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過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狀況的分析,論述我國體育產經濟業發展問題主要在于:政府對體育投入的總量偏少,體育產業的投入渠道單一;體育產品制造業市場缺乏競爭力;體育產業有形資產的運營效率有待提高;體育產業的無形資產尚待與國際接軌;體育產業法制建設尚不完善。而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是:. 加強政府宏觀調控;進一步開拓和發展體育產業市場;強化體育產業市場的內部要素。
[關鍵詞] 產業經濟 體育產業 對策
一、前 言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體育運動社會化和產業化的進程日益加快。國民對體育消費需求增強趨勢也日益凸現,體育的參與型消費、實物型消費和觀賞型消費的強勁趨勢,刺激了休育產業的增長。體育產業與經濟增長點的問題成為當前體育界和經濟界關心的熱點話題,越來越多的人士認識到體育產業將會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我國的體育產業在經過十多年迅速發展的過程中,積累了不少的經驗。然而,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的體育產業起步較晚,發展也極不平街,與西方發達國家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這種差距不僅制約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也制約著我國經濟的整體發展。因此,認真總結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的經驗教訓,提出相應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和辦法,對我國體育產業的健康發展有其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國外體育產業的現狀與特點
1.國外體育產業現狀
體育產業作為全球性朝陽產業,目前國外體育產業發展較好的是美國與歐盟,美國是世界頭號體育強國,也是世界頭號體育產業大國,體育產業極為發達.美國聯邦政府經濟分析局在近年發表的報告中,都顯示了體育產業強悍的地位。在歐盟其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其產值接近GDP的2%,體育消費占居民消費總額的3%。歐盟是世界上第二大體育產品消費市場。相對其他市場而言,歐盟市場的發展較不均衡。其中排在體育產品市場前三位的是德國、法國和英國,這三個國家的消費量大約占歐盟整體市場份額的60%左右。近年來,歐盟國家體育消費變化趨勢有明顯變化。從 1996年以后,大多數歐盟國家經濟開始復蘇,這對歐盟體育產品市場產生了積極影響,尤其在西斑牙和荷蘭尤為明顯,體育消費者對保持身體健康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更加關注。這些變化對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情況都產生了一定影響。
2.國外體育產業的特點
第一,體育產業的發展得到政府立法和政策的有力扶持。體育產業具有較明顯的公共物品性質,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混合。因此,它不能象第三產業中一般的流通和服務部門那樣完全市場化,不能只考慮體育產業的旅利性,還要考慮其福利性和公益性,從而要求政府承擔公共物品供給和管理的責任。
第二,體育產業規棋大,發展迅速。目前,世界體育產業的年產值己經超過5000億美元,并且以每年20%的速度高速增長,在歐美發達國家占國民生產總值的 2%左右。美國聯邦政府經濟分析局發表的報告表明,美國體育產業的產值成為美國的第六大支柱產業。近年來美國信息、通訊等產業發展迅猛,前10大產業名次時有變化,但體育產業作為支柱產業的地位難以撼動。歐盟國家也是如此,據美國 4家戰略咨詢機構的評論,體育產業將同旅游業、影視業和網絡業一起,成為21世紀最具活力的“朝陽產業”。
第三,關聯帶動功能強,涉及面廣。現代體育是一項意義深遠、影響很大的社會活動,它吸引了眾多部門的參與,進而決定了體育產業可以帶動相關社會活動的不斷深化和發展。這種高度的關聯帶動功能,使體育產業無可取代地占據了一個產業群的核心地位。如體育能有效促進旅游業的興旺:大型國際體育賽事能有效啟動消費品市場,促進商業的發展:另外,體育對服務業、通訊業、信息業、金融業等行業發展的聯動效應也十分明顯。
第四,提供就業機會多,影響大。
第五,國際化趨勢不斷增強。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現代體育產業正越來越多地走向國際化經營。
三、近年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成績與問題
1.近年來我國休育產業發展的成績
我國體育產業盡管在整體上還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但經過二十多年的實踐,體育產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
第一,體有產業產位出現快速的增長。據有關資料顯示,國內現有各類體育經營企業5萬多家,總投資額約為4000億元人民幣,年營業額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另外,每年各地舉辦的商業性競賽和表演約有400至500場次,體育產業額也出現了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其中體育彩票是體育產業的支柱產業。
體育產業產值的增長,為發展體育事業提高了經濟墓礎,同時也促進了國民生產總值和國民經濟的增長。中國市場經濟的戰略方向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為中國提供了一個產業發展的機會,中國休育運動的發展又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歷史潮流。中國體育市場的興旺將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第二,體育產業的迅速發展有力的拉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為社會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第三,競賽表演市場和健身娛樂市場的快速發展,促進了體育消費的增長,競賽表演市場是體育產業的核心市場之一,也是近幾年來備受政府、媒體、理論界和大眾關注的熱點市場。我國的競賽表演市場是20世紀90年代隨著運動項目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而逐步形成的。盡管競賽表演市場起步晚,但發展速度較快,繼足球之后,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項目先后走向職業化道路,使商業性比賽不斷增多,競賽表演市場持續活躍,從而給人們提供了觀賞高水平運動競賽的機會,也滿足了人們對高水平競賽表演的消費需求。
