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增長,各地涌現出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經營實力的集團企業,對地方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由于集團客戶存在成員企業關聯關系復雜、集團財務數據不易核實、關聯企業資金鏈難以監控等問題,一旦出現風險,不僅會給商業銀行形成大額不良信貸,甚至可能引發一系列貸款客戶出現風險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特別是在國際經濟形勢波瀾起伏,國內企業陷入資金緊張困境的大背景下,集團客戶風險管理顯得尤為必要。本文擬從集團客戶的風險特征分析入手,提出國內商業銀行加強集團客戶風險管理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集團客戶 商業銀行 風險管理
一、國內集團企業的主要風險特征
集團企業是指以一個或少數幾個大型企業為核心,通過資本、契約、產品、技術等不同利益關系,將一定數量的受核心企業不同程度控制和影響的法人企業聯合起來,組成的具有共同經營戰略和發展目標的多級法人結構經濟聯合體。國內集團企業主要具有以下風險特征:
1.組織結構復雜。通常表現為以一家實力雄厚的核心企業為基礎,通過控股、參股、簽訂合作協議或長期優惠性合同等方式,組成多層次、多法人、交叉持股、相互影響的企業聯合體。集團企業的成員單位可能跨多個地區,有的甚至分散在國內外。
2.信息隱蔽性強。集團成員單位間經常發生業務往來和關聯交易,不少集團企業跨行業、跨地區甚至跨國經營,業務交易頻繁,資金運作復雜,生產經營及財務信息透明度不高,集團整體財務報表中的銷售收入、利潤、資本等主要指標并不能完全反映企業實際狀況。
3.風險疊加效應。集團企業可以通過交叉持股使成員單位運用同樣的資本和不動產從不同渠道獲得融資,從而將其成員單位的風險通過杠桿效應在母公司(控股公司)層面進行疊加,一旦成員單位出現風險,母公司(控股公司)將承受巨大壓力。
4.“多米諾骨牌”效應。集團成員單位間復雜的持股關系、緊密的業務關聯,以及統一的資金調配,導致集團某一成員單位的經營或財務風險可能迅速波及到集團內的其他企業,進而影響集團整體的資金調配,甚至出現資金鏈斷裂,給集團企業帶來整體性風險。
二、國內商業銀行集團客戶的授信風險表現
國內商業銀行的集團客戶授信風險是指由于銀行對集團客戶多頭授信、過度授信和不當授信,或集團客戶經營不善,以及通過關聯交易、資產重組等手段在內部關聯方間不按公允價格轉移資產或利潤等情況,導致銀行不能按時收回貸款本息,或給銀行帶來其他損失的可能性。集團客戶授信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關聯交易風險。關聯交易是指關聯企業間發生非公允的轉移資源或義務的事項。集團客戶通過非公允的關聯交易轉移資金或利潤,將影響銀行貸前調查評價的準確性,授信條件設置的合理性,以及貸后管理和風險防范的有效性。
2.企業互保風險。企業互保是指集團客戶為獲得銀行貸款支持,以其內部成員單位相互擔保的方式進行融資。當銀行以互保作為貸款風險的緩釋工具時,將導致授信風險系數成倍增長。當互保企業形成的擔保鏈中某一企業出現問題,將可能使其他眾多擔保人或債務人面臨資金周轉不靈的困境,進而引發銀行不良資產激增的連鎖反應。
3.資金挪用風險。資金挪用是指集團客戶母子公司間、成員單位間或其他關聯企業間相互占用、調劑使用銀行專項資金。資金挪用將導致銀行貸款實際使用者與銀行評級授信對象間出現偏離,銀行無法準確把握資金使用者的資信情況,貸款實際用途與合同用途不一致,實際還款資金并非合同約定的還款來源,使授信資金脫離了銀行的監管視野。
4.資產轉移風險。資產轉移是指集團客戶內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成員單位彼此轉移資產,利用企業法人以其全部資產承擔有限責任的法人制度規避法律義務。資產轉移造成銀行貸款企業資本不實、有效資產流失等后果,直接降低銀行債權第一還款人的償債能力,使銀行債權遭受損失。
5.多元化經營風險。多元化經營是指集團客戶進行與主業關聯度較低或無關聯行業、項目的重大投資。在對銀行貸款依賴度較高的情況下,集團客戶某一項投資的失敗就可能加大整個集團客戶的授信風險。同時,多元化經營投資過程中多元化的融資結構和擔保方式也會加大銀行在產品定價、風險緩釋、貸后管理等方面的難度和風險。
三、國內商業銀行集團客戶風險管理的對策建議
1.實施差別化信貸政策。要加強集團客戶的風險管理,首先必須在全面分析集團客戶實際特點的基礎上實施差別化的信貸政策:對抗周期性風險能力強、具有政府背景和壟斷性特點的政府行業性集團客戶,應積極營銷,大力拓展;對民營集團客戶,應選擇誠實守信、管理規范、具有較好發展前景的進行支持;對在地方政府推動下擴張過快、總投資中銀行融資占比較高的集團客戶,要謹慎介入;對有非正常融資需求的集團客戶或虛假出資、以融資為目的成立的空殼公司,必須設置禁入門檻。同時,對同一集團內部的不同成員單位,也應考慮各自經營狀況、償債能力和信譽水平的差異,在保證承貸主體與實際用款主體一致的前提下,實行差別化信貸政策:重點選擇集團中有穩定現金流支撐的優勢生產企業,適度控制主要依靠投資收益的集團本部融資。
