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是一個高度外向型的貿易大國,金融危機的蔓延使得我國的外貿企業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于是,面對如此惡化的外部環境,從企業內部的管理模式入手,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成為外貿企業尋求發展的必經之路。本文通過研究供應鏈管理與企業核心競爭力之間的關系,認為合理運用供應鏈管理能夠提升我國外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并結合我國外貿企業的特點,就如何運用供應鏈管理提升我國外貿企業核心競爭力給出了建議。
[關鍵詞] 外貿企業 供應鏈 核心競爭力
一、金融危機下我國外貿企業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
隨著美國金融風暴的愈演愈烈,中國作為一個已經融入全球經濟的高度外向型的貿易大國深受其害。對于我國外貿企業來說,不可避免地面臨更為嚴峻外部挑戰。主要表現在:
1.總體進出口額大幅下降
由于金融危機影響,一些我國主要出口國家,如美、日、歐,經濟滑坡需求減少,導致我國出口全面放緩。數據顯示,在對外貿易方面,2009年1月~3月,全國進出口總值為4287.4億美元,同比下降24.9%,其中出口2455.4億美元,下降19.7%,進口1832億美元,下降30.9%。2009年上半年,鋼材的進出口貿易總額為194.5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7.23億美元;進口鐵礦石價值226.33億美元,同比下降25.8%。
2.貿易保護主義有抬頭的趨勢
盡管字2008年9月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個主要經濟體多次表示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但進來一些西方國家卻相繼出臺了帶有貿易保護主義的政策和措施。如2月25日,美國眾議院通過的2009年綜合撥款法案,通過限制政府經費用途的方式,不允許美國相關政府部門開展自中國進口禽肉產品的解禁工作,限制了中國禽肉產品對美出口,造成中美禽肉貿易的巨大不平衡。
3.出口成本增加,出口風險增大
主要表現在能源和原材料價格大幅回落,企業大量庫存原材料和產成品虧損嚴重,企業出口成本增加,出口壓力增大。同時由于國際經濟實體實力削弱,出口貨款不能及時回籠,企業資金匱乏出口運轉不暢。另外,危機下國際經濟實體的誠信也經受了考驗,受到質疑,使得出口企業的風險進一步增大。
二、供應鏈管理能夠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在這種嚴峻的外部環境下,從企業內部的管理著手,轉變傳統的經營模式,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已經迫在眉睫。有學者提出延伸價值鏈的思想,即通過產業鏈的向后延伸(如通過產品研發和實業化)和向前延伸(如通過設立境外子公司或委托代理人經營企業商品和提供售后服務)減少中間環節,增加企業在價值鏈各環節的增值收益,從而擴大利潤空間。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轉型模式,但筆者認為運用供應鏈管理的模式以提升外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思想也是值得考慮的。
供應鏈管理是對整個供應鏈的各參與組織、部門之間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進行計劃、協調和控制等,其目的是通過優化提高所有相關過程的速度和確定性,使所有相關過程的凈增加值最大化,提高組織的效率和效益。供應鏈管理體現了系統管理的思想,它將整個供應鏈看成一個整體,其網絡上的各個組織、部門有著一個共同的目標,他們信息共享,是一種戰略性合作伙伴關系。
現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以知識、創新為基本內核的企業某種關鍵資源或關鍵能力的組合,是能夠使企業、行業和國家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現實或潛在競爭優勢的動態平衡系統。
供應鏈管理和企業核心競爭力有著共同之處。供應鏈中各成員強調在滿足其共同目標——顧客需求的基礎上,把主要精力放在企業的關鍵業務上,充分發揮其優勢,而把一些非核心業務外包給合作伙伴完成,體現了協調、融合的重要性。同時,供應鏈成員間戰略性合作伙伴關系,又使得企業的創新成為可能。而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在提供顧客認可的核心價值的前提下,強調關鍵技術、關鍵設備或者企業運行機制的有機融合,以及在生產模式、生產工藝、生產資源、生產組織等方面的創新。二者都要求有創新,都強調關鍵業務與非核心業務的協調、融合。
供應鏈思想要求充分考慮發揮各成員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并能使他們自覺地建立與核心競爭力相融合的自我約束機制,避免惡性競爭,使供應鏈管理更好地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三、我國外貿企業運用供應鏈管理模式促進核心競爭力提升的建議
