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概述綠色會計的概念,分析了綠色會計發展的意義。綠色會計在經濟建設起到重大作用。針對我國的實際情況提出了綠色會計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 綠色會計 發展對策
一、綠色會計的概念
綠色會計屬于會計學的一個分支,是環境學、環境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和會計學相結合的產物,是將環境科學、現代經濟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和傳統的會計學相互結合,以自然環境資源和社會環境資源耗費應如何補償為中心,運用一定的方法,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形式,輔之以實物計量和文字表述來反映、報告和考核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一門新興會計學科。
二、綠色會計的意義
1.建立綠色會計是我國環境現狀提出的要求。綠色會計則把維護生態平衡,優化生態環境,以及解決其他資源生態問題當作自己反映和控制的對象。引導和監督企業通過一定的社會經濟活動去保護資源,維護生態環境。
2.建立綠色會計是正確衡量國民生產總值和企業生產成本的需要。綠色會計通過核算企業的社會資源成本, 在產品成本中加入環境資源成本, 從而能較準確地核算國民生產總值和企業生產成本,促使企業挖掘內部潛力, 降低生產成本, 促使企業加快發明創造挖掘的步伐, 使企業在少污染或不污染的情況下取得最大的產出,從而降低“自然成本”,維護社會資源環境。
3.建立綠色會計是我國進一步對外開放,與世界經濟接軌的需要。(1)大量外資進人中國,建立綠色會計體系。只有建立了自己的綠色會計體系,要求外資企業公開、披露其綠色會計信息,才能使我國免于發達國家的環境剝削。(2)建立綠色會計體系可以防止外資企業資本流失。綠色會計要求把企業利用的“環境資源成本”計人其產品成本,這樣就可以正確地計算出外資企業所獲得的利潤。(3)建立綠色會計體系可以促進我國企業對外投資。我國企業到其他國家建立企業, 應自覺地公開,披露其環境信息,只有這樣才能使對外經濟合作更持久,更具效益。
4.綠色會計是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1)兩者所要實現的目標一致。無論是可持續發展還是綠色會計,它們所要實現的目標都是既要實現經濟效益又要實現社會效益,在促使企業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和物質循環規律,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努力提高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2)可持續發展是建立綠色會計的前提和理論依據,它的提出為綠色會計作用的有效發揮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沙掷m發展戰略的提出為綠色會計的建立提供了前提條件和奠定了理論基礎。
5.是會計學改革發展的需要。經濟越發展,管理越重要,會計越加強。當前會計的社會歷史環境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為使會計更有效地為企業管理服務,必須根據環境現狀建立綠色會計制度,約束或規制企業以往那些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的惡劣行為,為實現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創造必要條件。
三、綠色會計的發展對策
1.成立綠色會計管理結構。要推動我國綠色會計的建立和發展,組織機構要健全,從組織主體上為我國綠色會計的建立和發展提供保障??梢圆捎糜嘘P學者的建議,國家可設立獨立行政機構一社會責任管理局,它以社會責任會計、社會會計、綠色會計會計、社會審計等為主體, 融合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有關的單位,如環境保護部門、城市規劃部門、工會等,組成一個有權威的綜合性管理機構,代表社會整體利益,對企業社會責任作實行統一管理。
2.加快綠色會計理論和方法的研究。加快綠色會計理論和方法的研究, 可以從根本上推動綠色會計的建立和發展,這就包括盡快建立綠色會計規范體系,以及綠色產品等社會責任產品的認定與考核,如綠色會計準則和制度、披露制度、綠色責任的考核等等。
3.建立、健全綠色會計法律、法規。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在于以有效的制度安排來調節矛盾和沖突,減低社會運行的交易成本。我國應當建立、健全綠色會計相關制度,將綠色會計的核算與監督列入《會計法》,以法律形式保障它的地位和作用。同時,應加大對破壞環境行為的懲罰力度,并加強監督環節的執行力度。
4.提高綠色會計的理論研究水平。首先,應加強與先進國家的學術交流,定期召開學術研討會議,加深綠色會計理論研究。其次,應注重綠色會計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不能只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再次,應建立綠色會計的特區制度,在局部地區開展綠色會計的試點工作。
5.借鑒與創新相結合,努力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會計理論與方法。綠色會計是站在會計的角度看待環境問題,討論如何保生態環境與產品生產再生資源耗費的計量與管理結合起來。一味地借鑒別國經驗而不顧我國實際,已經讓我們在綠色會計的實施上落后了一大截。所以從我國實際出發,結合我們的具體國情,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會計理論與方法,建立綠色會計制度,是當務之急。
6.加強綠色審計和監督,加大懲處措施。綠色會計是以企業為會計核算主體對企業對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企業對環境問題的核算是否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及相關的制度規定,是否真實,這就需要我們對綠色會計的核算進行審計與監督,以促使企業自覺保護環境。通過審計,可以調節生產與環保、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目前利益與長遠利益之間的矛盾。從某種意義上說,綠色審計師綠色會計的再監督,加強綠色審計,有助于綠色會計的創建和不斷完善。
7.完善會計準則:(1)環境問題類型企業關于環境保護的措施和方案;(2)企業自定的環境排放指標,以及企業如何對待這些指標;(3)根據政府法律規定而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和按照政府要求達到的程度,環境保護措施對目前企業的資本支出和損益的影響以及對未來的影響;(4)環境經常性支出的數字,已資本化了的數字及攤銷情況。另外在會計報表附注中還可揭示環保措施對目前企業的資本支出和損益的影響以及對未來的影響, 同時反映環境經常性支出的數字等內容。
8.確立綠色考核和獎懲制度。推行一項新制度必須以法律為依據,使其具有一定的約束強制性。一旦推行綠色會計制度,政府部門必須明確、強制性規定企業對環境資源信息做出最低限度的披露,通過獎懲制度將企業的自覺性和政府的強制性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余和明:可持續發展條件下的綠色會計[J]. 會計之友,2008,11:34-35
[2]薛增芹 張 瀟: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會計構建淺探[J]. 財會通訊,2008,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