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學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為金融危機后討論最多的社會熱點問題之一。很多大學生也徘徊在考研和就業的選擇中,面對金融危機的今天,大學生們的未來將如何抉擇,怎樣運用比較優勢去實現個人利益的最大化,這將是本文要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金融危機比較優勢博弈
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在“兩會”期間也被納入議題提案,尤其在當前金融危機的形式下,大學生就業更成為與中國經濟大環境密切相關的話題。
一、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因素分析
1.擴招政策。自1999年起,全國高校開始擴招,當年就擴招了48%。由此引發的一些問題也接踵而來:擴大規模的輔助性政策和措施跟不上、學校教學和生活條件的約束成為高校穩定問題的新因素、一些學校由于擴招造成學校升格或教學條件下降而導致教學質量的滑坡,這些都造成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困難。
2.就業能力不足。近年來,我國經濟一直快速增長,特別是經濟結構的升級速度加快,帶動了對高人力資本存量的高校畢業生的強勁需求,從而促動了高等教育迅速發展,但勞動力市場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逐步消化大學畢業生在短期內的超量供給。
3.盲目擇業現象嚴重。目前,大學生在就業區域、就業單位性質選擇上結構性矛盾突出,在期望薪酬上仍高于企業對其預期。由于“畢業即失業”的悲觀論普遍流行,畢業的時候盲目投簡歷,以先安頓為目標,這樣的結果一方面導致不少學生盲目就業,對以后的發展非常不利;另一方面也產生大量違約現象,給大學生的社會信譽造成了很壞的影響。同時,大學生失業率有上升之勢,社會需求變化加劇,供需結構性矛盾增強,“有業不就”和“無業可就”共存,“擠占效應”突出。
二、大學生就業的比較優勢分析
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普遍會考慮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究竟是就業還是考研,客觀的說,目前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2009年全國將有610萬應屆畢業生,加上去年未就業的100萬人,超過700萬的龐大人群。
我們可以進一步運用博弈論的模型來分析,假設大學生畢業只有考研和就業兩種選擇出路(這里僅就普遍存在的這兩種畢業選擇進行討論),那么將這兩種選擇做博弈,得出最佳選擇組合:
從表中可以看出,所有人同時選擇一種途徑的預期收益沒有部分人選擇就業、另外一部分人選擇考研的預期收益大,所以,大學生還是應該準確把握自己的發展方向,確定自己的優勢,正確選擇畢業去向。
大學生就業的比較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人才培養成本比較優勢。人才培養的成本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一是時間成本。一般大學生的學制為四年,而要考研還需要2年~3年,如果我們用考研的時間先去就業,勢必會比考研的同學多2年~3年的累積工作經驗的過程。二是教育成本。選擇考研的學生會比選擇就業的學生多出2年~3年的教育費用,包括學費和住宿費。三是其他成本。如圖書資料等,投入會更多些。因此,研究生在擇業時要求待遇高,本科生則要求低些,二者對比,就使大學本科生就業的比較優勢更大。
2.就業期望值不同。研究生就業難,主要受制于研究生就業期望值過高,而本科生則不然,他們更容易面對現實,更愿意從基層做起,大多不計較報酬。
3.自身優勢。大學生一般都可塑性強,對新鮮事物比較能夠容易接受和適應,學習知識的能力強,富有創造性和想象力,相對少地受傳統思維定勢的束縛,因此他們更有可能開創全新的產品和市場。
三、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1.加強對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問題的探討。世界生產能力嚴重過剩,國際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國內發展地區就業市場趨于飽和,下崗職工占有很大的比率,大批海外學子學成歸來,這一系列的客觀因素影響了我國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如果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不通過其他的途徑得到解決,勢必影響到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因此,需要加強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探討,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需求信息、就業指導、職業介紹等畢業生就業管理服務系統。
2.注重中國經濟轉型與就業問題的聯系。隨著我國進入后工業化階段,經濟重心將實現從制造業到服務業,從一般制造業到高科技先進制造業的轉換。因此,從長期看,中國應加大人力資本投入,改革現行教育模式,強化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實現產業優化升級。
這次就業困局也將是化“危”為“機”的好時機。擴大就業重在開源,以創業促進就業,全方位啟動創業型經濟的發展,打造自主創業的造血機制才是破解就業瓶頸的根本解決之道。為此,要加快建設多層次創業政策體系,從產業政策、所有制政策、財政稅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構建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自謀職業。
參考文獻:
[1]陳玉婷:論高等教育過度產生的經濟影響分析.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10005989.1/,2009.3.23
[2]張茉楠:就業危機下的中國經濟轉型變局.http://www.eeo.com.cn/observer/special/2008/12/18/123971.shtml,2008.12
[3]黃寧: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現狀及對策.http://www.studa.net/zhiye/090224/15025054-2.html,2009.2.24
[4]陳軍董丁戈:職業生涯教育與人的全面發展[J].當代青年研究,2005(12)
[5]張宏劉京鑠: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分析與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