我國大部分的外貿企業都是從充當客戶和供貨商之間的交易中介人角色開始的,屬于純粹的代理商,主要從事一些圍繞單據處理的與貿易直接相關的操作性環節,承擔傳統外貿企業的尋找貨源、采購、驗貨、出貨等業務。而在供應鏈管理模式里面,外貿企業扮演的是投資者、創新者、整合者、信息提供者及綜合物流服務提供者和協調者等提供創新價值活動的新角色。他們有調研,有設計,直接與顧客簽定采購合同,負責統籌整個生產流程,主要從事產品設計、采購、生產管理與質量控制、物流等支持性的工作,低附加值的生產任務則外包給合作伙伴來生產。具體來說,供應鏈管理中的外貿企業應做好以下幾點來促進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1.確定企業的核心業務
企業發展,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來自于創新,而創新來自于其核心業務的發展。外貿企業角色的轉變,對外貿企業核心業務的重新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外貿企業的中介人身份,注定他們沒有真正的客戶,也不擁有真正的產品,只是被動地接受客戶的需求,然后再去尋找貨源、采購產品。詢盤出樣的產品多是生產廠商提供的現成產品。而真正的生產廠商與客戶又幾乎處于不接觸的境地,他們不了解客戶真正的需求,所提供的產品難免與客戶的需求脫節。在這種模式下,各外貿公司提供的產品如出一轍,沒有獨特之處,競爭難免激烈。因此外貿企業應該利用自己在供應鏈管理體系中的核心地位,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培養自己的研發人員,直接進行國外市場調研,掌握客戶需求的第一手資料,設計出滿足客戶實際需求的產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而把生產、物流等低附加值的業務外包給系統中合作成員企業。
2.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機制
信息共享是供應鏈得以順利運轉的基礎,因此處于供應鏈中的各成員企業能否及時、準確地提供和接收信息,并做出及時的反應是決定該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問題。在每一筆外貿業務中,從顧客需求的提出到得到滿足,無論從時間上還是空間上來說,都是一段漫長而遙遠的過程。因此信息的傳遞和保真就格外重要。在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生產商、承運人以及提供核心業務的外貿公司本身將被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外貿企業利用其在整個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采用先進技術與設備、科學的管理方法, 對成員企業進行優化、協調管理,從而最大限度地縮短信息傳遞時間,建立最快捷、最簡便的流通渠道,減少庫存量,減少資金占用,使成員企業之間形成良好的關系,共同為顧客提供良好的服務。
3.建立合理的績效評估體系
供應鏈管理要求各成員企業和企業內部要充分地實現信息共享,要求各企業間具有極高的誠信和合作信心,任何一個節點上出了問題都有可能影響到整個供應鏈的有效運轉。而成員企業間除了共同滿足客戶要求這一共同目標外,還有著各自的發展目標,這些目標難免發生沖突,制約著供應鏈的高效運轉。因此,整個供應鏈體系需要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績效評估體系,讓系統中的各成員企業能夠清楚地認識到風險與利益的分配作用,正確認識到各企業自身對整個供應鏈所做的貢獻,通過采用價格、補貼、訂單等市場激勵手段或組織激勵、信息激勵等其他手段來促進合作伙伴間的親密合作, 達到整個供應鏈暢通無阻地高效運轉。
四、結論
總之,供應鏈管理與企業核心競爭力之間有著較為緊密的關系,成功實施會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將供應鏈管理思想運用到我國外貿企業中,進而促進我國外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也是一種比較新穎的觀點,其實踐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但是如果能成功地實施,它對我國外貿公司核心競爭力提升的促進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外貿公司作為供應鏈體系中的核心力量,應該努力處理好自身內部的管理和外部的協調工作,從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劉文華:后金融危機時期我國外貿企業戰略轉型研究.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6):115~122
[2]鐘祖昌譚秋梅:全球供應鏈管理與外貿企業核心競爭力構建.國際經濟探索,2007(1):80~84
[3]孫永波:我國供應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港口經濟,2002 , (5):34~361
[4]劉永勝李艷紅:試論供應鏈管理對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作用.商業研究,2004(22):52~54
[5]陳亞敏:淺析國際金融危機下的貿易保護主義.科技信息,327~328
[6]肖培恥:加強供應鏈管理,提升企業核心能力.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6):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