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在我國國有經濟占較大比重,國有企業作為國有經濟的基本單位,因此對其經營目標的研究顯得尤為必要。同時國有企業內部類型的不同特點,決定了必須把其加以分類來研究。本文把具有完全市場屬性的國有企業作為研究對象,在對主流經營目標進行分析比較之后,得出具有完全市場屬性的國有企業經營目標的最佳選擇是企業價值最大化。
[關鍵詞] 國有企業市場屬性經營目標
國有企業在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的功能和作用是非國有企業所無法替代的。在我國由于國有企業地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因此對它經營目標的研究顯得尤為必要。
回顧一下國有企業的發展史,基本上就是我國經濟的發展史。它的經營目標定位總是與特定的歷史時期相對應的。在計劃經濟時代,國有企業較嚴格的受到國家的控制和監管,即”控制企業,監管資產”,國有企業承擔著國家的經濟職能。例如剛建國時候社會生產品極為缺乏,而人們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對社會生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這時國有企業的目標也就成為盡量生產社會產品,而不去考慮其能給企業增加的價值。這也與當時的國有資產數量少有關。以后隨著國有企業數量的增加,人們對社會產品的需求能夠得到滿足,這時國有企業的目標就發生了演變,變為兼顧政府與社會職能。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帶來了國有企業目標的大轉變。國家在這一時期也進行了較大的調整,開始把一些非國家經濟命脈與支柱的國有企業推向市場,讓他們自力更生,自負經營,自擔盈虧。這里有必要把國有企業進行一個分類,以更好地去界定其目標。第一種是具有完全市場屬性企業。完全市場屬性說明他們與市場上其他非國有企業同等的在市場上競爭,以平等的地位在市場上爭奪資源、戰略性資產。他們從各種渠道上接受的信息相同,沒有內部信息。第二類是市場屬性較強但又不完全的國企。不完全是指其產品銷售受到限制。有的產品是市場需求彈性較小的生活必需品,有的存在地域性壟斷,定價策略掌握在政府手中。他們有時也要根據國家的政策來調整其經營,像是電力、供暖類國企就屬于這一類。第三種是具有市場屬性但需要由政府來控制的國企。這些企業主要是基于國家安全、經濟戰略的需要而設立的。第四種市場屬性最弱,只是國家行為的延伸。如印鈔造幣企業、戰略物資儲備企業,他們必須嚴格按照政府意向活動,但也要進行預算以保證其效率。由于后三種類型國企的特殊性,一般進行研究的是第一類,即具有完全市場屬性的國企。
關于企業經營目標目前主流有以下幾種觀點:第一種是利潤最大化。第二種是股東財富最大化。這種觀點認為:增加股東財富是財務管理的目標。股東創辦企業的目的是增加財富。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考慮了風險因素, 因為, 風險的會計股票價格產生重要影響; 也考慮了貨幣時間價值,一定程度上能夠克服企業在追求利潤上的短期行為。因為不管是目前利潤還是預期未來的利潤對股票價格都會產生重要影響。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也被認為是最符合企業性質的目標,目標大部分教材中也堅持此觀點。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知識時代的到來,它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第三種是利益相關者利益最大化。這是一種最近幾年興起的學說,其理論構想能適應現在企業的契約性質,仍處于完善之中。這種觀點就是指企業的財務活動必須兼顧和均衡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使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盡可能最大化。缺點是其不可操作性。第四種是企業價值最大化。很多學者把企業價值最大化與股東財富最大化等同,筆者不同意該觀點。企業價值最大化是通過企業財務上的合理經營,采用最優的財務政策,充分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和風險與報酬的關系,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使企業總價值最大。股東財富最大化等同于企業價值最大化需要以下嚴格假設:無交易成本,市場完全競爭,個人所得稅中性,且所有投資者對收益具有相同預期。可以看出在現有市場條件下;市場的不完全競爭、不對稱信息等,上面假設得不到滿足,兩種也就不可能等同。
從以上對四種企業目標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企業經營目標適合不同的市場環境,最初的計劃經濟的利潤最大化到現在市場經濟的股東財富最大化甚至以后的企業價值最大化。但由于我國市場經濟制度還未健全,具有完全市場屬性只是相對的。現階段具有完全市場屬性的國企仍有其特殊的一面。主要表現在:仍可能得到國家某些政策的扶持;獲得某些相關行業內部信息;得到國家的直接資源補助等。因此應在考慮其特殊性的基礎上確定其經營目標。從以上分析來看,企業價值最大化即能滿足維持經濟穩定,保護國有資產的要求,又能使企業價值在市場上得到最大的體現,所以其為我國相對完全市場屬性的國企經營目標的最優選擇。選用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我國國有企業的目標,有以下幾個好處:首先,有利于資源合理配置。把企業價值寄予未來的現金流身上,可以盡量減少魯莽的投資,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其次,提高投資效率,保護投資者利益。這能盡量避免國有資產的流失。最后有利于依據企業價值合理評價上市公司股票價格。
參考文獻:
[1]郝華榮等:從公司治理結構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選擇.生產力研究,2004年第4期
[2]侯曉紅等:論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理性選擇.當代財經,2005年第9期
[3]段淑芳:企業合理的財務管理目標_股東財富最大化.中國管理信息化,2005年第11期
[4]曹慶:企業價值最大化——財務管理的最優目標.經營與管理,2006年第2期
[5]陳少暉:共同治理機制_國有公司制企業治理結構的創新方向.學習與探索,2003年第2期
[6]張立君:國有企業利益相關者的共同治理機制.財經科學,200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