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05年,我國新《公司法》正式引入“公司機會原則”,但由于歷史原因,《公司法》中有關董事競業禁止義務的規定尚不能完全適應公司發展實踐的需要,因此,確有必要通過對公司機會規則的研究,對《公司法》相關內容進行完善。
[關鍵詞] 公司機會規則 認定標準 完善
公司機會規則(corporate opportunity doctrine),是指董事(director)不得篡奪屬于公司的商業機會。盡管我國不是英美法系國家,但2005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新《公司法 》)第149條正式引進了這項制度。首先,公司機會規則能彌補大陸法系傳統公司法理論在規制董事方面存在的不全面性;其次,認可公司機會規則,與大陸法系對它日漸增強的適用趨勢相一致;最后, 探討公司機會規則的內涵,有助于我們更好的理解及適用新《公司法》的相關規定。因此,筆者認為深入研究公司機會規則在我國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公司機會法律規則的內涵
1.公司機會的法律性質
所謂公司機會,美國學者克拉克教授認為,是指公司對其具有利益或預期,或者對公司來說必不可少的商業機會。據此我們可以看出,公司機會是公司在存續中追求利潤而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公司機會相對于公司的意義在于能夠將某種潛在的利益轉化為公司能夠取得的現實利益。因此,公司機會應該是一種“期待權”。
2.公司機會規則的內涵
公司機會規則(corporate opportunity doctrine),是指董事不得篡奪屬于公司的商業機會。公司機會理論為英美判例法所確立 ,屬于董事忠實義務的主要規制類型之一。各國關于公司機會規則的典型理論如下:
美國方面,公司機會規則的發展,引起了幾次理論變革的發展。對于“公司機會”這一概念的含義界定,《公司治理原則:分析和建議》第5.05條指出:公司機會是指以下任何一種從事商事活動的機會(包括取得、使用任何契約權力或任何其他有形、無形財產):對于一個高級主管或任何董事而言,這個機會是指下述情況他被告知或能夠得知的任何機會:與他作為高級主管或董事而履行其應盡的義務相關,或根據情況合理地判斷,他應該相信,向他提供這一機會的人是期望他把這一機會告知公司的,或者通過使用公司信息或財產所得到的,該高級主管或董事根據合理的判斷應該相信這一機會是對他公司有利的機會。公司董事或高管不得為自己或相關人利用該公司機會。
德國方面,在這一問題上也走得很遠,根據《德國股份法》,董事負有維護公司利益、不得實施侵害公司利益的行為等一般性的誠實義務,禁止篡奪公司機會的義務被認為是這種一般誠實義務的一環。
二、我國公司機會規則的現存問題
1.公司機會判定標準的模糊
盡管我國新《新公司法》第149條是對英美法“公司機會規則”的引進,但是它規定得不詳細,既沒有規定“公司機會”的定義,也沒有規定公司機會的認定標準,這為實務中如何認定公司機會造成了很大的難題。
2.董事利用公司機會同意機關范圍的不當
根據我國《公司法》第149條的規定,該審批機關為股東會或股東大會。但在實踐中,董事要在這種要求下利用公司機會絕非易事 ,在股份公司情形則幾乎為更難之事。就股份公司而言如果《公司法 》的態度是禁止股份公司董事利用公司機會 ,則直接予以明文規定即可;如果是適度允許 ,則不應該在實施上人為地制造不合理的難度。就有限責任公司而言,由于其人合性之特點 ,股東會與董事會之意志一般并無差別。
3.董事披露義務的缺乏
我國《公司法》第149條關于公司機會的規定,并未明確規定董事的披露義務。而董事將公司機會信息向公司披露,是防止董事篡奪公司機會的一個有效途徑。一方面,我國關于公司機會的規定中,沒有明確規定哪些范圍內的董事負有披露義務;另一方面,沒有對董事的披露義務的程度加以明確的規定。
三、我國公司機會規則的完善
1.確定公司機會的判定標準
公司機會的判定需要采用一定標準,而我國關于公司機會規則的規定中沒體現。對于公司機會的認定標準,筆者贊同采用經營范圍標準,但建議稍作修正:第一,將經營范圍改為經營活動;第二,強調只有特定來源的機會才構成公司機會。在具體設計時可以進一步細化,以減少不確定因素。
2.規范董事利用公司機會的同意機關
如前所述,同意董事利用公司機會的機關僅限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實際操作性很低。因此,借鑒國外的實踐經驗,筆者認為:第一,應該將董事利用公司機會的同意權賦予董事會;如果維持新《公司法》 的上述規定不變,則在解釋上允許以公司章程的形式將董事利用公司機會的同意機關規定為董事會;第二,一般情況下,由董事會代表公司對是否利用某項公司機會做出表決;重大事項應由股東會或股東大會做出決議;第三,應當明確審批機關對公司機會做出拒絕與否決議的期限,遵循法律規定的相應表決規則。
3.增加董事的披露義務
考慮到新《公司法》并未界定公司機會之內涵,為杜絕董事侵害公司利益之弊端,新《公司法》應作相同解釋,對董事在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的情況下利用公司機會進行如下限制:第一,董事應當將其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取得的商業機會立即傳達給公司機關 ,并且應當向公司披露其所知道的關于該商業機會及其所有的利害關系的全部重要事實。如果董事在將有關事實披露之后,又獲悉了其他有關商業機會的重要事實 ,則該董事應當立即向公司機關予以披露。第二 ,有利害關系的董事應向公司披露其利益,并獲得公司的同意。在公司對是否拒絕或者有無能力利用商業機會進行表決的場合,有利害關系的董事不能計入董事會的基本出席數,亦不得行使表決權。另外,為珍惜商業機會這一社會資源,保護利用公司機會的董事權益 ,應規定公司做出決議的合理期限,在這一期限過后公司仍未置可否的,則推定公司同意。
參考文獻:
[1]陸小妹:美國公司機會規則之立法借鑒[J]﹒公司法律評論,2006年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謝曉如 楊曉密:論公司機會的期待權法律性質[J]﹒經濟與法,2008(08):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