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我國,會計委派制是指國有企業的有關管理部門以所有者身份向國有企業派出會計人員,并授權其代表派出機構監督國有資產經營和財務會計活動的監管制度。為了防止企業國有資產及其收益的流失、財務監督弱化、會計基礎工作落后、會計信息失真等問題的出現,會計委派制應運而生。會計委派制對保障所有者利益和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并有效地對企業實施內部控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會計委派制自試行以來暴露出來的缺點與不足也很明顯。
[關鍵詞] 會計委派制 會計監督 內部控制
一、我國會計委派制的概念及其產生背景
會計委派制,又稱會計人員委派制是政府部門或產權管理部門以所有者身份,委派會計人員代表政府或產權管理部門監督國有單位或集體企業資產經營和財務會計情況的一種制度。會計委派制是和會計任命制相對應的。它的主要特點是企業的主要會計人員由所有者委派,經營者不得干涉委派會計人員的工作。實行會計委派制,會計人員的人事管理等不受接收委派單位的制約,會計人員可相對獨立地履行職責,消除由于堅持原則,維護財經紀律可能遭到的打擊報復。
會計委派制是我國政府極力推動的結果,目的在于規范會計行為、強化會計監督、根治會計信息失真。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國有企業資產所有權與經營權日漸分離,經理人員擁有越來越大的經營自主權,并且完全控制了企業的財務會計系統。實踐中出現了許多問題:如違規經營,隨意篡改財務報告,導致了會計職能弱化、會計監督乏力,會計秩序混亂已經成為滋生腐敗的重要源頭。社會調控和監督體系還不完善,特別是注冊會計師尚未發揮真正意義上的經濟警察的作用,約束與懲戒力度不夠,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會計工作的有序性和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為此,政府決定從改革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入手,試行會計委派制,是必要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為會計委派制的提出與推行提供了直接的驅動力量。
二、我國實施會計委派制的積極作用和不足
1.加強了外部會計監督,有利于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的防止腐敗現象
當前,我國實行的是由單位內部監督、財政部門行使的國家監督、注冊會計師及其會計師事務所行使的社會監督所組成的三位一體的監督體系。目前這種監督體系有其局限性:首先就單位內部監督而言,會計人員完全隸屬于其單位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在單位管理層的授權下對單位的財務活動進行監督控制,對授權的管理層負責,在這種情況下會計人員既不便于進行監督,也無能力實施監督;其次,財政、審計、稅務、證券監管等部門雖有國家賦予的法定監督權力但無法做到對各單位長期、持續的監督,缺乏對各單位具體情況的了解和掌握,在執行過程中往往是力不從心;最后盡管會計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機構進行監督是一種獨立性較強監督形式。但如今由于利益驅使以及監督不力,個別事務所喪失了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與經營者惡意串通,為客戶出具虛假的財務審計報告,侵害了國家和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反映出這種外部會計監督方式的先天不足。
然而,在會計委派制下,會計人員由委派機構委派。委派機構享有對其任免、獎懲等權力,會計人員不直接隸屬于被委派單位保證其有了相應的自主權。有了遵守職業道德的行為可能,從而能夠促進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保障其會計監督職能的有效實施。同時會計人員被派駐到被委派單位從事財務工作,成為其中一員。不僅可以深入、及時地熟悉被委派單位的具體情況有利于工作的開展,還有利于會計人員專業素質的提高,促使單位自覺遵守財經法規,防止和減少腐敗現象的發生,并在被委派單位的財務管理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只有明確會計人員的責任,加強內部牽制,建立健全對會計人員上崗和離任前的定期及不定期審計,才能防止貪污腐敗,保證財會人員清正廉潔。
2.會計人員的定期輪換有利于加強財務管理,有利于強化財務收支管理
會計委派制下,會計人員實行定期輪換制度(可考慮2-4年),便于及時發現問題和管理中的漏洞,有效防止了一個人長期在一個單位從事某一項工作而可能形成風險。此外,推行會計委派制后,會計人員的定期輪換可以在會計人員的工作交接過程中發現問題,明確責任并糾正錯誤,還可以堵塞人為的管理上的漏洞。
