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商務英語與普通英語相比,不論在用詞、句式、語法方面,還是在意義內涵等方面,均具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在專業翻譯中應根據其特征進行分析。本文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分析了商務英語語言的基本特征,通過對具體實例的分析,探討了在差異中尋求相對有效的翻譯方法。
[關鍵詞] 商務英語 翻譯方法 語效對等
一、商務英語的特點
1.用詞特點
商務英語用詞比較端重,審慎,規范,直接。商務英語傾向于使用正式語體的詞語,除非出于修辭效果上的考慮,一般不用俚俗語(Slang),忌諱“插科打諢”的語氣(Tone),力求給人以持重感,避免流于諧謔,輕俏。商務英語文件中出現非約定俗成的,不合語法的(Ungrammatical),不合邏輯的(Illogical)詞語是罕見的5。商務英語用詞客觀準確,語言表述通常采取主動,直接的形式,敏捷,簡潔,語體具有精確性和嚴密性,不拖泥帶水,更不留有漏洞,尤其在法律法規文件中。
2.句式特點
商務英語句式變化比較復雜,句式的擴展樣式較多。
(1)不完整句式 (Incomplete Sentence)為了簡潔起見,商務英語文本中的許多條文往往以不完整句式出現,其中有名詞短語,形容詞短語,副詞短語,介詞短語,動詞非謂語形式等。例如:Partial shipments and transshipment allowed.允許分批裝運和轉運。
(2)商業習慣套語 (Customary Sentence)在商務英語文本中無所不在,無時不用,尤其在商務通訊中更是獨領風騷。
(3)法律法規條款句式 (Sentence as Law、Regulation and Clause)表現出結構嚴謹,表達完美的特點。其句子結構就其長度和使用從句的連續性要復雜得多,除主謂結構外,還有許多修飾成分,如從句、短語等,其主從關系有各種連接詞貫通以表示邏輯關系。
3.語法特點
(1)一般現在時態 (Simple Present Tense)為了強調商業條文的現實性,原則性,有效性,一般現在時的使用頗為廣泛,其他時態則作配合使用。
(2)分隔現象 (Separation)專門商務英語中的分隔現象相當普遍。
(3)無動詞 (No Verb)如Available by drafts at sight.憑即期匯票付款。
(4)動詞非謂語形式 (Infinitive, -ed, -ing)如Covering all risks.投保全險。
(5)大量被動句型的使用(Passive voice)相對于普通英語而言,商務英語中有大量的被動句型,這主要是為了突出其語言的正式性4。
二 商務英語翻譯方法探析
以上我們對等效原則和商務英語的詞匯、句式以及它的語法特點進行了分析。在對商務英語這種專業的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語言的過程中,我們就必須遵守等效原則以便能夠正確理解原文句子的涵義、選擇正確的詞義、合適的句式及恰當的語體,忠實、準確、流暢地對原文進行翻譯。
1.直譯法
現代英語中有“舊詞新用”的現象,是指有的語言從一個領域里或行業中去理解,不能更清楚地表達其內涵,那么就從另一個領域里或行業中去借用概念或特殊用語來理解或表達。比如,virus病毒,原本是指醫學行業的專業名詞,現在可用來表達潛伏在計算機程序里,具計算機資源或信息進行破壞作用的一種程序或指令集合----電腦病毒。同樣,商務英語語言中也存在著這樣的用法,在翻譯中應正確理解其詞義,才能使譯文忠于原文且表達流暢,因此一般采取直譯的方法。直譯法也就是移植法(Transplant),即按字面直譯原文。如(1)The Eurodollar borrowing rate based on the London Interbank Offer Rate (LIBOR)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valid baromet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st of money.以倫敦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為基準的歐洲美元借貸利率被認為是國際資金借貸成本最有效的晴雨表之一。分析:例句中的barometer為氣壓表,晴雨表。該詞原本屬于氣象專業名詞,現借用來表示國際資金成本的變化會體現在歐洲美元借貸利率的變化上。Barometer一詞還通常被借用來表達國際或國內經濟動態的趨向。
