口需求量巨大的趨勢是不可置疑的。此外,加上我國近年經濟的飛速增長和對鋼鐵的增長性需求,以及國務院調針對鋼鐵行業的計劃的實行,估計未來我國的鐵礦石進口量還會在這個預計的數量上有所增加。
2.我國鐵礦石進口形勢和應對心態
盡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及其后續影響的沖擊我國經濟增長有所放緩,但是作為新形勢下全球經濟最具活力的發動機,全世界都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抱有堅定的信心和期望;同時我國政府和社會對自身經濟穩定和增長的信心,也是毫不短缺的。所以我作為鋼鐵生產和消費大國的現狀在新形勢下不會改變,我對鐵礦石的進口仍然會不斷增加。
在這種既定的大局之下,我國應該在爭取鐵礦石進口價格的定價活動中有所話語權,這也是維系我國鋼鐵行業利益、保證我國鋼鐵生產大國地位穩固的需要;同時也是協調和鞏固我國鐵礦石進口大國地位的應有之策。遺憾的是,新近傳來的新一輪鐵礦石進口談判的結果卻有些悲觀:據7月1日《上海證券報》報道,國際金融危機導致了鋼鐵市場遭遇寒流,讓2002年后一路上漲的鐵礦石價格急轉直下。立志在2009年度國際鐵礦石談判中打個翻身仗的中鋼協和各鋼鐵企業紛紛表態,鐵礦石價格應該降價。但卻被三大鐵礦石巨頭觸碰底線,談判暫陷僵局。在眾多談不攏的原因之中,中國鋼鐵協會之外的中小鋼鐵企業出于響應國家號召擴充產能的動機而迫不及待的個體行動,對于中鋼協行動的力量起了很大的削弱作用。另據同一天的《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中鋁公司意愿斥巨資認購世界鐵礦石巨頭之一力拓(Rio Tinto)公司股份的談判陷入僵局,而力拓將依舊按照其原定計劃與另一國際鐵礦石巨頭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大力聯合,進一步擴大其市場占有和支配權利。這兩則悲觀的消息至少向我們透露著這樣的信息:國際鐵礦石市場的壟斷力量正在極力排斥中國力量的參與,試圖將中國排斥在鐵礦石定價權力范圍之外;而我國對于進口鐵礦石的迫切需求,又使得我國眾多的鋼鐵企業面對高價進口和停產二者難以適從。
盡管最新一輪鐵礦石談判結論待定,但對于我國在鐵礦石進口定價的話語權的訴求上,我們的決心的一致必須是堅定的,而我們應當采取的措施,也應當是堅決而有力的,因為這不僅僅是中國鐵礦石進口的利益所在,更是中國鋼鐵工業持續發展要求,也是保證我國經濟健康快速穩定發展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戚向東:2004年鋼鐵行業運行情況鋼鐵行業運行情況及2005年發展態勢分析[J].冶金管理,2005(1):13—18.
[2]陳其慎:中國鐵礦石供需形勢分析[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06(6):27-33
[3]白明:國際鐵礦石市場:中國怎樣說“不”[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6(15): 54
[4]黎孝先:國際貿易實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第3版:59-60
[5]王艷京金琳:2005年~2010年世界鋼材需求前景分析[J].冶金管理,2005(1):33-35
[6]UNCTAD. REVIEW OF MARITIME TRANSPORT 2008. [EB/OL]. http://www.unctad.org/en/docs/rmt2008_en.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