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對吉林省內殘疾人體育消費現狀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吉林省殘疾人體育消費意識有待于培養,體育消費的價值取向以康復健身為主,體育消費能力較弱,體育消費的結構以實物型為主,建議加大對殘疾人的社會支持力度,加強對殘疾人正確體育消費觀的宣傳和引導積極開發不同層次的殘疾人體育消費市場,加強殘疾人健身消費過程中的科學指導,加強適合殘疾人體育消費的內容、場地、器材、設施等軟硬件設施的建設。
[關鍵詞] 吉林 殘疾人 體育消費
一、前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體育消費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殘疾人體育消費作為近年來我國消費領域中的一種新的消費形式,其發展狀況在某種程度上也直接或間接的反映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程度和水平。吉林省位于中國東北地區的中部,據調查吉林省各類殘疾人的總數為190.9萬人,殘疾人占全省總人口的比例為7.03%。殘疾人的體育消費現狀可以從另外的角度反映出他們的生活狀態,對于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構建吉林和諧社會具有現實意義。本文基于大量的社會調查,對殘疾人體育消費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旨在為積極引導殘疾人進行體育消費,健全身心發展,增進健康,同時也希望能為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提供參考價值。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吉林省8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擁有本省戶籍的2700名殘疾人。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圖書館、互聯網查閱整理了大量關于群眾體育消費的文獻資料,并進行比較分析,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2)問卷調查法:本文采用北京體育大學碩士畢業論文《我國部分省市殘疾人體育消費現狀研究》中經過專家效度檢驗的問卷進行調查,對通化市的研究對象進行再測驗,P<0.01問卷信度符合調查要求。在進行調查前,將通化師范學院省內在校生根據不同家庭所在地進行選取、分組、培訓,利用假期時間對所在地區進行問卷調查。問卷采用當面發放當面回收的形式,發放問卷2700份,回收2700份,回收率達到100%,其中有效問卷2037份,有效率約為75.44%。
(3)數理統計法:對有效問卷數據輸入spss13.0進行統計。
(4)邏輯分析法。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1.吉林省殘疾人基本情況分析。本研究調查的殘疾人中有52%為男性,48%為女性,性別比例基本合理。年齡層次分布(如表1)基本上涵蓋了各個年齡段。職業構成方面,由于殘疾人是社會的一個弱勢群體,加之研究本身的局限性,本研究調查的殘疾人以工人、農民、自由職業者、無業者居多(見圖1)。被調查的殘疾人的文化程度大都在高中和初中兩個部分,中專和大專其次,本科或本科以上,以及小學和文盲的較少。從殘疾類別來看,聽力語言殘疾、視力殘疾和肢體殘疾分別占30.8%。27.4%和25.9%,智力和綜合殘疾相對較少;從殘疾人個人月收入來看,目前殘疾人的經濟現狀不樂觀,200元以下和201元~500元的接近總數一半,高收入的殘疾人占總數的比例相對較小。
2.吉林省殘疾人體育消費現狀
(1)體育消費意識。在對“過去的一年里你是否進行體育消費”一題的回答統計后發現,有952人在過去的一年里沒有進行過體育消費。這部分人認為體育消費是有錢人做的事,自己在生理上已經處于一種不健康的狀態,“花錢買健康”距離他們是很遙遠的事情。調查中只有少數殘疾人意識到體育消費是現代生活的體現,是一種正常的生活現象,花錢買目前的健康很值得。
(2)體育消費價值取向。在被調查的有體育消費的殘疾人中(見圖3),雖然不同殘疾人參與體育消費的價值取向略有差異,但大多數殘疾人進行體育消費主要是為了祛病康復和強身健體,分別占總數的29.11%和21.27%,說明殘疾人由于自身的生理特殊性,自我康復、自我保健的意識相當強烈。其次為娛樂和調節情緒,分別占總數的16.38%和10.62%,社會交往、減肥美容也占有了一定的比例,說明體育的功能在不斷的深入殘疾人的生活,體育消費也將慢慢被所有殘疾人所接受。
