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調查法和訪談法對四川地震災區的體育旅游資源和開發現狀進行分析。從而得出在開發中要注意提高防震意識、對相關人員進行防震知識培訓、儲備應急用品、建設牢固基礎設施、重視安全保障問題、不要過度資源開發。
[關鍵詞] 地震災區體育旅游資源現狀注意問題
一、四川地震災區體育旅游資源概況
四川地震災區主要體育旅游區域集中在成都、綿陽、廣元、阿壩、雅安、樂山、德陽、都江堰等市,而這些地區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包括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而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為體育旅游的開發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1.地震災區體育旅游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是指天然賦予的或經人工稍加整理過的旅游資源(純天然資源和特有的自然資源),純天然資源包括山川、湖泊、河流、溫泉等。在地震災區內已經開發的著名風景區有很多,如青城山、銀廠溝、西嶺雪山等;阿壩洲的九寨溝、黃龍、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王郎大熊貓自然保護區、海螺溝冰川自然風景區等;綿陽的江油李白故里、竇團山、佛爺洞漂流、通江口漂流;北川的猿王洞、千佛山、小寨子溝、大禹故里;安縣的羅浮山溫泉度假村等;廣元的劍門關;雅安的碧峰峽等;德陽的三星堆、什邡深山歡樂谷等。特有自然資源是指經過5.12地震之后所形成的特殊自然景觀,如唐家山堰塞湖、汶川、北川、青川地震遺址公園,還有經過汶川大地震之后所形成的獨特的山體、水體、河流等特殊自然景觀。這些旅游勝地都吸引了大量的國內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2.地震災區體育旅游人文資源
悠久的歷史和多樣的民族文化孕育的古今才子佳人,古有大禹(北川人)、蘇軾(眉山人)、武則天(廣元人)、樊莉花(汶川人),李白故里、杜甫草堂、武侯祠、三星堆等都印證了四川地震災區原本是個人杰地靈的地方。而古今才子佳人留下的處處遺跡佳話,為開展體育旅游提供了濃厚的人文氛圍,結合人文資源組織體育旅游活動能更好地發掘體育旅游的文化功能,使人們在體育旅游時除了能感受幽深的靈山秀水之外,還能感受這里濃厚的人文風貌和享受各種文化活動所帶來的快樂。
3.地震災區有適合開發民族傳統的體育資源
大多少數民族如羌、藏、彝、苗、土家等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如綿陽平武的白馬藏族的“打牛角”、“咒舞”、“格吞”(拔河)和“賽馬”;阿壩彝族自治州的“斗牛、磨秋”;北川羌族的“抱蛋”、“推桿”、“跳盔甲”、“ 羊皮鼓舞”等。四川各民族也會定期不定期開展一些專項民俗體育盛會或富含體育內容的民族節慶,如藏族、羌族的鍋莊篝火舞會;理塘賽馬會;康定跑馬山轉山會;彝族火把節。同時巴蜀少數民族還有自己的節慶活動,如藏族的“新年節”、彝族的“火把節”、羌族的“青苗會”等,這些獨具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為開展體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原始素材。
二、四川地震災區體育旅游開發現狀
1.賽事體育旅游的發展
一項大型的賽事往往能帶動舉辦地旅游業的發展。賽事的舉辦能促進舉辦地基礎設施、旅游設施和服務設施的完善,賽事的宣傳也能幫助舉辦地樹立城市形象和城市旅游品牌,從而吸引大量的游客,為舉辦地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008年北京奧運會就是最好的佐證。在體育比賽觀賞方面,四川地區有條件承辦大賽的體育場館幾乎每個災區城市都有,每年都舉辦大型的體育比賽或體育表演。重災區綿陽市多年前就曾舉辦過全國農民運動會、全國體育大會、世界拳擊錦標賽、全國男女排球聯賽以及中超、中甲足球聯賽、少數民族運動會等大型比賽,旅游觀看比賽的人絡繹不絕。因此借助這類大型賽事進行體育旅游客源市場的宣傳與促銷,從而進一步加大對客源市場的開發,形成新的客源市場。
2.休閑健身旅游蓬勃興起
中國體育健身游的啟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們的消費模式逐漸向休閑娛樂轉變。休閑娛樂不僅讓游客參與各種游樂設施和娛樂活動,體驗其中的知識與樂趣,而且以休閑娛樂為載體,將休閑文化、體育運動等形式與游樂主題融為一體,滿足了游客休閑、娛樂、健身的愿望。調查顯示,36%的家庭外出旅游,在其旅游的人群中,44%參與了休閑娛樂游。為了適應這一新的需求,四川地震災區興起了許多休閑娛樂業,如安縣的羅浮山溫泉度假村;有驚無險的佛爺洞、通江口、大渡河漂流游(漂流);尋龍山瀑布溶洞風光游(劃船);西嶺雪山的滑雪滑草以及鄉村農家游等,這些主題鮮明的健身娛樂場所擁有大量的體育娛樂設施,在時間、交通、內容、消費檔次上都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3.現代旅游項目成時尚,民族傳統項目顯倪端
