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信息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電子信息產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基礎性、戰略性和先導性的支柱產業。而效率決定著產業的發展速度,此文應用數據包絡分析(DEA)研究我國2006年各省市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的效率問題,并對影響生產效率的外部因素進行回歸分析。發現效率受地區開放程度,科技競爭力,產業競爭,基礎設施和環境因素影響,其中對外開放程度對生產效率的影響最大。
[關鍵詞] 數據包絡分析效率分析回歸分析
一、數據包絡分析(DEA)模型
數據包絡分析(DEA)是非參數度量方法中的典型代表,通過構建效率前沿面來衡量生產決策單位的相對有效性。假定要研究的問題是:設共有I家企業(或更一般的稱為決策單元、樣本),每家企業有N種投入x=(x1,x2,……,xN)’和M種產出y=(y1,y2,……,ym)’,要度量這I家企業各自的技術效率。隨著DEA的不斷發展,它有多種不同模型,下面僅討論最為常用的模型:BCC模型,即規模報酬可變下的模型:該模型的完整形式如下:
(1)
在BCC模型中考慮了規模效率,它實質是將技術效率TECRS分解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規模效率(SE),另一部分是剔除規模效率以后的純技術效率(TEVRS),并有如下關系:TECRS=TEVRS·SE,當且僅當純技術效率值TEVRS和規模效率SE都有效時,TECRS才有效。
二、效率測算
當采用規模報酬可變(VRS)假設時,各地區效率的描述統計如下:
從計算結果可以看出,在VRS假設下,總技術效率的平均值為0.387,純技術效率平均值為0.555,而規模效率平均值為0.729,整體而言,純技術效率對總技術效率的影響更大。總技術效率為38.7%,平均來講還有61.3%的改進余地,說明提高該行業效率的任務非常繁重,可從增加Y值、提高資產利用率,從而減少K、裁減多余人員從而減少L等方面入手。天津、內蒙古的總技術效率為1,北京,山東,廣西等地區的效率相對較高,接近1。天津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沿海對外開放城市,是渤海地區的經濟中心。內蒙古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較快,于“十五”以來增速在30%以上,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在內蒙古高技術產業總產量中比重超過50%,對內蒙古高技術產業發展速度有較大的影響。山西,黑龍江,甘肅等地區較為落后。
廣東,山東,海南的純技術效率達到了100%,規模報酬可變。上海的規模效率為100%,北京和廣西的規模效率也位居前列。在純技術效率方面:山西,陜西,甘肅為后三名,而廣東,云南,新疆為規模效率后三名。
三、回歸分析
以上分析僅限于對產業的內部因素的分析,而一個產業的發展受到相關產業發展程度、政府的政策、各項基礎設施和本地的科技競爭力等外部環境的制約。因此在對產業發展的內部因素進行分析的同時對其外部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就顯得格外重要。為此首先假定我國各省市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各年生產效率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各相關產業的發展狀況;地區開放程度;環境污染情況;科技競爭能力和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其中各指標的具體數據引用肖紅葉主編的2005中國區域競爭力發展報告》中對我國各省的綜合評分。運用EVIWS可得到如下的回歸方程:
效率=0.227106+0.004388科技競爭力+0.011326對外開放+0.002058產業競爭力-0.008747基礎設施-0.001158環境因素
(8.899906)* (5.064984)* (21.89102)* (2.288)*(-15.27405)* (-4.928551)*
(0.000)(0.000)(0.000)(0.03)(0.000)(0.000)
adj-R2=0.9998,DW=1.95,F=598,sig=0.000
括號中的數據為t值,其中*表示在0.05水平下通過檢驗。
回歸方程中的F值、R2值和回歸系數顯著性檢驗t值顯示了回歸方程的顯著性和擬合優度檢驗均明顯。說明,我國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的生產效率主要受到開放程度,科技競爭,產業競爭,基礎設施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其中,開放程度對效率的影響最大。因此,加大對外開放程度可以提高我國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的效率。
四、結論
本文使用數據包絡分析(DEA)建立我國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規模報酬不變和規模報酬可變模型,得到:天津,內蒙古的效率達到100%,北京,山東,廣西等地區的效率相對較高,而甘肅,河南,江西等地區效率較低,廣東,山東,海南的純技術效率達到了100%,規模報酬可變。上海的規模效率為100%,北京和廣西的規模效率也位居前列。在純技術效率方面:山西,陜西,甘肅為后三名,而廣東,云南,新疆為規模效率后三名。在此基礎上,對影響生產效率的外部因素進行回歸分析,發現效率受地區開放程度,科技競爭力,產業競爭,基礎設施和環境因素影響,其中對外開放程度對生產效率的影響最大。
參考文獻:
[1]TIM COELLI D.S.PASADA RAO. An introduction to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analysis[M].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8
[2]肖紅葉:中國區域競爭力發展報告[M].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