(3)體育消費金額。目前中國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們的收入水平不高,而作為社會弱勢群體的殘疾人平均月收入據統計僅為330元,這一收入水平還難以承受較高的體育消費。從圖4可以看出,吉林省殘疾人參加體育消費的比重還很低,僅有27.57%,這與全國體育人口比例(31.4%)還有一定差距。而且在體育消費人口中,絕大部分屬于低消費水平,集中在每月1元~10和11元~30元組,50元以上組人數僅占被調查總人數的1.92%。
(4)體育消費結構。我國殘疾人的體育消費結構實物型消費主要包括購買運動服裝、體育器材、體育報刊圖書等。在被調查的殘疾人中,雖然實物型消費比例較高,占總消費的67.86%,但購買運動服裝、鞋帽等的消費占了實物型消費的47.98%,這其中有相當大一部分殘疾人購買運動服裝并不是專門為了健身的需要,而僅僅是必要的一般服裝的替代品,不能完全以體育消費計,而真正與健身行為相關的體育器材的消費最少,占實物型消費的16.39%。非實物型消費主要是參與型消費等,在被調查的殘疾人中,非實物型消費比例占總消費的32.14%,值得注意的是,體育康復治療消費占非實物型體育消費的46.79%,在總消費中位居第一。故實際上真正體育健身消費的殘疾人的比例要遠遠低于32.14%。
(5)體育消費方式。調查結果顯示(見圖5),吉林省殘疾人的體育消費以朋友、同事一起消費居多,分別占到總體的28.54%和24.27%。除了與朋友、同事一起消費外,家庭消費也漸漸占據了一席之地,所占比例為20.91%。個人消費和單位消費所占比例雖然小一些,但是加以正確引導,大有與其他消費方式齊頭并進之勢。
3.吉林省殘疾人體育消費存在的問題
(1)體育消費水平不高,非物質性消費觀滯后,整體上處于初始階段。調查顯示: 相當比例的被調查者認為體育消費是不正常、花錢買健康不值得。過去一年里參加未曾有過體育消費人數接近被調查人數一半,每月無消費的人數占七層還多。當被問及是否愿意再多投入些錢參與體育活動時,61.71%的人回答否;而且在所投入的經費中絕大多數投向實物類消費,非物質消費僅占32.14%的比例。因此,在整體上看,我國殘疾人體育消費還處于初級階段,非物質性消費觀滯后。
(2)體育消費結構不協調。目前,殘疾人體育實物消費比重遠大于體育勞務消費,其消費比例很不協調。據本次調查統計表明,我國殘疾人對體育的投入主要去向是以運動服裝鞋襪等體育實物消費資料主,占體育總消費的67.86%,而觀賞和參與等等非物質消費合計才占32.14%.據專家分析,殘疾人體育消費中實物消費比重過大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運動服裝鞋襪等體育實物消費資料兼有運動和日常生活兩方面的效用,同時,也是由于我國的傳統消費習慣和心態所決定的。
(3)地區體育消費水平差異顯著。從本次調查的八個市一個自治州情況看,殘疾人體育消費水平地區差異顯著。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如長春和吉林,無論從參與人數還是消費水平上都明顯高于其他經濟相對落后地區。說明我國殘疾人體育消費發展是不平衡的,存在著地區差異。體育消費水平與地區經濟發展程度高度相關。
四、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吉林省殘疾人體育消費意識還有待于培養,大多數人還未建立起花錢買健康的消費新觀念。
(2)吉林省殘疾人體育消費的價值取向以康復健身為主,但有多元化發展的趨勢。
(3)吉林省殘疾人大多數體育消費能力較差,體育消費金額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4)吉林省殘疾人體育消費的結構以實物型消費為主,非實物型消費也將漸漸被人們接受。
(5)吉林省殘疾人體育消費的方式以朋友、同事一起消費為主,殘疾人在體育消費中增加了與人交往機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2.結論
(1)加大對殘疾人的社會支持力度,保障其參加體育消費的物質基礎。
(2)加強對殘疾人正確體育消費觀的宣傳和引導,使其樹立正確的體育消費意識。
(3)積極開發不同層次的殘疾人體育消費市場,滿足不同殘疾人的消費需求。
(4)加強殘疾人健身消費過程中的科學指導,使其形成終身體育消費觀念。
(5)加強適合殘疾人體育消費的內容、場地、器材、設施等軟硬件設施的建設。
參考文獻:
[1]賈中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促進和發展體育消費的思路[J].福建體育科技,1998,(5)
[2]黃小波等: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的研究[J].體育科技,1997,(1)
[3]馬 渝等:我國居民體育消費影響因素分析[J].體育函授通訊,2002(3)
[4]傅硯農等:論體育消費水平[J].體育學刊,2002(2)
[5]張敏杰:中國弱勢群體研究[M].長春:長春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