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本課題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08年度研究生教育創新基金資助項目”(第二期)。項目編號:90508016108
[摘 要] 進入21世紀以來,創業精神和創業教育日益成為人們熟悉和關注的話題。創業教育的先進理念和重要意義同樣引起了中國教育界的重視及反思,中國各高校也紛紛效仿歐美商學院,開始引入創業管理教育并將其發揚光大。中國創業者受到的教育程度低,沒有或者很少受到創業教育的熏陶,有創業熱情,卻缺乏創業的知識和技能。本文對中國高校創業教育的引入現狀、問題進行研究,并對“引入”的途徑進行了探索,對中國創業教育的開展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 創業教育 研究
一、高校引入創業教育的背景及意義
20世紀后期以來,知識經濟興起,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日益成為人才、人力資源的競爭,在這樣的宏觀環境下,如何迎接伴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而來的日益激烈的競爭和挑戰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1998年發布的《世界高等教育會議宣言》稱:“必須將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作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高等教育應主要培養創業技能與主動精神,畢業生將越來越不再僅僅是求職者,而首先應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從此,在世界范圍內,高等教育界掀起了一場引入并推廣創業教育的熱潮。
進入21世紀以來,創業精神和創業教育日益成為人們熟悉和關注的話題。尤其是隨著發端于美國的次貸危機逐漸演化成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創業管理和創業教育的重大意義愈發顯現。世界范圍的失業率的上升是本次經濟危機帶來的最嚴重的影響之一。就中國而言,近年來,由于中國經濟結構的升級和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中國經濟增長吸納勞動力的能力有所減弱 ,再加上受到本次經濟危機的嚴重沖擊,中國大學生就業難和城鎮人口失業問題逐漸發展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黨的十七大提出“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強調“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加強就業觀念教育,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有專家指出:為國家培養大批優秀人才特別是拔尖創新人才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根本任務。“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鼓勵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成為中國勞動部門和教育部門的重要戰略舉措。可以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業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重要支撐,而開展創業管理教育則是實現有效創業的保障。
中國創業研究中心調查表明,中國創業者受到的教育程度低,沒有或者很少受到創業教育的熏陶,有創業熱情,卻沒有創業理性,缺乏創業的知識和技能。因此,高校引入創業教育是教育適應經濟發展和創業時代的必然要求。
二、創業及創業教育概念框架
1.創業的概念、內涵
何謂創業?長期以來,創業都被學者和作者們用下列的術語進行定義:新穎的、創新的、靈活的、有活力的、有創造性的,以及能夠承擔風險的。早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就提出,創業包括創新和未曾嘗試過的技術,或者是所謂的創造性的毀滅。熊彼特認為,通過創造性毀滅的過程,舊的和過時了的方法和產品會被更好地來代替。通過對舊的方法和產品的毀滅迎來對新的方法和產品的創造。
國際管理科學學會(Academy of Management)的教授協會對創業也有自己廣義上的定義:“對新企業、小型企業和家庭企業的創建和經營。” 部分學者認為,創業包括創造價值、創建并經營一家新的營利型企業的過程,通過個人或者一個群體投資組建公司,來提供新產品或者服務,以及有意識地創造價值的過程(Shane和Venkataraman,2000)。
南開大學創業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張玉利教授認為,將創業僅僅理解為創建新企業是片面的。創業更是一種思考、推理和行為方式,它為機會所驅動。創業的本質更在于把握機會、創造性地整合資源、創新和快速行動,創業精神是創新的源泉。創業是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個體與有價值的商業機會的結合,是開創新的事業。
2.關于創業教育的研究
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是當代社會最為稀缺的資源。創業管理教育的成效以及無數創業者獲得成功的真實故事告訴我們,創業教育在機會識別、創業融資、創業企業的成長管理等方面確實能夠為創業者帶來一定的指導和借鑒。
(1)創業教育的興起和發展
1989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上提出了“創業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的概念。創業教育被認為是除了傳統的學術教育和職業教育之外,未來的人應該擁有的“第三本教育護照”。會議要求把創業教育提高到與目前學術性教育和職業性教育同等的地位。隨后,發達國家紛紛對創業管理進行研究并將其引入高等教育。美國哈佛大學最早引入創業管理教育,隨之,斯坦福大學和百森商學院也拉開了創業管理教育的序幕。各國際知名商學院紛紛開設創業管理相關課程,并對課程體系及教學方法不斷進行優化和完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創業管理教育體系。其中,以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斯坦福大學和百森商學院的創業管理教育最為成功。
(2)創業教育的定義和內涵
創業管理及創業教育在學術界一直是頗具爭議的話題,關于創業教育的定義也眾說紛紜。美國創業教育之父杰弗里?蒂蒙斯(Jeffry Timmons)對創業教育有這樣的認識,他認為:創業教育就是為受教育者“設定創業遺傳代碼”,將比爾?蓋茨式的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和創業個性等特質傳承給受教育者,并使之內化成為一種特有的創業素質從而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創業一代”。國內著名學者丁棟虹教授(2005)認為,創業教育可以這樣進行界定:①進行從事事業、企業、商業等規劃、活動、過程的教育;②進行事業心、進取心、探索精神、冒險精神等心理品質的教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創業教育,從廣義上來說是培養具有開創性的個人的教育,它對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樣重要,因為用人機構或者個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外,正越來越重視受雇者的首創精神、冒險精神、創業能力、獨立了工作的能力,以及技術、社交和管理技能,它為學生靈活、持續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三、中國高校創業教育引入的現狀及問題
