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對體育產業相關概念的深層分析,進一步充實了理論體系,結合我國目前體育產業發展現狀,探討了體育產業發展進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有針對性的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
[關鍵詞] 體育產業發展戰略理論體系
體育產業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已成為越來越廣泛的社會共識。目前我國體育產業初具規模,已經基本形成了以體育服務業為基礎,體育用品制造業和銷售業等多業并舉,共同發展的產業布局。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增長,我國居民體育消費會全方位促進體育產業向深層次發展;體育產業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會逐步走向法制化、規范化;體育產業統計指標體系進一步完善,并逐漸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
一、相關概念理性探析
1.體育產業與體育經濟的概念及其關系。體育產業不僅是指和體育運動直接有關的體育器材、設備等生產、銷售業,而且還包括了體育表演、體育設施建設、體育設施經營、體育情報信息等行業。體育產業應該成為實現體育的自身價值和意義而進行開發、生產、提供服務的產業。在體育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體育產業內部、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的矛盾也日益顯露出來,具體表現在體育產業無形資產的開發;體育經紀人的管理制度;體育產業統計指標的確立和體育市場秩序等都有待規范和完善。但是,體育產業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產業,除具有一般產業的基本特征外,還具有體育活動領域的基本屬性。
2.體育產業與體育事業的概念及其關系。“事業”一般是指人所從事的具有一定目標、規模和系統而對社會發展有影響的經常活動。那么事業的構成有兩個基本的條件,一是要有人、財、物構成的專業實體作為依托和穩定可靠的行為主體。二是這一主體為了發展而開展持續性的大規模的專業活動。
體育產業是現階段我國體育工作中的主體性工作和業務之一。根據體育產業的本質屬性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體育的“本體產業”。例如,各類體育競賽、各類體育健身活動、運動訓練、體育休閑娛樂業、體育部門為社會提供的各類體育服務和體育所創造的無形資產等。只要具備了體育市場的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中的內容,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都可以稱之為“體育本體產業”。二是“相關產業”,也就是與體育和體育運動有著直接的聯系。例如,體育場館、體育服裝、一部分體育裝備等。最后一個是體育派生出的“體育派生產業”。這些產業以體育的存在為生存的根基,假若沒有了體育運動,他們也就失去了價值。例如,各類體育器材、體育運動裝備、體育報刊,還有就是以體育業為特色而派生出的地方體育旅游等等。體育產業的內涵可以說是十分豐富的,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體育運動本身的進步,體育產業所包含的內容也會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變化。
3.體育產業結構合理化問題初探。當今,體育產業已經成為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并大有成為支柱產業之勢。我國盡管沒有體育產業產值的官方統計數據,但群眾對健身娛樂、競技觀賞和體育用品的消費需求愈來愈旺,不同所有制的各類經濟法人紛紛投資體育產業,產業規模迅速擴大,在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作用,并表現出極大的增長潛力。
我國體育產業的快速形成和發展,不僅拓展了第三產業的領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第三產業的增加值,起到了優化產業結構的作用。同時,體育產業是一個上游產業,它既能帶動和促進第二產業中的一些相關行業的發展,也能帶動和促進第三產業中一部分行業的快速發展,所以,對整個國民經濟總量擴張和結構改善都有一定作用。由于市場經濟體制對體育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適應計劃經濟體制的體育產業結構就出現了種種的矛盾。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呈現出大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兩者發展不平衡,彼此間的關聯還很少,表現出“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重復投資嚴重,地區項目布局雷同。體育產業結構合理化就成為體育產業理論研究專家的首要問題。
二、結論和建議
1.研究的視角應放眼于經濟學科。把包括體育產業在內的所有的體育經濟活動、現象、問題作為整個體育活動和經濟活動中發生過作用,并且還將進一步產生重大作用的一種特定社會存在,納入到經濟學科及其相關研究領域的視野中來進行研究。這樣不僅是對體育產業問題研究更深入、更全面,而且從學科理論研究出發,可以將其列入經濟學范疇,利用體育領域中的經濟問題、現象來揭示、闡釋經濟學規律和完善體育經濟學教材體系。
2.推進體育產業一體化進程。打破體育市場的地區性、封閉性,建立一個全國有機統一的、開放的體育市場體系。創造體育產業運行的市場環境至關重要。目前,體育市場體系的建設,主要是盡快建立健全各類市場。首先,體育商品市場、資金市場和人才市場是體育產業活動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是體育市場體系的三大支柱,離開三大市場,體育經濟活動就無法存在。它們應當是體育市場體系建設的重中之重。其次,體育技術市場、體育器材市場、體育信息市場、體育無形資產交易市場和體育產權市場則是形成上述三大體育市場的服務保證,也應及時配套。
3.加強體育產業管理人才和經營人才的培養。人才問題是體育產業發展中一個最重要、最緊迫的問題。目前在我國,體育產業人才的培養,問題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更沒有建立起一條科學、有效的人才培養渠道。體育產業日益增長的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與落后的體育產業人才培養機制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矛盾,這一矛盾將成為影響體育產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針對這種現狀,我國應將體育產業教育納入國家國民教育序列,在相關的大專院校,設置體育產業專業,開設體育產業課程。強化對現有體育產業從業人員的職業訓練,使他們在實踐中豐富體育產業知識,提高整體素質。積極擴大和增進體育產業人才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參考文獻:
[1]梁曉龍:當代中國體育若干基本理論問題探討.北京體育大學網站
[2]鮑明曉:體育產業.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3]彭永善:南昌我國體育產業化過程中若干問題思考[J].《商業時代·學術評論》,2006.15
[4]張曉倫許博:我國體育產業的理論與發展研究[J].新疆大學學報,1999.5
[5]呂樹庭等:廣東省體育現代化指標體系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