2.深度挖掘客戶真實信息。要實施差別化的信貸政策,必須具有真實的信息支撐。一是要加強對集團客戶關聯方的審查,通過獲取客戶提供的關聯方清單及股東名冊、董事會會議記錄、主要交易對手、供應商和債權人的交易性質和范圍等情況,準確識別關聯方。二是要核實集團整體和各承貸主體的真實資產和財務狀況,包括現金流量、還款來源、利潤構成、關聯交易利潤占比、非主營業務利潤占比、投資收益占比等。三是要注重對集團客戶主導產品市場競爭力、市場占有率,分析產品研究開發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等非財務信息的分析。四是要定期深入企業調查了解情況,并利用人民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及時掌握客戶與各家銀行信貸往來情況,通過銀監局“黑名單”了解失信企業名單,通過工商、稅務、供電等政府部門及新聞媒體、中介機構搜集信息,保證客戶信息的真實性。
3.注重風險緩釋措施的有效性。在集團客戶風險管理過程中,應充分關注集團客戶內部關聯方之間互相擔保的風險。對集團客戶內部直接控股或間接控股關聯方之間互相擔保的,應嚴格審核其資信情況,并注意控制互保在集團客戶整體授信擔保方式中的比重。對采取互保方式的,應補充要求其他有效的風險緩釋措施,同時定期了解其生產經營和信用履約情況,適時變更擔保方式,主動防范擔保鏈風險。在辦理新的授信業務時,原則上不接受集團客戶關聯企業間的相互擔保,逐步增加資產抵押、供應鏈融資、股權質押等擔保方式的比重。嚴格控制集團客戶對外提供擔保,對擔保總額過大、可能危及銀行貸款安全的客戶,應及時根據合同約定采取提前收貸等制裁措施。
4.建立風險預警體系。集團客戶授信風險管理應針對集團客戶的風險特征突出前瞻性分析,加強對單個客戶風險或單個風險因素可能引起集團內部風險延伸和傳遞的趨勢分析,提早發現、準確揭示集團客戶整體風險,提高風險管理的主動性和預見性。針對集團客戶風險特征設置風險預警指標,形成信息收集、發出預警、快速反應的動態監控機制。當集團客戶任一成員單位觸及風險預警指標底線時,對該集團內所有成員單位的授信業務經辦機構及其相關經營管理部門發出風險預警信號,及時調整信貸策略,對可能形成的不良債權,搶占先機,及早退出。加大對集團客戶貸款資金使用的監控力度,防止關聯企業間相互挪用資金或改變借款用途,以及通過關聯交易轉移資產、惡意懸空銀行債權。
5.提升風險處置能力。由于集團客戶存在組織結構復雜、信息隱蔽性強、關聯效應明顯等特點,集團客戶授信風險處置應把握以下原則:一是抓住先機。集團客戶授信規模較大,一般涉及多家銀行,因此應注重迅速出擊,提前擬定預案并抓緊實施,采取追加抵押和保證、停止授信支用、監控賬戶資金流向等針對性措施。二是嚴控資產。在實施清收措施的同時,要特別關注集團客戶內部關聯方之間的關聯交易,防止出現轉移有效資產等逃廢債行為。如果單獨清收受到較大阻力或困難,可以聯合其他銀行,形成合力,開展戰略協作。三是尋求外援。集團客戶由于規模大、涉及面廣,授信風險的暴露往往會引起一定層面的經濟和社會波動。因此要高度重視保持與上述各級部門積極有效的溝通,爭取得到來自外部的有力支持。
6.積極拓展銀團貸款。集團客戶可能因資金鏈斷裂給銀行帶來巨大風險,特別是大額集團客戶授信日益成為國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重要發生源。而銀團貸款業務有利于信用風險識別和分散,提高銀行談判地位,是優化資產質量和收益結構、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對于防范和控制集團客戶授信風險具有深遠影響。因此,國內商業銀行應建立合作機制,積極拓展銀團貸款。對信貸資金需求規模較大的新授信集團客戶,可以采用一家主辦銀行牽頭、多家銀行參與的貸款方式;對已經授信且額度較大的集團客戶可采取俱樂部方式,建立銀行間分別監測、信息共享、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協調一致的合作機制,定期交流集團客戶的生產經營和融資情況等信息,防范集團客戶授信集中度風險。
參考文獻:
[1]江蘇省農村金融學會課題組.風險與效益的博弈——對銀行強化集團客戶信貸風險控制的思考[J].農金縱橫,2004(1).
[2]于戰勇:商業銀行集團客戶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J].中國金融,2007(4)
[3]劉肖原 賈 濤:商業銀行集團客戶的特征與信貸風險防范[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07(5)研究,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