字面譯法,這樣不僅完整地譯出了原文的含義,而且能夠保留原文的巧喻及形式,從而使譯文能夠像原文那樣,生動和準確地影射其內在的語用意義(pragmatic meaning)。換言之,原文與譯文表達的語言和文化因素基本對等,符合各自的語言習慣。從等效翻譯的角度看,采用字面譯法,譯出了原文的主要精神、具體事實和意境氣氛三大等效要素1。
2.引申譯法
引申(Extension)是指語言轉換中為適應譯文表意或行文的需要對原文詞義的延續或擴展,即在某個詞所具有的基本詞義的基礎上進一步加以意義上的推衍。商務英語語言中有一些詞在英漢詞典上找不到適當的詞義,翻譯時如果照搬硬套詞典上的字面意義,就會是譯文生硬晦澀。在不能按字面直接進行原語向譯語的轉換時,有時可以借助于引申詞義為轉換媒介。我們應選擇恰當的具有引申意義的詞來表達或根據上下文的邏輯關系進行引申轉義,使原文的意思表達得更加準確,譯文更加通順流暢。例如:(2)Kindly give this matter your prompt attention.敬請立即辦理此事。如采用字面譯法譯之,則必然會喪失其語用意義,即既無法譯出原文的主要精神,又無法營造出原文語義的意境氣氛,因此毫無等效性可言。所以,鑒于語言和文化的差異,翻譯時,應運用引申法引申譯之,即用語用意義基本相同的譯語替換原語形象,以力求在差異中尋求對等,達到相對等效。
3.意譯法
在很多情況下,原文找不到對應詞又無法將原詞加以引申,替代或直譯移植而無法再現原文的意境氣氛時,意譯(Free Translation)是譯者通常采取的處理方式,使譯文盡可能的在意境氣氛、主要精神和具體事實這三個最基本的等效要素方面接近原文。(3)We are glad that we have put the business to book.我方為你我雙方達成交易而高興。
4.根據語境確定詞義
由于就整體而言,漢語同一個詞的詞義在不同的上下文中的差別就比較小或并無差別,一詞多義現象遠不及英語,詞義的穩定性就大得多。鑒于英漢詞義的差異和商務英語語言之嚴謹性,邏輯性和準確性等特征,在進行翻譯時應避免孤立地,片面地,靜止地理解一個詞義,隨意拿一個詞去套用,而應該根據上下文的語境(Context)來選擇和確定詞義,以確保譯文的準確4。
5.專業術語
由于商務英語的專業性很強,其同一術語在不同的商務領域(business register)里會有不同的含義,因此在翻譯過程中更應根據上下文(context)做必要的改動和調整以盡可能在意境氣氛、主要精神和具體事實這三個最基本的等效要素方面接近原文。翻譯時如果忽視專業性,隨意去選擇詞義或照搬字面意思,其結果不但使譯文失去原文的規范性,也會使譯文令人費解,使讀者不得其意。如:award在仲裁中譯為“裁決”,而在招標中則為“決標”;bushel在小麥或大豆中的蒲式耳為60磅,而在玉米中的蒲式耳則為56磅;dominion在民法中指完全所有權,在國際公法中則為主權;estoppel在合同法中是不得反悔,在刑訴中則是禁止翻供;“被告”在刑事案件中是accused,在民事訴訟中為defendant,而在申訴案件中則為respondent.由此可見,對原文的正確理解與專業知識的掌握有著密切的關系,專業知識直接關系到翻譯時詞義選擇的正確性。所以,掌握專業知識對翻譯工作的意義重大。
三、結論
商務英語是以英語共同語為基礎,在各種商務活動中形成和使用的具有濃厚商業特點的語言。因此,在商務英語中不僅有眾多的具有商務專門意義的特殊詞匯,而且由于商務活動中所使用的文件,法律,法規和慣例,專業理論,業務范圍所表述的內容必須準確、嚴密、客觀和規范,因而在商務英語中形成了許多其特有的詞法和句法特點,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必須對這些特點充分重視,運用不同的翻譯方法,盡量減少譯文與原文在效果方面的差異,力求達到原語與譯語之間的語效對等。
參考文獻
[1]金 堤:《等效翻譯探索》.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
[2]李 魯:試析科技翻譯中的語義與語用翻譯手法:《中國科技翻譯》,1994(1)
[3]劉宓慶:《文體與翻譯》: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
[4]肖曼君:“詞義的理解選擇和商務英語的漢譯”:《中國翻譯》,2000,4
[5]Dudley-Evans Birmingham.《體裁分析及專業英語》: ELR Journal no.1 1987