近幾年,四川各地市先后組織和開發了很多嘗試刺激類旅游項目,如自行車旅游、汽車自助游、攀巖、登山、漂流、劃水、激流回旋、定向越野。由于這類體育旅游極具挑戰性,參與的人較多。其中不乏影響較大的國際定向越野賽、汽車拉力賽、世界龍舟錦標賽等。又如綿陽平武的白馬藏族的“打牛角”、“咒舞”、 “格吞”(拔河)和“賽馬”;阿壩彝族自治州的“斗牛、磨秋”;北川羌族自治縣的“抱蛋”、“推桿”、“跳盔甲”、“ 羊皮鼓舞”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大大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體育旅游愛好者,這為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三、體育旅游開發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針對5.12汶川大地震帶來的災難性的教訓,而四川地區大多旅游景點又位于龍門山地震帶的特點,在開發體育旅游過程中,時時處處應把安全放到首要的位置,提高防震意識,做好防患工作。具體開發過程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提高防震意識
在進行體育旅游開發時,當地政府和景區負責人要有大局意識,充分了解本地的地質地貌特征,提高決策的科學性。體育旅游開發前,首先對開發的可行性進行科學論證,對具備條件的景區給予政策支持,決不允許不具備條件的景區擅自開發。其次要制定相應的防震標準,使開發者有據可依,規范操作,避免出現“豆腐渣”工程。再次要加強開發過程中的管理與監督,從細節著手,不給投機取巧者留下可乘之機。各級領導只有提高防震意識,才能防患于未然。
2.對相關人員進行防震知識培訓
地震預報是一個世界性難題,至今科學家還不能準確預報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震級,所以要減少地震帶來的危害必須從預防著手。體育旅游的環境有的在室外,有的在室內,無論在哪里,作為體育旅游的組織者、管理者,都不能放松警惕性。所有景區的工作人員,包括領導、員工、導游等相關人員平時都要進行專門的地震知識培訓,提高防震意識,熟悉和掌握防震知識及自救和疏散的方法。
3.儲備應急用品
眾所周知,地震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是巨大的。四川地區位于龍門山地震帶的旅游景點在進行體育旅游開發時,就應周密地考慮應對的措施,其中做好應急用品的儲備就是重要的一環。這里所說的應急用品是指在災害發生時保證游客生命安全的必需品(食品、飲用水、藥品)和用具(手電筒、防寒防雨服和帳篷)。應急用品的儲備要講究科學性,一般用具可以儲存在專門的倉庫中,必需品不宜于久放,可存于超市、店鋪中,不斷流通,隨時補充,這樣確保各個體育旅游的景點有一定量的應急用品儲備,以應對不時之需。
4.建設牢固基礎設施
體育旅游所涉及到的基礎設施主要包括:游客下榻的賓館、飯店、超市、游樂場、體育場館、刺激性項目的固定物、道路等。在建這些基礎設施之前,首先聽取地震專家的意見,制定抗震標準,按照標準,各個景區要嚴把質量關,從承建單位資質的認定到選址、購買原材料、施工、驗收等各環節都要有強有力的監督機構。汶川大地震的悲慘畫面歷歷在目,不能不吸取血的教訓。牢固的基礎設施能最大限度地保障體育旅游游客的生命財產安全,使他們安心地體驗到體育旅游帶來的快樂。
5.重視安全保障問題
在安全保障方面應做好的工作有:增強體育旅游安全意識與觀念,防患于未燃;把旅游安全救護、安全通道規劃納入體育旅游景區、景點、線路規劃之中;做好游客的安全教育工作,完備安全應急疏散系統,運用多種形式向游客進行安全理念的灌輸,使旅游者具有基本的安全意識和參加體育旅游活動的基本安全常識;安全意識和安全工作要列入體育旅游企業的風險管理日常程序之中。
6.體育旅游開發與環境保護相結合,注意不要過度開發
發展體育旅游,首先要統籌規劃、合理開發,促進體育旅游各項人工設施與環境的和諧統一;其次,政府部門應建立和健全體育旅游發展有關的法律和法規,以立法的形式制止破壞體育旅游資源和環境行為的發生,運用法律手段實行有效保護;再次,要完善體育旅游行業的管理體系;最后,要加強對體育旅游者及景區內居民的教育與宣傳,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避免過度開發。
參考文獻:
[1]關于體育旅游的若干思考[J].遼寧體育科技,2006,26(5)
[2]鄭居煥李耀莊:日本防災教育的成功經驗與啟示[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2007,6
[3]陳建民:中國地震災害與防震救災.財經界,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