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社會保障作為一項重要的社會政策越來越受到重視。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2020年前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黨的十七大報告在“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這一部分,提出了“要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社會保障發展新思路。這意味著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已經被提上日程。長期以來,我國存在的嚴重的二元經濟社會結構,使得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嚴重滯后,因此,現階段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顯得尤為迫切。從山東情況看,其迫切性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是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需要
人口老齡化,是指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相對比例上升。按國際通行標準,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超過10%,或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超過7%,即可看作達到了人口老齡化。按照這個標準,山東從1994年就整體進入“老齡型”省份,與其他省市相比,山東的人口老齡化有以下顯著特點:一是人數最多。由于人口基數大,目前我省65歲以上的人口有952萬,居全國第一。二是增長速度快。山東省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2000年是12.6%,2007年達14%;預計2050年將達到35%。三是高齡化顯著。80歲以上算是高齡老人,2005年山東省有154萬,預計2020年將有194萬。四是老齡化周期縮短。從世界范圍看,許多發達國家65歲以上人口比重由5%上升到7%,要經過幾十年甚至近百年的時間。我國完成這一增長過程用了18年,而山東省完成這一增長過程只用了13年,其速度之快為世界罕見。尤其需要重視的是,盡管山東的城市化進程很快,城市化水平較高,但由于山東農村人口基數大,農村老年人口的養老和醫療保障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為,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多,養老和醫療費用會大幅度提高,對老年公寓、老年福利院等福利設施的需求也將大大增加。沒有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將會釀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從國際經驗看,在人口老齡化高峰到來的至少前20年~30年,務必要建立起社會化、資金儲備充裕的養老保障制度。如果錯過這一時機,以后應對養老壓力和社會危機的難度將難以估量。10年后山東老齡化將進入高峰期。因此,目前正是構建社會保障體系的關鍵時期。
二、健全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是現階段擴大內需,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需要
在世界金融風暴影響全球經濟放緩、外部需求收縮、經濟下行明顯的背景下,我國經濟要保持穩定健康和較快發展,要采取的關鍵措施之一,就是要進一步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將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攻方向。
從當前來看,農村社會保障不健全是制約我國消費需求的一個最重要的瓶頸。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最終消費率(最終消費占GDP的比重)已經從1991年的61.8%下降到2005年的52.1%,處于建國以來歷史最低水平;居民消費率(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也從1991年的48.8%下降到了2005年的38.2%。其中,最終消費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多個百分點。最終消費包括政府消費和居民消費。由于居民消費占最終消費的80%以上,因此,居民消費率的高低決定了最終消費率的高低。由于農村地區總體經濟的滯后,農村居民消費額及增長幅度遠遠低于城鎮居民。究其原因,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是抑制農民即期消費的重要原因。與城市居民相比,農民更容易受到自然、市場、疾病等風險的影響,其收入穩定性較差。目前,我國農村集體、家庭和土地等傳統的保障功能已明顯削弱,同時,面向農村的信貸、社會保障體系還未完全建立,農業保險、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等制度并不完善,這些都影響了農民的即期消費。社會保障制度是社會公共產品,長期以來,由于城鄉壁壘,尤其是社會保障制度的城鄉分割,使得農民無法享有城市人口的社會保障待遇,甚至農村的很多其他公共產品包括修道路、辦教育衛生等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農民自己承擔,這不僅增加了農民的負擔,也與農民在我國工業化原始積累期間所做的貢獻極不相稱,與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也極不適應。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讓廣大農民有權享受公共產品,不僅農民的實際收入會大大增加,還會將投入到公共產品的資金轉移到生產生活中,從而可以大大增加國內需求。
三、山東省正處于建設農村社保體系戰略機遇期
一是山東已具備發展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條件。國際經驗表明,支持農村社會保障建設發展是“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主要內容之一。2008年,山東省人均GDP高達4700多美元,遠遠超過了德國、法國和日本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時的水平。從農業產值占GDP的比重和農村人口老齡化的程度看,山東省都已具備發展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條件。
二是山東目前還處于重要的人口紅利期。山東省雖然在1994年就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但由于受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我省現階段老齡化的迅速發展是由于少年兒童人口絕對規模和相對規模的迅速下降所引起。相對而言,現階段老年人口是增加了,但負擔卻減少了,兩者作用的結果是人口老齡化并不會導致總人口負擔的增加。從“生物收益率”的觀點看,考慮到我省職工平均工資增長較快,我省人口有著較高的“生物收益率”。因此,由于勞動年齡人口比例較高和人口的“生物收益率”較大,當前山東省實際上仍處于人口紅利期。為了應付今后的人口老齡化高峰所帶來的沉重負擔,應該充分利用當前的人口紅利期,盡早建立完善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
三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標,包括了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各方面。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從目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指標的實現情況看,差距主要在農村,而農村的差距又主要體現在包括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在內的社會領域的指標拖了后腿。因此,要實現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的更高要求,必須大力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這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而言,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