第四,體育用品市場走向成熟,消費需求持續增長,隨著改革的深入,我國體育社會化、產業化的進程不斷加快,體育用品市場逐步走向成熟。
2.我國體育產業發展中的問題
盡管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已經取得了諸多成績,但是目前也存在相當多的問題,具體如下:
第一,政府對體育投入的總量偏少,體育產業的投入渠道單一。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各級政府對體育的投入總量雖在不斷增加,但體育在政府財政支出中的比重僅為 0.4%,體育支出在科教文衛體等社會發展領域中的支出只占2.8%,大大低于發達國家占GDP3%~6%的比重。
第二,體育產品制造業市場缺乏競爭力。體育產業具體表現為體育用品的生產與銷售。資料顯示,全球65%體育用品產自我國。但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體育用品的市場占有率很低。另一方面,我國體育用品有待品牌化。雖然我國體育用品產業發展很快,但真正屬于國際品牌的稀若晨星,尤其世界知名品牌。近年來,在全球體育用品的銷售中有85%屬于品牌產品,而我國大多數體育用品企業卻主要是來料加工,賺到的只是為數不多的加工費,少數 企業甚至是靠模仿或假冒某些國際品牌來獲利。
第三,體育產業有形資產的運營效率有待提高。體育有形資產經營主要包括閑置土地、房屋、場館、設備等,其經營形式主要有三種:出租出借、內部經營和對外投資。我國的體育場館建設一直由政府投入,大多數歸屬“系統”而不歸于“社區”,其中學校占場館數的67.1%,而屬于系統所有的其它體育場館只是滿足本單位職工的鍛煉需要,對于居民而言,這些場館只是統計數字,對自己毫無意義。從產業的角度審視,則是有形資產的效率低下,甚至是資產閑置。另一方面,公共體育場館的日常運行成本較大,在兼顧社會和經濟雙重效益的同時,難以承受投資債務、場館維修費、貸款利息和稅費的償還,因而自我發展的能力比較薄弱。這與管理者和經營者缺乏靈活多樣的經營方式有密切關系。
第四,體育產業的無形資產尚待與國際接軌。體育產業的無形資產大致包括注冊商標特許經營權、吉樣物、廣告、明星肖像權、紀念品、贊助和捐贈、電視轉播權。這一市場在我國的開發仍屬于低水平,空白地帶大量存在.目前我國競技體育無形資產的經營和價值實現途徑存在一定問題,突出反映在媒體、載體、新聞廣告運作、比賽轉播權交易,以及歷次大型圈際國內賽事活動的電視轉播權的轉讓收益方面,體育部門不能從體育賽事中得到有效積累.而電視媒體部門卻可通過廣告獲得大盆利潤。造成這種狀況是因為電視屬于傳播媒體,是不能進行市場化經營的特殊行業,廣告收入是電視臺最大的收入來源。因此,除非賽事的含金量高,能吸引大宗的廣告,否則電視臺不予轉播。而體育比賽的收入主要來自企業贊助,贊助商的要求往往是必須要有電視轉播,沒有轉播就不出資,因此只能是賽事組織者出錢買轉播.
第五,體育產業法制建設尚不完善。目前我國體育法規政策的現狀是只有一部作為體育領域基本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但還不夠具體,操作性不強,缺乏相應配套的體育法規、條例。近年來,盡管國家提出了一些有利于體育發展的基本思路,但法律、法規的建設不規范、不穩定,覆蓋面過窄
四、加快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對策
確定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對策,既要借鑒國外和先進地區的經驗,也要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既要著眼于解決我國體育產業存在的不足,也要從戰略上把握住世界體育產業的發展趨勢,筆者就未來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對策簡析如下:
1.加強政府宏觀調控
深化體育管理體制改革,必須深化改革阻礙發展我國體育產業的有關管理體制,轉變政府職能,但絕不是拒絕政府的宏觀調控,沒有哪一個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和地區,實行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不要政府的宏觀調控,但是,政府首先必須要轉變職能,要由微觀管理變為宏觀調控,由直接管理變為間接管理,
2.進一步開拓和發展體育產業市場
體育己成為一項規模巨大的產業,目前全世界的體育產業總值約6000億美元,并且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在我國育產業已成為尚待開發的七大產業之一。國家體育總在《2001年~2010年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中提出體育產業發展的主要目標;育產業初具規模。體育產業增加值要以較快的速度增長,2010年達到國內生總值的 1.5%左右,縮小我國體育產業與國外的差距,提高競爭力,城鄉體育的消費穩步增長,在全部消費性支出中所占比重要有較大的提高,努力把體育產業培育成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為此必須要進一步開拓和發展體育產業市場
3.強化體育產業市場的內部要素
第一是充分培育體育產業化的主體。首先是體育產業賣方主體的培育。其次是體育產業買方主體的培育。
第二是要積極發展體育中介機構和體育經紀人。
第三,培育體育產業企業集團,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
五、結束語
體育產業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它的健康而迅速的發展,對于拉動我國體育消費擴大內需,促進國民經濟進步,以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處于市場經濟初建階段的我國體育產業,雖然在經濟大潮中受到許多前所未有的新問題的困擾,但這困擾能夠孕育新的生命。新世紀只要我們能夠抓住機遇,及時制定體育產業發展的戰略規劃,加快體育市場機制和競機制的改革步伐,體育產業定能取得令人矚目的佳績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鮑明曉: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2]曲宗湖:體育產業學導論[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
[3]肖 文 高 嵩:我國體育產業的投融資體系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4.4
[4]國家體育總局:2001年~2010年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S].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