3.實行會計委派制,有利于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管理,有利于調動會計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實行會計委派制,便于財政部門加強對會計從業人員的集中管理和后續教育工作。通過對在會計工作中不能正確履行職責,造成會計基礎工作混亂、會計信息失真等問題,要追究會計人員的責任,不稱職的要堅決調離或解聘;而對敢于堅持原則、忠于職守、做出顯著成績的會計人員要給予獎勵。按“統一管理、統一委派、分職任免”的辦法進行管理,對委派的會計人員的人事檔案、職務晉升、工作調動、專業職稱、工資福利等統一管理。作為派駐企業財會負責人,要牢固樹立服務第一的思想,嚴格要求自己,提高業務水平,提供優質服務。只有服務到位,才能監督到位,只有提高會計工作質量,才能提高監督水平。要妥善處理好服務與監督的關系,做到服務與監督并重,寓監督于服務之中,既不能脫離服務搞監督,也不能失去監督搞單純的服務;既不能超越自己的職權范圍,影響甚至干擾被派駐企業的正常工作,也不能放棄會計制度的原則,不能應付了事,甚至一團和氣,放棄監督,給公司和企業造成損失。
4.會計委派制的不足
實行會計委派制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不能認為會計委派制實行后,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就有了充分的保障。例如,在會計委派制下如何既能保持會計隊伍的相對獨立,又能保證會計人員的廉潔自律;如何讓會計人員既能堅持獨立性、不受企業行政干預,又能保證會計信息客觀、真實、完整的質量要求,等等。無論采用企業內部會計制,還是采用企業外部會計制,企業會計的基本職能仍然是會計核算和監督因此,在會計委派制下仍然需要和加強對會計的審計監督。
三、完善會計委派制度的建議和對策
1.正確處理好委派會計與受派企業的關系
實行會計委派制,委派會計與企業的關系是一種服務和監督關系,一方面要負責組織進行所在企業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工作,另一方面又要代表所有者對受派企業及企業經營者進行監督,對所有者負責。同時,會計委派人員在嚴格執行國家財經法規的前提下,應積極支持和配合所在單位開展業務活動,為企業的生產經營出謀劃策,保證企業資金使用的有效性和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當然,委派人員不應干涉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委派部門更不能通過財務主管或內部委派人員遙控企業。否則,只能越統越死,不利于企業搞活。但對于受派企業,既要保證會計信息的真性又要配合委派會計開展工作,不能將委派會計推到企業的對立面,更不能將不合理、不合法的會計信息對委派會計進行隱匿。應建立委派會計與受派企業之間的協調機制,積極與受派單位溝通,遇到問題應主動與企業經營者協商,力爭通過協商來解決問題。
2.完善對委派會計的相關制度
為保證會計委派制目標的實現,必須加強對委派會計的制度管理工作。首先,對委派的會計人員進行考核是建立高素質會計隊伍的有效措施,每年應由上級部門對委派會計人員進行一次“德、能、勤、績”四方面的考核,進行一次執行法規法紀、廉潔勤政和業務水平的考核,建立業務考核檔案,作為其被任用、晉升的依據之一。同時要建立獎懲制度和崗位責任制,規范委派會計人員的工作行為,使其較好地完成本職工作,如違反規定,給單位或集體造成損失,視情節給予財經紀律處分或解除委派。還要建立委派會計人員的定期輪換制度、述職制度和監督制度等,以加強對委派會計人員的管理。
3.提高委派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會計人員是運用專業知識進行管理的經濟管理人員,其職業特殊的嚴謹性更要求其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所以,會計人員素質的高低也左右著會計委派制能否成功實行的關鍵。對會計人員的繼續再教育,應該從立法上保證其參加再教育的時間和受教育的效果。為此我們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與培訓制度,定期開展對會計人員經常性的教育、培訓,包括:業務培訓,政治素質教育,法紀、法規教育。增強會計人員的責任心,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通過加強審計監督工作,可以用社會監督手段去督促會計委派人員增強責任心,自覺地維護企業的合法經濟利益,嚴守企業的商業秘密。
總之,我國企業會計委派制處于試行階段,還存在很有待完善的地方,需要不斷的實踐和總結,才能真正把會計委派制推廣下去,真正起到監督企業各項經濟活動,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
參考文獻:
[1]曹雄彬:“內部人控制”與會計委派[J].事業會計,2003,(2):33
[2]文山東:會計委派制存在的問題與相關建議[J].教育財會研究,2003,(5):31-33
[3]陸 翔:關于會計委派制的幾點思考.經濟師,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