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就業是民生之本,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使得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探討了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提出高校應克服這些問題,結合人才市場需求信息,提高大學生就業對策,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
[關鍵詞] 大學生 就業 對策
大學生是國家最寶貴的人力資源,大學生畢業就業問題事關國家的發展大計。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影響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因素也錯綜復雜,尤其是全球經濟危機背景下,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已達到611萬人之多,為歷史之最。美國、歐洲各國紛紛裁員,預計明年全世界有2000萬個崗位流失。雖然我國的企業未出現裁員情況,但對610多萬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來說,找個好工作的難度無疑在增大。如何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提高大學生就業對策,我國高校應認清自己的作用。
一、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
1.畢業生就業觀念過于傳統
隨著國民經濟整體實力的不斷提高,我國高等教育逐步實現了從“精英教育”到“大眾化教育”時代的轉變,但長期以來,被冠以“社會精英”、“天之驕子”的大學生的就業目標太高,眼高手低,在就業地點和薪金待遇上的要求過于苛刻, 把首次擇業看得過重,堅持從一而終的觀念,缺乏求職技巧,這種不成熟的就業觀念影響了大學生順利就業。
2.學校的教育滯后于社會的發展
社會在高速發展,但是很多高校確仍有教學設施陳舊、教學模式落后、師資力量不足等現象,培養出來的學生實踐能力差,創新意識弱,抗壓能力缺失,與社會需求人才的要求相差甚遠。另一方面,一些高校部分專業設置的嚴重不合理。有一些專業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因為沒有市場的需求,部分專業大學生畢業就面臨著失業的窘境。
3.大學生就業信息不完善
由于就業信息的不健全,不完善,為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很多畢業生要十幾次或幾十次奔波于全國各地,參加各種招聘會,遞送上千份材料,勞力傷財,無形中加大了就業成本,影響了學生順利就業。由此可見,完善就業信息和建立暢通的就業信息接收平臺勢在必行。
4.用人單位招聘過程中的觀念誤區
現在的大學生就業市場上,不少用人單位在選擇大學生時存在著誤區:盲目追求高學歷;性別歧視;生源地域歧視;過分看重工作經驗;盲目攀比;重關系。
5.金融危機影響就業
金融危機導致了全球整體經濟下滑,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大大減少,客觀上增加了對大學生就業的障礙。
二、高校提高大學生就業對策
1.不斷提高辦學水平
高校應該努力提高辦學水平,加強師資力量建設,轉變教育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要不斷進行教育改革,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緊密聯系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合理配置教育資源。
2.培養學生就業能力
首先,高校要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專業能力的培養要以市場化為導向,培養特色人才,面向企業,使之適應社會需求,適應社會發展變化需要,改革現有專業體系,要拓寬專業,注重高素質、強能力、能創業學生的培養計劃,使學生構建起能夠適應社會發展變化需要,具有繼續學習和專研的能力。其次,高校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注重培養個性化人才及學生創新與創業的意識,要培養學生打破舊的傳統觀念,解放思想、開闊思路,樹立創新意識。再次,高校要培養學生的競爭能力。當今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當代大學生正處在一個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之中。尤其是現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嚴峻形勢,社會對大學生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塑造復合型人才。要引導學生參加體育運動。從事體育不僅是鍛煉身體,而且是培養競爭的才能和領袖素質。最后,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校內外的各種實踐活動,學會和別人溝通,能夠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能夠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
3.加強和改進就業指導
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要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大學生就業不是到了大四才開始準備,而應在讀大學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礎。高校要引導學生入學初對自己有個詳細了解,然后鎖定感興趣的職業,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職業修養,到大四時初步完成學生到職業者的角色轉換。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增強擇業能力和求職技巧、培養和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
4.完善和開拓就業市場
高校要建立以服務為主的畢業生就業工作機構,并能獨立開展工作,積極加強高校與“關系單位”的聯系,密切合作,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提供信息服務,咨詢服務,指導服務,培訓服務等全方位的服務內容和服務形式,為畢業生提供廣闊的就業平臺。
總之,促進大學生就業是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它有利于我國高級人才的深度開發和有效利用。高校在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體系中處于重要位置,是最核心的力量。所以我國高校應轉變辦學理念,提高辦學水平,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樹立符合自身發展的新就業觀念,并且盡可能地提供完善的大學生就業平臺,全方位地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有效的促進大學生就業。
參考文獻:
[1]楊邦勇:當代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14)
[2]劉清亮:大學生就業與就業能力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8;(4)
[3]涂思義: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與對策分析[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1)
[4]張愛卿:動機論:邁向21世紀的動機心理學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