中國的創業教育始于20世紀末,是伴隨著創業活動的開展而逐步推開的。創業教育在中國高等教育的實施,經歷了由最初的高校自主探索到教育部有計劃地在部分高校進行試點 ,再進一步納入課程體系和學生培養計劃這樣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姜彥福,張幃,2005)。2005年7月,第二屆亞洲創業教育大會(REE Asia 2005)在清華大學舉行,本次會議成為中國大學創業教育發展的重要里程碑。2005年12月,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與國際勞工組織共同完成了《大學生KAB 創業基礎》教材的翻譯與改編。2006年,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在中國6所大學對學生開展KAB教育試點。在這些試點院校推行學生創業教育項目,主要以選修課的形式開展,使部分學生接受系統、科學的創業培訓。
盡管中國高校對創業教育的引入已經開始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同歐美發達國家商學院的創業教育相比,中國高校創業教育的開展依然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現在:
1.對創業管理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我國的創業管理教育多引入到高校MBA教育中,本科生層次還很少開設創業學科。另外,目前中國引入創業教育的高校,創業學科的培養方式與課程設置雷同,普遍以戰略、人力資源、營銷、財務、會計等傳統學科為知識體系。雖然創業管理類課程在部分高校已經逐步納入MBA教育的課程體系中,但所占的比重不大,而且大多以輔修、選修課的形式出現,像南開大學MBA中心這樣將創業管理作為MBA培養方向之一的高等院校并不多見。
2.創業管理課程內容單一,課程模式陳舊,理論多于實踐
在創業教育的課程內容上,國內高校依然以專業理論知識為主,而在創業意識及技能的培養、創業實踐課程的設置等方面存在著極大的不足。中國創業管理課程主要集中于“金字塔型” 的底層,即創業知識教育,對于創業素質教育以及創業實踐活動重視不夠。且中國現行的創業教學模式仍然以教師授課為主,實踐性和可操作性較差,類似于創業大賽、創業角色模擬、創業研討會等類型的實踐性創業教育開展不夠,學生的創業能力得不到開發和鍛煉,使得學生的理論知識綽綽有余,而實踐操作能力遠遠不足。
3.高校中從事創業管理教育的師資力量薄弱
中國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很少具有企業實踐經驗,缺少資深的教學帶頭人。相比一般的經濟管理類課程而言,創業管理相關課程具有更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教師必須結合實際才能進行有效教學,這就對師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有關統計表明,中國高校創業教育的師資,在實踐經驗上遠遠落后于國際一流商學院。
四、對高校引入創業教育的政策建議
1.更新教育觀念,積極引入創業教育
中國的創業教育還相對落后,大學創業教育和管理教育落后是改善中國創業環境面臨的重要瓶頸。創業教育必須從基礎教育抓起,以基礎教育改革為契機,逐步擴大施教對象的覆蓋面。創業管理教育理念應由“知識中心觀”向“創新智慧觀”轉變,將“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創業型人才”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觀念和培養模式。高校創業教育應當以“適應世界教育發展和改革的趨勢,結合中國國情,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企業家思維的新一代復合型經濟與管理人才”為目標。從創業教育的價值取向來說,高校的創業教育應著眼于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創業一代。另外,要加大對創業教育的投入,不僅要加強對其的重視程度,還要加大經費投入。高校領導必須高度重視并支持創業教育,高校要從根本上樹立創業管理教育的全新理念。
2.轉變培養模式,搭建創業平臺,開拓創業途徑
中國現行教學方法中存在“五多五少”的問題:傳授知識多,聯系實際少;課堂教學多,課外環節少;研究學術多,分享經驗少;理論分析多,聯系實際少;繼承引進多,開拓創新少(吳世農,仝允桓,2001)。結合創業學科自身的特點,轉變培養模式要做到以下幾點:
(1)徹底轉變以課堂為中心、課本為中心、教師為中心的“三中心” 教育思想。在重視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和必要的專業知識的掌握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持續學習、獲取新知識和創新創業的能力。
(2)逐步改變規范式課堂教授方法,增加課堂討論、專題研究、角色扮演、影像教學的比重,尤其要大力提倡案例教學、模擬創業等實踐教學環節,開展創業系列講座,舉辦創業計劃大賽等創業活動。另外,高校可以結合實際情況,考慮創辦各種形式的創業園,指導學生自主設計、創辦、經營商業、企業或科技公司等,為學生自主創業搭建平臺。
3.加強MBA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強大的師資力量是高校成功開展創業教育的重要保證。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是高校引入創業管理教育的重要一環。師資是創業教育課程教學的關鍵,教師的學識、經歷和經驗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比如世界創業教育的楷模——美國百森商學院,它就擁有一批熱心于創業教育、注重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的教師隊伍,他們善于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大量的案例分析,幫助學生從經驗中學習,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思維。因此,我們要建立一支在學識、經歷與能力素質上具有互補性與結構優化的專兼職師資隊伍,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我國創業教育的質量。
參考文獻:
[1]丁棟虹:《創業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第1~13頁
[2]郭永強 肖蕙蕙 徐 剛:《對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內容體系和課程體系的思考》[J].中國青年科技,第163期
[3]姜彥福 張幃主編:《創業管理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第13-14頁
[4]吳世農 仝允桓:《中國MBA教育實踐與探索》.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年11月
[5]張玉利 李乾文 李劍力:創業管理研究新觀點綜述.外國經濟與管理,2008.05
[6]Mary Coulter著 吳秀云譯:《創業行動》(第2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7]Jeffry A.Timmons著 周偉民 呂長春譯:《創業學》,第7版[J].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7
[8]World Declaration on Higher Education for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Vision and Action, Adopted by the Word Conference on Higher Education held by UNESCO, 5-9 October 1998, Paris
[9]Schumpeter, J.A.,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4
[10]Shane Venkataraman,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