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教師績效評價是高校教師績效管理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探討當前高校教師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存在的問題,建立績效評價動態指標體系,得到評價結果的反饋,對于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建立健全高校教師工作績效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績效評價 動態 指標體系
一、引言
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人們對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和實踐應用的重視,績效管理已經成為一種被廣泛認可和采用的人力資源管理方法。高校教師績效評價是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鑒于高校教師績效的特殊性,高校教師績效評價的涵義也就有了如下的界定:高校教師績效評價是對高校教師在工作中的表現,也就是教師勞動過程、勞動行為和勞動結果等進行評價,通過對評價結果的反饋,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科研水平的過程,是對教師行為的一種規范和引導。高校教師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是績效評價的基礎構件,科學、合理的高校教師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高校教師進行客觀、正確地評價,從而提高高校教師績效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在當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高校教師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校教師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上還是有很多的缺陷,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1.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不健全
目前高校教師工作績效指標體系存在不健全、不系統等問題。在我國現行的高校教師績效評價指標的制定過程是,缺乏科學的全方位調查,考核指標經過全體討論,公示的學校所占比例很低。教師績效指標雖然大都包括教師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內容,但教師的不斷更新知識、教師與大學之間的服務與奉獻,教師與學生、同事、領導之間的溝通等內容考慮較少。教師績效指標的權重設計缺乏科學依據。很多指標權重的給出多遵循歷史經驗,人為因素較多,不能適應新時代下大學績效管理的需要。績效標準模糊,缺乏可操作性、時效性、現實性,常常使評價者無從下手。
2.評價指標沒有體現差異性
基礎學科與專業課之間、文科和理科之間,由于學科特點不同、科研條件不同,導致科研成果、教學成果的難易程度不同,因而用統一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去衡量,勢必會造成評價的不公平性。因此,在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中應該體現不同學科、專業以及教師發展階段之間的差異性,從而確保教師績效評價的客觀性、公平性、科學性。
3.評價指標沒有考慮教師工作的特點
高校教師的勞動方式和勞動成果具有特殊性,教師的勞動成果往往也無法在短期內得到實現,而現有的績效評價往往是以年度評價為基礎的,這就勢必會造成教師教學科研工作急功近利化,往往為了完成工作只追求數量而輕視質量,不能沉下心來進行教學科研研究,直接影響到了高等教育的質量。
4.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一成不變
高校往往會長期沿用一個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不能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進行相應的調整,這樣就成了一個靜態的評價指標體系,不能滿足高校發展的需求。因此,績效指標的設計要采用動態適應的思想,要使其能與學校發展目標達成一致,同時還可以確保教師績效評價的科學性。
三、高校教師績效評價動態指標體系的構建
基于評價指標體系存在的這些問題,高校可以采用構建動態指標體系來解決,何謂動態指標體系,就是指標體系可以自適應學校戰略目標動態的調整。比如說若高校的近期目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服務地方經濟,偏向于教學,就可以讓指標體系動態調整為教學導向性評價指標體系;若近期目標是增強學校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實現研究型的發展戰略,就可以讓指標體系動態調整為科研導向性評價指標體系;若是想實施平衡型發展戰略,則可調整為教學與科研權重相當的評價指標體系。同時,在學校內部,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分科,不同年齡階段的教師,等我們都可以讓指標體系有針對性的動態調整。
四、結合計算機技術對績效評價動態指標體系的實施
高校教師績效評價采用動態指標體系若是通過手工來進行調整具體的指標、權重等,必然大大降低績效評價的效率。于是我們可將這些動態調整、權值設置與計算、統計等工作交給計算機來完成,可以請計算機系相關同行協助開發一個動態指標體系自動生成的績效評價系統。
該系統可以根據輸入的戰略目標、學科、專業、年齡段等相關信息,自動生成該教師的績效評價動態指標,還可以承擔得分計算、統計等評價任務。
原靜態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如表所示,它是不能更改的,存在著局限性、不客觀性等缺點。
新的動態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實施的大致過程如下圖所示,它能根據戰略目標、學科、年齡段等輸入選項,來動態生成針對性強的評價指標體系。
經過調研,這種具備動態生成評價指標體系的網絡評價系統開發不難,而且可延續使用,也節省大量的人工統計,所以對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動態生成的實施采用計算機技術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五、結語
高等院校是培養各類高級專門人才的搖籃,教育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是國家發展壯大的動力源泉。高等教育的主體是高校教師,因此高校教師隊伍水平的高低及其積極性的發揮程度會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更關系到高等院校自身的發展。教師績效評價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各高校要根據本校特點和教師的構成來確定評價的方式,評價目標也要與大學未來發展相一致,并且評價指標需要根據階段目標進行不斷的修正。筆者認為,高校教師因為學科類別、年齡段等方面的不同,采用統一的指標無疑是不科學的。這種平價方法將所有教師導向一個方向發展,會把許多教師變得沒有特色甚至非常平庸。所以各學校可以在動態生成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方向上進行深入的研究,最終形成考慮到學校目標、教師發展、個人特點特長等多方面綜合因素的針對性強的指標體系。
參考文獻:
[1](美)加里·德斯勒著:人力資源管理(第六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2]趙喀明:績效管理與評估.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龐鶴峰:我國高校教師績效評價研究現狀初探.中國高校師資研究,2006(06):32—37
[4]張春英:基于B/S模式的普通高校教師績效評價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河北理工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